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大唐潜龙

讨伐南诏-罗铎汉力斩唐将1

大唐潜龙 粉金 3195 2024-06-07 04:19
  此次征南大军除剑南道外,江南西道兵将出征人数居次,足足有两万余人,士卒虽无对外征战经历,但兵精将猛,鲜于仲通希望能拉拢或强行合并其众,以增加自身实力。  另外,鲜于仲通深谙官场之道,数十年在官场中打滚,早已成了人精,岂非不知遇事不偕,战事不利,就找些替死鬼作为垫背,这是官场上基本之道,谁作为垫背,最是适合?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跟自己毫无渊源的江南西道上去了,找他们开刀,看看其他诸道将领有何意见。  鲜于仲通年龄虽已很大,已有六十余岁,但初为大将,尚无微功,却总想建功立业,试想想:灭人之国,剿除边患,这是何等荣耀之事?封侯、封王,那都是指日可待之事,名留青史亦不为过。不料这次征南首次大战就失利,自是要转移目标,推卸战败责任,监军宦官李辅国那边已经打点好了,一千两银子就买他个闷声发大财。  接下来就是找代罪羊了,他先挫明骧锐气,后侮辱江南西道武将,正是要看其他诸道将领谁敢反对自己,一见只有岭南道缪乙节敢为其缓颊且还不敢明着与自己作对,便知道自己可以只手遮天,任意操弄上奏朝廷的军情奏折,一旦失利,这替死鬼已然找好,其他各道诸将即令不为自己掩饰败绩,也绝不敢与自己过不去,关于这缪乙节且不忙收拾他,到时候自有区处。  鲜于仲通这老狐狸长于官场斗争,倾压同僚,构陷上司,自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要设想这些害人毒计,不过是一碟小菜,但要他打仗杀敌,那可就丢脸露丑,窘态百出了。  是日之会不欢而散,鲜于仲通派人通告诸营,两日后会战。这两日,随军工匠赶制攻城器械,,限两日内完工,若误了期限,按军法定斩不饶。  令各部秣马厉兵准备大战,鲜于仲通则与监军李辅国及亲信诸将饮酒取乐,将攻城大事交由李晖及王烜筹办。  南诏太和城皇宫之内。  阁罗凤在得胜归城后,开了个小小的庆功宴,筵席开始之时,阁罗凤兴高采烈的嘉奖了有功将士,更对众将士赞誉有加,彷彿众将都是吕温侯在世,关云长投胎似的,南诏各将更是士气高昂,恨不得再次上马,立时出战,要杀的唐军片甲不留。  随着宴会开始,众将杯觥交错,欢呼豪饮之时,阁罗凤却借故退出庆功筵席,仅带一个随侍,漫步走在皇宫之中。今夜虽是一个胜利之夜,但是值夜守更的武士仍是机警戒备,丝毫也不大意。阁罗凤见众武士神情警觉,战战兢兢,心中稍稍感到一丝欣慰与安全。  阁罗凤独自来到大殿之上,心中愁肠百结,忧虑之情写满脸上,阁罗凤疲惫的坐在龙椅之上,不禁长长叹了口气。  虽然今日胜了一阵,可是唐军的强悍战力却让打了胜仗的阁罗凤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路出奇不意的奇袭,虽然给予唐军重大杀伤,但居然没让唐军全线溃败,也没造成唐军严重的战力减损,唐军总数仍大于南诏全军。  当初南诏建国之前,西南之地原有六诏(诏即是王之意),蒙舍诏之主皮罗阁欲一统六诏,向大唐求取精兵助阵,扫平其他五诏,对南诏建国实有大功大恩,如今叛唐,实非所愿。况且大唐劲卒灭高丽,亡突厥、挫吐蕃、杀的西域诸国尽皆臣服,威震四夷,莫敢不从,近一百年来几无敌手,并非浪得虚名。此次太和城合战,幸亏由老臣乔应昌筹划出这个化整为零,匿居民舍,藏军山野之计,出奇兵以袭唐军之后的妙计,但也不过占了些便宜,并未让唐军伤筋动骨,然而要是真枪真刀的打上一场,谁胜谁负仍在未定之天。  阁罗凤正在沉吟之际,突然从暗处走出一人,戎装铠甲,手提钢刀,阁罗凤大吃一惊,急视其人,乃军使副枢密郑回。  此人原为汉人,从小随父亲归入南诏,忠于南诏胜于大唐,自幼饱读兵书战策及经世济国之书。为人机谋深远,年轻气盛,是南诏国第一等的人才,不过其人脾气火爆,心高气傲与旁人相处并不融洽,虽是如此,年纪尚轻就升迁到枢密副使的要职,其才华自无疑义。  郑回见阁罗凤受到惊吓,急忙抛下钢刀,扑地跪下,连忙说道:「惊动王上,死罪,死罪!」  阁罗凤道:「爱卿不必多礼,请起,请起!」  郑回慢慢起身,退在一旁。  阁罗凤见他一身戎装配带刀剑,于是问道:「爱卿为何没参加庆功宴,而在夤夜之际,身穿铠甲,提刀夜行?」  郑回肃然道:「虽然我军赢了这一阵,但唐军元气未伤,兵行诡道,还是小心为上。」  阁罗凤嘉许的说道:「我南诏端赖卿等忠勤谋国,才得以保全啊!」  郑回道:「王上洪福齐天,天纵英明,我等只是依循圣上御令,努力杀贼罢了,不敢言功。」  阁罗凤听他并不居功,心中更为欣慰,只因心中烦闷,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郑回道:「今日乃我军大胜之日,我主因何烦忧?」  阁罗凤乃英明之主甚为知人,故也不隐瞒,于是回道:「朕因唐兵勇悍,取胜不易,因而心中烦恼。」遂把心中忧虑都告诉了郑回。  郑回乃聪达之人,及时意会,便一笑说道:「我主不必担忧,我瞧唐军主帅鲜于仲通乃无能之辈,将帅无能,虽百万军亦无为也。」  阁罗凤奇道:「愿闻其详。」  郑回答道:「成都府离我国都仅数百里远,鲜于仲通不思兼程急进直取太和城,反而延误时程,让我军集结南、北庭兵马并力拒之,此乃最大失策。没看出我军诱敌之策,分三路军进击,深入我境,实乃无智。我军吐蕃强援在外,唐军利在速战,这两日唐军若不全力攻城,又不移营迎击吐蕃援军,显示唐军主帅必定三心两意,拿不定主意。而时间有利于我军,只要我军等到吐蕃大军前来,然后两面击之,则唐军必败无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