小垦田宫内外响起了哭声,所有人都匍匐在地,为推古天皇送行。 大唐元贞四年腊月二十八,倭国第一位女王,推古天皇殁了…… 推古女王额田部临终遗命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继位,由山村皇子以及苏我摩理势辅政。 和推古天皇当初继位时差不多,山村皇子就相当于当年的圣德太子由桔丰日,为摄政大臣。 苏我摩理势则相当于苏我马子,为掌控群臣的大臣。 其实还是老一套,皇室和苏我氏权臣共掌朝政,形成微妙的平衡。 安排的看上去很不错,可实际上山背大兄并非推古女王,山村皇子也并非圣德太子,苏我摩理势倒是非常拥护山背大兄继位,但苏我摩理势却无法像苏我马子一样掌握苏我氏家族。 在推古女王殁去的当口,好像所有人都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可是这种临终授命之举的缺陷,却让倭国有了内乱的征兆,之所以未曾当即爆发出来,是因为苏我虾夷不在,苏我氏的一些人还在观望而已。 而且最为危险的地方在于,除了山背大兄以及山村皇子之外,谁也不清楚推古女王临终之时到底说了些什么。 所以之后倭国朝中谣言四起,很多人都说推古女王临终之时根本没有立下遗命,山背大兄一派极力争辩,可山村皇子却一言不发,更是佐证了谣言的真实性。 屋漏偏逢连夜雨,总体上来说,如今倭国的局势非常不妙。 山背大兄登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派出使者去中原,向中原皇帝再申两国友好之意,就像推古女王当年那样,和大唐交往并相安无事。 大唐在这个冬天,终于将名字传到了岛上,随之便令倭国的人们印象深刻了起来。 本来新罗人还想让大唐派出使者一道前来倭国,也好给他们壮壮胆气。 可这个提议被杜伏威拒绝掉了,未奉朝廷诏令而派人出使外邦,乃边将之大忌,即便杜伏威没有想到这个,他身边的人也会劝阻于他。 所以这次来到倭国的只有新罗使者,不过给倭国造成的混乱效果却是一样的。 倭国战败,遣使求和,这是山背大兄登位之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在推古女王在位期间,倭国的外交一直做的很不错,在中原内乱,高句丽受到重创的时间段里,倭国很有了些东亚小霸王的模样。 只是现在他们被新兴的大唐敲了一闷棍,什么小霸王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几乎没有了任何反抗的余地。 即便这场海战他们胜了,其实结局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和后来一样所有的妄想在中原一统的大前提下,都将化为泡影。 东亚搅屎棍和西边那个的战略环境可差的太远了,因为欧洲从来没有形成过完全统一的整体…… ……………… 山背大兄登位之初发布的第一条政令无疑是比较明智的。 可根本无法执行,因为不管他说什么,都会有人反对,根子就在于他好像得位不正,推古女王的临终传命有太多的疑点可供人追究攻讦。 实际上不管是山村皇子还是山背大兄登位,面临的局面都不会有任何的改观,倭国的贵族们就算意识到了当前的危险,也无法逃避被利益驱逐的旋涡。 大唐五年正月里,倭国要爆发内乱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倭国的贵族们在讨论着的不是海军战败该怎么办,而是在争吵着这个消息的真假,还有就是山背大兄登位的正当性,争吵的是如此激烈,甚至于连推古女王的丧礼都被推迟了下来。 等推古女王的丧讯传到新罗,又去到高句丽……嗯,谁也没在意,之前的那场海战已经把倭国一脚踢出了东亚棋局,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 ……………… 相比于暗流涌动,人人自危的倭国,大唐的京师在过完年关之后,终于重新热闹了起来,人们都在期盼着今年的元夕佳节的到来。 这个时候的长安才算得上是张灯结彩,炮竹声声,真正的有了欢度佳节的氛围。 大街小巷里,孩童四处乱窜,不再出现什么诡异的童谣,流着鼻涕的小娃娃们玩的都挺欢乐的。 宫城之中,正月初一的时候李破大宴群臣。 这次宴饮的高(和谐)潮处不是皇帝又作了什么诗词,而是皇帝宣布,今年凌烟阁,功德林要动工修建了。 这事在去年广泛征集过意见,臣下多少都有着心理准备。 凌烟阁很像是一座皇家祠堂,供奉的将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们,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殁了的,都会有画像存入其中。 这无疑是对臣下的褒奖,同样也是历朝历代以来,最顶格的待遇,后来的臣下们想要进入凌烟阁,也不是不成,但功绩上的要求会让很多人绝望的。 另外功德林则是一处陵园,也可以说是一座碑林。 本来李破是想修建一处得胜碑或者得胜门那样的建筑,作为以后大唐献捷所用,可最终换成了功德林。 会用无数碑刻来记录大唐有功将士的功勋。 其实无论是凌烟阁,还是功德林都有着奖赏有功之臣,提振民心士气,发扬大唐尚武精神的诸般考量。 臣下们对此自然很是拥护,有那稍微有点意见的则是认为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做的有点早,要是等陛下晚年来做,就再合适不过。 这些人主要是朝中的少壮派,想拉长一下时间段,把自己的名姓和肖像也弄进凌烟阁里面去。 ……………… 两个不大的工程,分量却非同一般。 除了以上的那些以外,皇帝会再次向世人昭示他的有情有义,不会忘记那些为大唐立过功,流过血的人们。 一场欢宴过后,臣下们醉醺醺离开时的时候,脑海中都在琢磨着可以入驻凌烟阁的人选。 可以称得上一声开国功臣的现在有很多,可真有资格把肖像挂到皇宫之内的,却是少之又少。 那些在李破入主长安之后投效的人大多数都要被排除在外,估计只有李靖,杜伏威,庞玉等区区数人勉强够得上门槛。 像苏亶苏元宰就凑到温彦博的身边,得意的说了一句,“仆射与我,当显于人前矣。” 温彦博不愿意搭理他,觉得这个账房先生得意太过,失之于轻浮,就算把画像挂在凌烟阁里面,也是沐猴而冠,拉低了其他人的档次。 不过苏亶没有说错,他和陈孝意,温彦博三人在晋阳时为汉王座下三巨头,在开国之臣当中占了先机,凌烟阁中若是没有他们在,那才真叫见了鬼呢。 之外就是那些将军们了,温彦博已经能够想象,凌烟阁中杀气大作,锋锐凌然的景象。 平定乱世之功毕竟不是文官们的主场,要不然后来也不会有打天下易,治天下难一说了,文官们不服气嘛。 温彦博打算的就比苏亶这厮长远,他觉着之后把封德彝,萧禹等人举入凌烟阁才是正经,不能让尉迟恭等人太过得意。 ……………… 李破不管那么多,正月里比较清闲,本来他还打算听妻子的劝,在后宫游走一番,看看养了两年的花朵们有多娇艳。 可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他觉着为了之后的幸福时光,还是不要做的太过,先缓一缓,最重要的是安抚好妻子的情绪为上。 男人做事业,后院一定要稳定,这些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可谓是深有感触。 正是有了李碧给他稳定后方,他才能把所有的精力以及聪明才智用在平定天下上面。 所以他还是老实的回到清宁宫,受了妻子些唠叨,可妻子的高兴他还是能够体会得到的,即便互怼上几句,妻子也没有动拳脚的欲(和谐)望。 李春在宫里露面的时间又多了起来,显然是想消除之前的影响,为之后跟随成国夫人萧氏去洛阳游玩做着必要的铺垫。 不知不觉,便到了元夕佳节。 准备许久的元夕灯会准时开始,这一次比之去年还要热闹几分,临到夜晚,皇城之内灯火通明。 长安百姓倾城而出,连京兆左近的人家也都事先来到了长安,人们摩肩擦踵,差点把皇城的城门给挤破了。 也就是没有什么打卡设备,不然记录下来一定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只是这一次,皇帝皇后没有来凑热闹。 承天门门楼之上,留在长安的西突厥使臣来到了这里,居高临下望着皇城中的盛景,指指点点,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在他们旁边,几个黑乎乎的扶南使者已经被震撼到无法言语的地步,他们裹紧了衣袍,忍受着寒冷,痴迷的望着这一切,好像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般。 陪同在他们身边的鸿胪寺官员,在耐心的给他们讲解着眼前的一切,努力的让他们明白,大唐就是人间圣土,向大唐称臣,你们绝对不亏。 使者们频频点头,很快就化身成了好学的学生,问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尤其是扶南使者,在听说元夕佳节和佛教渊源甚深的时候,更是打定主意,回到扶南之后,一定上请国王也过一过元夕节。 不用问了,这就是文化入侵,也可以叫做文明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