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家兄朱由校

兄弟同心 第两百三十章 西北的恶劣环境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11994 2024-06-07 02:48
  “加授孙传庭经略河套、宁夏,节制北军都督府,筹备扫套事宜。”  天启四年正月十三,当天下卫所进行革新的时候,西安三边总督府内、孙传庭也接收到了自己的新官职。  河套经略,节制北军都督府,显然,这将是文官节制武将的余晖。  “孙传庭,接旨……”  孙传庭双手伸出接过圣旨,看着圣旨之中的旨意,心中豪情万丈。  复河套……  简单的三个字,所代表的将是大明彻底收复河套的决心。  一旦河套收复,宁夏、延绥、固原,以及整个关中平原都将远离北虏的铁蹄,可以安心的从事生产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也在府内书房来回走动数步,随后才开口向送信的锦衣卫询问道:  “满都督此刻身在何处?”  “回经略,满都督昨日刚刚带大宁三卫抵达燕山,殿下准备让都督领大宁三卫前来陕西,着手陕西卫所裁撤,以及西北四镇整编。”  送信的北镇抚司西安千户回禀,同时也开口道:  “这次旨意,殿下也交代了,虽为复套,但并不急于一时,经略需要做的只是配合满都督整顿陕西、河西军务和军屯田。”  “待明岁秋收后,经略筹措物资若是足够,等待殿下军令即刻发动扫套,若是不足,则由御马监补发。”  千户将朱由检的话原封不动带到了孙传庭面前,而孙传庭闻言,也微微颌首道:  “眼下要整顿西北四镇,首当其冲的便是延绥,固原李总兵和其余两处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反应。”  “请派人转告殿下,仅凭大宁三卫,以下官手中三万兵卒,恐怕有些不足,请再调三卫士卒方能有十足把握。”  “下官记住了。”千户回应,同时见孙传庭没有什么多说的,便主动开口道:  “经略、殿下还派下官询问经略,敢问河西之地是否可以屯垦?”  河西能否屯垦,代表了大明能不能向西域出兵,这点朱由检十分关心,而孙传庭也知道。  因此他在抵达陕西的第一时间,让兵马革新卫所的同时,自己也派人前往河西去看了看,不过河西之地情况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孙传庭只能开口道:  “河西之地的情况,吾会在之后书信告诉殿下的。”  “既然如此,那下官告退。”听孙传庭这么说、千户在作揖后退出了三边总督府内。  只是在他退出后,孙传庭走到了书桌旁,拿起一份文书看了起来。  这是陕西卫所革新的情况,孙传庭麾下的三万兵卒,没有第一时间去接触西北四镇,而是在陕南一带进行革新。  陕西与陕西行都司合计二十八卫,牵扯近十六万户,上百万人,近八百万亩田亩。  这还是卫所,太仆寺那边还有上千万亩的群牧田。  如果能把这一千八百多万亩田地追缴回来,再下发下去,最少能一人三亩的养活六百万人。  “陕西疾苦,若是能凭借这些田亩,养活百万户小家,则功德无量矣……”  感叹一句,孙传庭才放下了文书,将桌桉整理后,铺上信纸,开始提笔书写。  他先是从河西的军事地缘开始着重描写,因为对于大明来说,镇守河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河西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于大明防守,河西的北方是与大明长期敌对的宁夏鄂尔多斯部,也是大明防御的重点。  河西的西部是东察合台汗国分裂的两个余部,分别是叶尔羌和吐鲁番两大汗国,至于河西南部则是朵甘都司。  虽说大明时期雪区的宗教领袖已经归附大明,但毕竟这不是大明直接管辖的地区,加上晚明对地方控制力的变弱,因此南部的青海地区,聚集了大量漠西、漠北、漠南的诸部蒙古。  这块地方的复杂性,比朱由检想象的要复杂多的多。  因此大明的河西,可以说北、西、南三个方向都不太平,而且河西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不利于大明的防守。  河西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原山地,降水非常稀少,因此河西的大部分地区不利于农耕生产。  孙传庭派去的一些人勘察后,对他的回禀也是说,河西之地,只有依靠着祁连山的狭隘走廊,以及陇右地区可以进行农耕生产。  因此、不仅是眼下,就算是未来,大明部署在河西驻防的军队也必须要以一字长蛇阵的形式部署在河西走廊地区。  这种阵势在战时极容易被机动灵活的骑兵拦腰截断,导致整个河西防线崩溃。  这还仅仅是军事上的角度,如果从经济和人口,那更加不容乐观。  自唐朝后期以来,河西的大部分地区先后被吐蕃、党项统治过,中原还没开始大规模人口迁移,这些少民就占领了河西。  河西人口分布经过多年少数民族族统治,河西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文化。  这些文化就导致了,河西当地的大量少民实际上是偏向关外居多,对大明也有不小的提防,而在河西的汉人,对陇山以东的汉人也有不小的歧视。  如果要迁移百姓前往河西,并且大量开垦的话,孙传庭的建议是,以朝廷之力,迁移人口百万,耗费粮秣数千万石、耗力三年,或许能开垦百万亩水田。  但如果走陆路运粮,从山东、南直隶,河南运粮前往河西,三千万石或许只能运抵八百万石……  “河西的局势如此复杂,倒是超出我的预想了。”  当孙传庭信被人送到燕山大营的时候,朱由检只是看完了其中军事的注解,便知道了大明想要治理河西的困难程度。  如果说在孙传庭看来、河西的困局只是解决当地的矛盾,解决运粮和迁移百姓的问题,那在朱由检看来,这些实际上都不是问题。  当地的矛盾可以用军队威慑,迁移百姓在大旱之下也不需要用暴力手段,运粮也可以用有轨马车来运粮,大旱之下有的是劳动力。  这三点在朱由检看来都不是问题,他唯一看完这封信后的难点,是在于孙传庭对河西走廊的气候描述。  后世的四百毫米降水线和两百毫米降水线,朱由检虽然记得不太清楚,但也知道前者在河西能抵达兰州一带,后者更是可以抵达嘉峪关附近。  但是在孙传庭的描述中,这条降水线,最少向东推移了最少两百公里。  因为他信中有一句话,“国初嘉峪关一年有雨十数次,随后逐次减少,唯正德、嘉靖年间略微增加,而后如旧。”  孙传庭的这句话里,正德到嘉靖年间,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是明代中后期唯一的小温暖期,但远远不如后世。  整个世界的气温在骤降,而大明更是因为地缘季风等多种气候问题,比世界各国表现的尤为严重。  朱由检记得没错的话,在1627年到1680年这段时期,两京十五省的气温比起后世要整体低上三度。  两三度的偏差,看上去并没有多么冷,但平均气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偏差一两度都是非常巨大的影响。  这两三度的偏差,代表的是降雨带南移,北方降雨量急剧下降,冬季冬雪不足,导致冬小麦无雪覆盖被冻死无法越冬。  夏季气候干燥导致蝗虫卵孵化成功率剧增,蝗灾肆虐。  所以、如果河西的降雨带东移数百公里,那么就代表这个时期的河西,是绝对不可能像后世一样,开垦出四千万亩水田。  数百公里的东移,可能代表的就是上千万亩田地不适合屯垦耕种。  想到这里、朱由检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毕竟四千万亩和三千万亩的差距,所代表的的是能支持三万铁骑和十五万民夫出塞六个月,横行西域一千二百里的近千万石粮食。  哪怕这些粮食不用来支持远征,放在当地也足以养活上百万人。  “必须得搞清楚河西之地到底有多少人……”  想到这里、燕山大营御马监书房内的朱由检放下了孙传庭的手书,对门口的锦衣卫招呼道:  “传满桂前来!”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门口的锦衣卫立马派人去通知还在燕山大营休整的满桂。  过了一刻钟后,满桂纵马来到了御马监衙门后院门外,随后翻身下马,着一身圆领袍走入院内,不等到门口就听到了朱由检叫他进去的声音。  “殿下……”  满桂进门的第一件事便是行礼,而朱由检则是隔着屏风对他道:  “进来书房坐下,有些事情需要交代你。”  “末将领命。”满桂应下后走进书房,随后一屁股坐在了已经摆放好的椅子上。  从击败巴约部开始算起,满桂已经两年半没有回北直隶了,尽管上次见面是几个月前,但他的模样不难看出,这段时间他十分劳累。  “你回燕山大营四天了,听大宁三卫的指挥使说,前段时间你没有休息好,因此我也没有传唤你。”  “现在看来、你似乎还应该再休息一段时间,不然怕是还没去到陕西,人就累倒在半路上了。”  朱由检调侃中带着关心,满桂闻言也是扯起笑脸道:  “毕竟要交接大宁三卫的防务,眼下三卫调离,辽东便只有三十四营了,浙江和山东各有三营不能调动,东军都督府在辽东变只有七万步卒,三万铁骑了。”  “怎么不够吗?”朱由检倒是不担心辽东的事情,三十四个营别说防守辽东,就是进攻眼下建虏的临时国都乌拉城都足够了。  “自然是够的。”满桂爽朗一笑,并说起了东军都督府的战功:  “辽东十营铁骑,自复辽结束以来,五个月时间袭扰建虏,收获真虏首级一千二百余级,假虏二千七百余级。”  “建虏那边面对我东军都督府铁骑攻势,只有不断的北缩,如果不是辽东内部流民和屯垦之事还没有结束,恐怕只要殿下拨发钱粮,一声令下便能再度犁庭扫穴。”  辽东的局势大好,努尔哈赤在复辽一战中近三万马步兵的战死,让金军机动性几乎腰斩。  即便辽东十营铁骑都是一人一马,但配合上驽马后,还是可以不断地出塞三百多里袭扰建虏。  按照朱由检从北镇抚司得到的消息,建虏眼下已经北缩到了明军长城外以北四百里。  就战线来说,明军完全可以保证辽东长城外四百里太平。  不仅如此,急需物资的建虏也加大了对朝鲜行商的待遇,从而让北镇抚司的外围成员获得了更多的情报。  “这些情报我已经和应元说过了,但没和你说,现在也倒是可以当做茶余饭后的闲聊。”  朱由检笑着靠在椅子上,对满桂说道:  “建虏经过复辽一战的重创,目前内部军心动荡,已经命阿敏率两蓝旗前往北山继续袭扰北山女真,以此来获取田亩和粮食、物资。”  “老奴重伤未愈,瘫痪在床榻之上,而乌拉城内的代善和莽古尔泰为了争夺权力,闹得不可开交。”  “黄台吉为了躲避权力漩涡,只能以伤患之躯,带着济尔哈朗和两白旗残余兵马前往了刺鲁卫开垦田地,并带着赫图阿拉幸存的工匠在刺鲁卫一带建造冶铁的作坊。”  “一些汉卒被解散,北虏则是被派去了刺鲁卫。”  “就老奴解散汉卒的手段来看,建虏应该已经维持不了眼下的军队规模了。”  朱由检不紧不慢的端茶润了润嗓子,而满桂也笑道:  “老奴只解散汉营,看样子应该还是在死撑。”  “只裁撤汉营,那建虏应该还有四万男丁和两万北虏。”  “不过、想依靠一两百万亩耕地,养活六万大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殿下、依末将之见,老奴真的要强行维持六万大军的规模,只有向虎兔墩和漠北北虏用兵。”  “只要科尔沁支持,建虏也可以在草原上游牧,随后远征虎兔墩和漠北。”  “我们倒是可以先看看,如果这个用兵方法可以用,我们也可以借助喀喇沁和土蛮的实力,游牧远征。”  “末将的想法是,从土蛮和喀喇沁募兵九千,设立三营熟悉漠南和漠北、漠东的北虏铁骑。”  “他们可以为大军游牧,也可以带路,还可以征战,不管是扫套还是入朵甘,或者扫北,都可以用得上他们。”  满桂的建议很不错,朱由检很久之前也在想,但奈于之前明金两方势力还在僵持,他一旦向土蛮和喀喇沁募兵,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大明兵力不足。  不过现在他没有这个顾虑了,因为建虏已经被打断了嵴骨,大明的兵威也彻底展示了出来。  现在向这两部募兵,这两部应该不敢有什么别的想法。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微微颔首道:  “刚好你还要在燕山待一段时间,你可以派人前往这两部募兵,被募的士卒,其家卷都可以迁往大宁府的牧场放牧。”  “是!”满桂高兴应下,随后又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殿下、那这三营兵……”  “给你的北军都督府了。”朱由检瞥了满桂一眼,无奈道:  “眼下山西几经调拨,只有二十一营兵了,陕西虽然有二十营兵,但十营是山西调去的,另外十营是孙传庭的老班底。”  “这合计已经有四十一营兵了,而西北四镇还有数万兵马。”  说到这里、朱由检也说起了正事道:  “我已经下令让秦邦屏暂停在四川的募兵,我想让你把西北四镇的兵编练为十五营,随后调往四川。”  “殿下、西北兵马恐怕在四川……”满桂有些头疼道:  “怕是跑不起来……”  “每个都督府的营兵都是定额的,你们眼下的营兵超编,是因为未来数年会有战事,战事结束后也就不再补兵了。”朱由检很讲规则。  “殿下、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北军应该比其他四军兵马多些,毕竟末将要对付大量北虏啊……”  满桂一听朱由检的话,便开始委屈了起来,而朱由检干脆瞪了他一眼:  “北虏都是你北军对付的,那要上直干嘛?”  “上直毕竟是国之重器,不能轻易出动,这些脏活还是给我们北军干吧……”满桂声音低了不少。  “行了、别哭兵少,兵少是因为朝廷的钱粮不够,等日后钱粮上去了,五军的兵额自然会上去的。”  朱由检喝止了这个话题,随后继续说起了正事:  “这次你带大宁三卫和之后的漠南三营前往陕西后,朝廷在陕西的直属兵力就达到了三卫四十四营,合计十五万兵力。”  “之后我会把李如柏和李如梅、王承恩(延绥总兵)、张继先、杨肇基等人依旧留在你的北军都督府。”  “至于孙传庭,我已经请示皇兄,让他成为了复套经略,名义上你还需要听从他的指挥。”  “不过、孙传庭在北方的大仗,毕竟没有你打的多,我已经手书回了孙传庭,复套一事不用着急。”  “眼下你们要做的是把太仆寺的群牧所、还有陕西和河西的卫所全部革新。”  “尤其是河西的人口,全部给我清查出来,之后我会请示皇兄在河西设立行省,承宣布政使司。”  “河西设为行省后,你们就准备把陇右的百姓迁往河西,把陕南的百姓迁往陇右。”  “至多明岁秋收,复套一战我会亲临指挥,之后需要把陕北百姓迁往河套一带。”  “迁移河套所需的钱粮要很多,所以你们需要在陕北一带多多建设粮仓,我会让御马监在明年秋收后将四川、湖广、河南、山西的田赋都运往陕北。”  “复套之战不会很久,只要收复河套,关中就安稳了。”  最后这一句话,朱由检像是在感叹些什么,而满桂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点头应下。  不过在应下后,满桂又对朱由检询问出了他的不解道:  “殿下、末将了解过陕西,眼下汉中府应该才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为什么不迁移汉中府百姓?”  “汉中府百姓之后要南迁。”朱由检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迁移的计划他很早就想好了。  汉中百姓南迁四川,福建、湖广南迁广东,广东西迁广西,而贵州、四川南迁云南。  这么一来,西南就彻底巩固了,甚至还有余力南迁安南。  不过、要组织南迁,必然是要把西南土司全部解决才行。  解决西南土司必然会耗费大明不少精力,而朱由检必须在解决这件事情前,把河套的事情解决。  河套部和宁夏部一旦被解决,河西走廊和关中平原的北方威胁就彻底消除。  陕西稠密的人口可以向河西、河套进行迁移,虽然朱由检不敢说可以保证陕西渡过小冰河大旱,但最少百姓能多抗几年,不会像历史上一样,一波就被大旱带走。  只要河套和宁夏两部在明年被灭,那陕西百姓迁移的事情能从明年开始,最多在天启七年宣布结束,陕西内部的人口密度会最少降低到目前的三分之二。  一旦保障了陕北百姓的活路,陕西依靠山西、北直隶、河南的“转移粮”坚挺两年不成问题。  这两年加上天启六年和七年,朱由检有四年的时间去解决西南土司、安南、南洋。  只要西南土司和安南、南洋被解决,尤其是安南被解决,那安南近千万亩土地完全能支持上百万户家庭站稳脚跟。  至于安南的百姓……  “想这么多干嘛……”朱由检轻笑摇头,而这时陆文昭从屋外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卷卷宗。  “殿下、南洋的各城消息有些眉目了。”  陆文昭双手呈上卷宗,而朱由检一听,当即起身从他手中接过卷宗,打开一览。  卷宗上,清楚的记录了南洋各国的兵力,以及对大明的态度,还有一个绘制不算太清楚的城池标记。  “交给工匠,让他们彷制出足数的沙盘,送往京城、琉球。”  朱由检目光收敛,将卷宗放在桌上,同时转身看向了他身后,书房高挂的那幅东亚格局图,语气轻快道:  “告诉黄龙、他的募兵速度得加快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