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扎西的话让朱瞻壑放下了警惕。 如果是乌斯藏都司护教王自己下的命令,朱瞻壑虽然理解,但也不会用这些人。 规矩还是要有的,哪怕朱瞻壑对大明的规矩有很多异议,但这也不代表着大明的规矩就都是错的,该遵守的还是要遵守的。 至于说为什么哪怕是护教王私自下的命令朱瞻壑也理解,那就是时代的关系了。 乌斯藏都司的黄金时代不是在大明,甚至可以说在五千年的历史中,能被称之为乌斯藏都司黄金时代的时间少之又少。 纵观历史,乌斯藏都司的巅峰是在唐朝,而那个时候的乌斯藏都司还叫吐蕃。 唐朝时期气候温暖,川蜀一带甚至还有大象生存,对于吐蕃这种高海拔地区来说,这种温暖的气候能让他们的粮食收成更好,百姓的体质也更加强壮,能够组建起战斗力颇强的军队。 而在大明,小冰河期的到来是注定的事情,现在的应天府哪怕是在长江南岸,比南北方分界线的淮河更远,但在冬天的时候仍旧是经常能够看到下雪的场景。 在这种时代,乌斯藏都司这种高海拔地区是最难过的。 气候更加寒冷,粮食产量降低甚至是欠收,牲畜也经常过不了冬,这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乌斯藏都司自然就没有吐蕃时期的能力了,只能依存于中原政权。 这就是为什么在唐朝时期吐蕃盛极一时,而到了明清时期却老老实实的,没有半分异动。 “挺好……”朱瞻壑看着面前的汉子,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别的不说,就从表面上来看的话,这七万人看起来是有战斗力的,如果里面没有钩子的话,这将会成为他不错的助力。 “在给你分配任务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说着,朱瞻壑走进了两步,直至地注视着低着头的昆扎西。 “你们,了解过我吗?” …… 昆扎西身形一颤,虽然动作很是轻微,但奈何朱瞻壑靠得太近了,还是发现了。 微微点了点头,朱瞻壑很是满意。 是啊,能被派过来,并且言明一切都听从他调遣的人,在事先怎么可能不了解他,因为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他都是这些人的顶头上司。 就算是昆扎西不了解,护教王也不可能不去了解。 再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护教王不去了解,老爷子也不可能不叮嘱他一下。 “回殿下!昆扎西以及所有乌斯藏都司将士都听从您的号令!直至您将我们遣回!” 停顿了一会儿,昆扎西鼓足了勇气,沉声说道。 “很好。”朱瞻壑点了点头,他现在对这个昆扎西感到有些满意了。 “这里是大古剌司,暂时不需要伱们的介入,你们的任务是进入若开山脉,阻拦除了我大明商队和将士之外的所有人。” “若是有人硬闯,可就地格杀!” “是!”昆扎西这次没有犹豫,很是干脆的接下了命令。 “这个,你拿着。”朱瞻壑从腰际解下了一块令牌,上面有个大大的汉字。 老爷子的改封诏书和圣旨来得有些不是时候,这就导致朱瞻壑还没有把相关的东西都换掉。 或者应该说,曾经的汉王一脉,现在除了汉王府门上的那块门匾换成了吴王府外,其他的一切都没有变化。 所以,现在朱瞻壑所用的大印、腰牌等都还是汉王等字样。 “等赞善王的将士们一到,你可凭借此令牌调动他们,除非接到我的命令之外,一切就都由你调遣,以我方才给你下的命令为基准。” “是!” …… 看着带兵离开的昆扎西,朱瞻壑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护教王支援将士七万,赞善王那边还不知道有多少,但两边加一起凑个十万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这十万兵,朱瞻壑就能把大明以南的诸国完全和德里苏丹,也就是后世的白象给分割开来,慢慢的解决。 看了看耀眼的太阳,朱瞻壑转过头,看向了沐昕。 “走吧,沐姑父,我们回云南府。” —— 升华府。 就在朱瞻壑动身返回云南的时候,沐晟也完成了他自大明收复安南之后的首战胜利。 在大量的百姓涌入安南,甚至是冲撞边界的情况出现之后,南掌和暹罗终于是率先坐不住了。 暹罗和南掌首次联合,派出了合计十四万的大军,直逼安南。 这次的沐晟并没有任何的退缩,在表现上也比之前跟着朱瞻壑征讨陈季扩的时候好了很多。 镇守边界,率领三万将士面对十四万的大军丝毫不畏怯,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以三万对十四万,率先冲锋。 沐晟其实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将领了,在明初虽然算不上是顶尖,但也绝对是中游偏上,而之前的他在朱瞻壑麾下毫无建树,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考虑太多了。 作为沐家的人,也是黔宁王沐英的后人,沐晟时时刻刻都要为沐家考虑,为大明考虑,还要为朱瞻壑考虑。 而现在,朱高煦改封吴王,这就犹如一颗定心丸,彻底稳定了沐晟的心神。 现在的沐晟,才是发挥了真正实力的沐晟。 他很清楚,暹罗和南掌的十四万大军不过是狐假虎威,因为最怕动起手来的其实就是他们。 对于大明来说,失败了也就失败了,损失的就只是三万将士,对于偌大的一个王朝来说,这点损失不算什么。 但对于暹罗和南掌来说,挑起战争的后果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因为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鞑靼、大越国和倭国三个前车之鉴在前了。 是,以十四万对三万,就算是明军战力超群,这个悬殊的差距也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在战胜之后呢? 云南可是号称有着三十万大军的,就算是除去眼前的三万和被朱瞻壑带去倭国的十万,那还有十七万。 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十四万的大军就已经是全部的实力了。 举两国之力,却只能凑起十四万的军队,这要是传出去了肯定会是个大笑话,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 在朱瞻壑将一系列的条件放出来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都想要进入安南,成为大明百姓的预备役,期待着在考察期过后成为大明百姓。 能够凑起来十四万的大军,其实已经超过了暹罗和南掌的预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