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皇储之争 第十二章 啊对对对!

  www.xbiqugu.la起因是黄子澄讲了一个韩信问路斩樵的故事。  说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当保安,觉得屈才,于是有了另投别处的念头。  逃跑的时候干掉了拦着他的人,遭到楚军追杀。  无奈之下的韩信只能一路逃往汉中投奔刘邦,途经地形复杂秦岭,原本通行的栈道被汉军一把火烧了。  那年头没有导航,走投无路的韩信前方没路,后有追兵,在荒山野岭的山沟里乱窜。  好在遇上了一名樵夫。  樵夫常年在山中行走,那自然是熟门熟路的,听到韩信问路,也很热心地给他指出何去何从。  韩信很感激,也道了谢。  可是樵夫还没离开,韩信转念一想,万一樵夫遇上追兵,把他的行踪泄露了,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韩信心一横,打马追上,一剑刺去,结束了恩人樵夫的生命。  正经史料中没有记载这件事,完全是黄子澄自己编排出来的课堂趣味小故事。  文人嘛,最喜欢编故事了。  而课堂小故事,一般是有教育意义的。  黄子澄没有直接问诸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而是问:“韩信做得对不对?”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子澄是专业的。  见学生们议论纷纷,黄子澄直接点名:“朱允熥,你来回答一下,韩信问路斩樵做的对吗?”  我昨天才砍死一个人,你今天就编排出这個故事考较我?  这不是故意针对我吗?  朱允熥站起身来,回道:“学生以为,韩信做得对。”  黄子澄眉间一蹙。  果然啊,你不是个好人!  “说说看。”  朱允熥道:“先生问路斩樵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要有长远的全局观念,在权衡利弊和进退取舍时,应该要有该舍即舍、当断即断的魄力。”  黄子澄一脸问号:我是这个意思吗?  还有,什么叫我问路斩樵,明明是韩信!  虽然这故事是我编的......  身为老师,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出来反驳学生的。  除非急眼的时候。  黄子澄看了眼“学习委员”朱允炆。  很快啊,朱允炆收到暗示,站起身来:“先生,我觉得韩信做得不对!”  黄子澄微微点头:“你说说看。”  “樵夫救他,韩信却恩将仇报,毫无道德底线!”朱允炆直言道。  朱允熥反驳:“做大事者,怎可有妇人之仁?”  二人开始辩论。  朱允炆说:“善良仁义,能称得上是妇人之仁?”  当然,光从道德上论,韩信这事确实做的不地道。  可现实中,韩信是什么人?  评论历史人物的行为,能用道德评判?  纵观几千年历史中的诸多人物。  品德高尚的人能干大事?  好人能当皇帝?  可黄子澄偏要教育大家,皇帝必须是好人!  现实中,“圣母圣父”已经不吃香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阅历多了就会看穿现实,变得更加慕强,推崇杀伐果决。  他们开始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甚至牺牲他人。  朱允熥就是这样的人。  “对别人的仁慈,有时候却会变成一种对自己的残忍。”  朱允熥继续道:“同样是问路,项羽却被老农所骗,陷入沼泽中,被汉军追上,以至乌江自刎。”  历史上,项羽垓下突围后,迷失了道路,问一个老农哪里的路好走。  结果这糟老头子坏的很,给项羽指了错误的方向,让项羽人马陷入沼泽,以至于贻误时间被汉军追上。  项羽仁慈,没杀那老农,被坑惨了。  当然,即便杀了也无济于事。  究竟要如何取舍,如何决断,最终只能取决一个人的良知与智慧。  朱允炆不屑道:“韩信问路斩樵,终非君子所为。”  “真君子,往往人狠话不多!”朱允熥反驳。  他瞄了眼黄子澄,又道:“伪君子,好面虚伪,自私自利藏于心中。”  “说的好!”辽王朱植出言声援。  代王朱桂点头称是:“是有几分道理,这世道伪君子忒多了!”  “胡说八道!”  内心受到暴击的黄子澄终于忍不住,亲自下场。  “陛下设立大本堂,请先生教导你们,就曾言说:正德先正心!”  朱允熥心说,老朱一边让你们遵守道德,自己一边杀人去了,您怎么不去规劝?  黄子澄受仁义教化,儒家君子那一套玩得一套一套的。  “道德是做人的根基,正心先要正德。正德方能正行!”  “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黄子澄滔滔不绝,开始论述道德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朱允熥压根插不上嘴。  “啊对对对,黄先生说的对。”  朱允熥频频点头,眼神真诚。  这就服气了?  黄子澄自诩是状元之才,心说伱不过是个没读几年书的毛头小子,如何与我论道?  论学识讲圣人之道,朱允熥确实不如他,甚至连给他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毕竟人家学富五车,差点当过状元。  洪武十八年的会试,黄子澄考中进士第一名。  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殿试中,朱元璋面试问他年龄。  黄子澄回答说三十四岁。  再问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时紧张答不上来。  因为表现不佳,朱元璋把黄子澄从第一名改成第三名,也就是从状元变成了探花。  “先生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不愧为状元,学生受教了。”  朱允熥对着黄子澄躬身一礼。  空气一下子安静了。  所有人都看向朱允熥。  这小子太敢说了!  这不是拿刀子往黄先生身上扎吗?  “黄先生是状元?”辽王朱植露出惊讶的表情。  几位藩王纷纷望向他。  这傻弟弟,您可别说了!  被当众讽刺,扒黑历史,黄子澄脸色刷的由白变红。  他虽愤怒,却并未动粗。  文化人最大优势就是,骂人不带脏字,你还不好发飙。  我又没骂你,你当老师的,说不过就打我?  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死!  代王朱桂几个调皮的藩王顿时乐了,嗷呜一声起哄,充当氛围组。  朱允炆脸色阴沉着,仿佛他自己受到了侮辱。  黄子澄道:“巧言令色,皇孙殿下似乎不认可我?”  朱允熥深施一礼:“先生大才,名动江南文坛,所言皆是圣贤之道,学生岂敢反驳?”  他的意思很明白。  你以才压人,以老欺小,完全不讲道理。  你们文人讨论学问道理,开始和武夫一样,谁拳头大谁就有道理了?  这番阴阳怪气的话,黄子澄显然无法接受。  文化人最怕名声受污,当下恼怒道:“我与你说道理,你提名声作甚?”  “哦,说道理是吗?那请先生继续。”  朱允熥摆了一个请的手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