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大明皇太孙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是套路!

  www.xbiqugu.la乾清宫,烛光熠熠。  朱元璋闭眼躺在逍遥椅上。  身后一名宫女缓缓按摩头部,其手法赫然是朱允熥使用的那套。  锦衣卫指挥使宋忠站在一旁,轻声汇报着。  “今日锦衣卫千户傅让带队,抄了詹徽的家,其子尚宝丞詹绂拒捕,被当场格杀。”  见皇帝认真听着,宋忠继续道:“陛下当初赐给詹家的牌坊,也被皇太孙下令一并推倒。”  牌坊昭示着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当年朱元璋为褒奖詹徽的父亲詹同,特赐牌坊一座。  如今詹徽陷入谋逆案,一切的荣誉都将收回!  堂堂一门两尚书的豪门望族,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除了詹徽,吏部自侍郎以下,十三名官员皆卷入逆案,被抄家流放。”  这十三名官员,是在朝会上质疑朱允熥软禁老朱的刺头。  想要借此扩大事情,曲线救詹徽。  没想到全部栽了!  良久,朱元璋平静的脸上终于有了神态。  他笑了一声。  宫女停止了按摩动作,悄然退至一边。  宋忠垂首竖起耳朵,认真倾听。  良久,朱元璋放声道:“俺孙子,终于大胆了一回!”  雄厚的声音在乾清宫激荡,宋忠听了身体微微轻颤。  原本以为皇帝会责备皇太孙,没想到却是这般态度?  论政治觉悟,宋忠比前任指挥使蒋瓛还差。  他的长处就是:听话!  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去想,皇帝要他做什么,宋忠就去做什么。  他就像一个听从指令的智能机器人。  兼摄像头功能,事情无论大小,每日一一汇报。  朱元璋站了起来,在殿内舒展活动筋骨。  “朕是万万没想到,一个毒害皇太孙的混账,居然那么多人帮他!”  说到皇太孙。  当初他在午门杖毙十八名御史。  朱元璋听后先是一愣,有些不敢相信。  这操作自问他都做不到。  他担心局面失控,一直等待机会出面摆平。  然后赵勉招供,承认对懿文太子的死有关。  朱元璋得知后暴怒不已,一直强忍着没出手。  因为他在考验皇太孙。  “爷爷!”  朱允熥大步走了进来。  这几日,他时常来乾清宫探望朱元璋。  即便知道老朱是在装病。  “都处理完了?”  朱允熥点头:“基本收尾了。”  他的心情是激动的。  祖孙二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元璋一指龙案上的圣旨:“去看看。”  朱允熥走过去轻轻拿起展开,目光一凛。  这是新的九卿任免名单!  明朝的九卿为六部尚书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  上面九卿是大九卿。  还有小九卿: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鸿胪寺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尚宝司卿、苑马寺卿。  朱元璋的这份任免名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官系统。  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由右左佥都御史凌汉接任,执掌都察院。  通政使由蹇义出任,他是朱元璋的机要秘书,干了九年没升迁一直被压着,现在终于得到重用。  原通政使张廷兰,调任大理寺卿。  他以前在大理寺干过二把手,有工作经验。  户部尚书一职,由户部右侍郎郁新接任。  数次朝会,郁新力挺皇太孙,舌战群臣,立下了大功。  礼部尚书一职,空闲了好几年,这次终于有了任免。  由东宫属官少詹事李志刚接任。  最重要的吏部尚书一职,由东宫主官杜泽接任。  吏部这次被清理的太惨了,尚书、侍郎全部被干翻,还搭进去不少郎中和员外郎。  工部尚书不变,仍由严震直执掌工部。  “爷爷,刑部尚书杨靖为何要免职?”  看到刑部尚书的名字,朱允熥发出了疑问。  杨靖为官一向清正,兢兢业业,这次也没牵扯其中,怎么就突然免职?  朱元璋道:“他在此期间,可曾投靠你?”  “没有。”朱允熥摇头。  杨靖这個人,虽然给他的感觉是假正经,但一直保持中立态度。  “他明知你是储君,却不投靠你,想干什么?”  朱元璋说的很直白。  直白到朱允熥都惊了。  我是储君,必须让所有人都投靠我吗?  毕竟你才是皇帝啊!  历史上,康熙的太子胤礽,太子干的好好的。  就因为投靠他的人太多了,引起康麻子警觉,借故废掉了胤礽太子之位。  朱允熥这段期间所做的诸多事情,换做别的皇帝,早把他这个储君废了!  太狂了!  朱允熥了解历史,知道老朱对储君十分包容,这才敢干。  只是他仍然大大低估了朱元璋的包容心。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朱允熥回道:“或许杨靖是担心引起您的猜忌,故而与孙儿保持距离。”  朱元璋怅然道:“当初善长就是这样,才落了个身死下场。”  韩国公?  说到李善长,朱允熥似乎明白了。  李善长身为文臣之首,虽然当过太子少师,但自始至终与太子朱标保持距离。  既不得罪,也不去舔,完全是正常的君臣关系。  李善长觉得自己拎得清,不会引起朱皇帝惦记。  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纵观中国两千年历史,几乎所有皇帝都防着储君,生怕储君坐大抢了自己皇位。  唯独朱元璋是个另类!  他不仅放权给储君,还鼓励储君组建自己的嫡系。  在朱元璋看来,臣子明知你是储君,却不投靠你,他们想干什么?自立门户啊!  李善长是淮西勋贵的领袖。  一个文臣当一群武将的老大,手里还有一群文臣小弟。  李善长在朝中根基深厚,即便退休了,影响力也仅次于朱皇帝。  丞相胡惟庸都得时常登门拜访请示。  此前,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太子少师,本来是希望他能成为朱标的肱骨能臣。  可是,李善长的表现一再拉响了朱元璋心中的警报。  他想到了老贼司马懿!  曹魏“大忠臣”司马懿称病不参与朝政,人人都以为他年老体衰,命不久矣。  可是,这老东西偏偏却发动了政变!  朱元璋担心自己活不过李善长。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朱元璋,一旦疏忽,大明王朝就可能改姓易主!  对于那些自己可以驾驭,储君未必能够驾驭的大臣,朱元璋毫不犹豫地挥起了屠刀!  洪武二十三年那次大清洗,朱元璋杀李善长等公侯伯爵,是为了给太子朱标铺路。  他将非东宫势力的勋贵及官员一波清洗掉!  朱元璋觉得自己没几年活头了,必须要给储君铺好路!  这次大清洗也是。  此前,朱元璋见朝臣们一直反对皇太孙。  便已经生出了强烈杀意!  皇太孙必须有自己的嫡系!  也就是说,这次老朱默认朱允熥的行为。  即便朱允熥不做,老朱也会出手清洗,甚至搞得更大!  在他看来,一个储君如果没有自己的嫡系,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即便将来登基成为皇帝,也免不了被朝臣操控的命运。  朱元璋本打算自己悄悄的来一波。  后来仔细想想,还是让皇太孙来吧!  既能考验他的魄力,也能让他立威!  实在搞不定了,自己再出来收拾烂摊子也不迟。  于是他装病,让朱允熥监国。  现在看来,太孙的表现很好!  虽然手法有些生涩,好歹敢杀,没有被强大的文官集团给吓倒!  朱允熥魄力十足,胆气凶狠,甚至大大超乎老朱的想象!  这不就是第二个朕吗?  至此,朱元璋再也不怕储君压制不了大臣的情况发生。  不管朱允熥的诸多政策有没有用。  你得先把位置坐稳了。  不做稳怎么起飞呢?  坐稳了才能专心致志的做大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