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模一样的公文
没有辜负吴驹的期望,老者在第二天上午交了作业。 那块平滑的铅板已经模样大变,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文字。 吴驹抬手摸了摸,满意的点点头。 “好,去找张管家领二十贯钱,然后你就可以接着回去干活了。”吴驹对老者说。 “多谢吴卿!多谢吴卿!” 老者连连躬身,激动不已。 这吴卿出手就是大方啊,二十贯,这可是他几个月的工钱了! 老者离开了。 吴驹找来工匠,洗掉上面的红色字迹,随后又命人动手打造了一台简易版的印刷机。 原理简单的很,纸放在一个台子上,机器吊着铅块在上,蘸上墨水后往下压就行。 很简陋,但功能对了就行,吴驹不挑。 亲眼见证了历史上第一台印刷机的诞生,吴驹决定亲手操作印刷机。 蘸上墨水,摆上纸张,往下一压。 一张公文瞬间新鲜出炉! 再拿来吴驹的印往上一盖。 完美! “搞定!” 吴驹瞬间喜笑颜开,指挥旁边的工匠说道:“都看明白了吗?先印个两千张出来。” “是。” 一张张公文被印刷出来,很快摞成了一小堆。 吴驹心中颇为感慨。 这印刷机效率就是高啊! 这么多张,换做手写不知道要写到猴年马月去。 今日所见,更坚定了吴驹要尽快搞出活字印刷术的信念。 一天后,上百名信使由咸阳出发,将这篇公文送往全国各地。 公文上,最顶端写上了大大的标题。 “吴驹以医家魁首身份,宣告了本次疫情的结束,以及抗疫工作的全面胜利!” 向此过程中参与进来、为抗疫做出贡献的所有医者、所有医家弟子,所有官府官吏,包括所有百姓发出表彰、赞扬、和鼓励,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发扬这种敢为人先,舍己为人的精神。 同时,吴驹也提出,虽然疫情结束,但抗疫工作却一刻不能停止,要深刻吸取这一次疫情的教训,勤洗手,勤开窗通风,常佩戴口罩,积极配合官府筛查和医者检查,仍是非常有必要。 公文一经发出,举国欢庆! 大街小巷上的人们在看到这篇公文后,纷纷热泪盈眶。 他们是亲历者,目睹过身边的人患病,甚至死去,更有甚者就曾经是患者的一员,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人。 那段时间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万人空巷,整座城像是死寂了一半,令人发麻。 悲伤,萧瑟,害怕,压抑,这是那段时间的主旋律。 瘟疫带给他们的恐惧,挥之不去,至今仍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没人想再过那样的日子! 渴望疫病结束,无疑是每一个百姓最朴素的愿望,无一例外。 感触颇深的,还有在疫病中义无反顾的参与进来的医者。 函谷关的军医、医家的医者和弟子,各地医馆的医者。 每一个人看到这些文字时,都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仿佛又像幻灯片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良久后,他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是满带着高兴,欣慰和成就感的笑容。 与此同时。 公文发出之后,子楚和蒙毅也傻眼了。 “这小子……怎么比官府的公文写的还公文?”子楚嘴角抽搐。 这字里行间的官腔,味太冲了。 不过更让子楚惊讶的并未这一点。 而是呈现在他面前的两幅一模一样的公文。 “竟有如此相像?”子楚对比着两幅公文,心头颇为疑惑。 他不由得咂舌:“一模一样啊!世间当真有人能做到写出两幅一模一样的字?吴驹的书法境界已经高到了这个层次吗?” “不,大王,也并非一模一样。”蒙毅在一旁轻声提醒道。 “哦?蒙毅,看出什么了?”子楚问。 “墨迹的深浅不一样。”蒙毅提醒道。 子楚皱眉,定睛一看,果真有细微的差别! “怪哉!” 子楚靠在椅背上,眉头紧蹙。 过了一会,他对蒙毅招了招手:“把吴驹找来,寡人亲口问问他。” “是。” 一刻钟后,吴驹满面春风的走进章台宫:“大王,找臣啥事?” 因为疫情的结束,他这两天心情都好了很多。 不止是他,整个咸阳城、整个秦国都是如此,疫情正式结束的消息一经放出,大街上压抑的气氛顿时减轻了,脸上带着笑的人一时间也多了许多。 “来来来。” 子楚冲他招手。 吴驹走上去。 子楚左右手拿起那两张公文:“这两张公文,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吴驹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这两张的字迹,一模一样?”子楚问。 吴驹恍然:“啊对。” “这是为何?”子楚不解。 “这两张是我印刷出来的。”吴驹说。 “印刷?” “简单来说……”吴驹想了想什么能作为参考,最终看向了子楚桌子上的玉玺。 “就比如您的玉玺,在两张纸上盖两次,不就能得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图案了?” 这么一说,子楚顿时恍然大悟:“还真是。” “同理,我在一块石头上将文章刻下来,在两张纸上盖两次,不就能得出两篇字迹一模一样的文章了?” “这也正是臣跟您说的,打破知识垄断的方法!”吴驹拱手道。 子楚眼睛一亮:“详细说说!” 吴驹旋即娓娓道来: “为什么百姓读不起书,因为书籍数量太少,价格太高,想要复制全靠人誊抄,但想要誊抄一本典籍,就拿论语来说,只怕都要抄几个月才能得出这么一本。 数量少、价格高,百姓根本读不起,但有了印刷术就不一样了只要有足够的纸,想印刷个几万本书那不是轻轻松松?并且价格还不知便宜了多少倍,这样全天下人都能看书了!”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没等吴驹说完,子楚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系。 子楚重重的抚掌一击:“好!真是个好办法!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以前就没想到呢。” 没等吴驹说话,他便自问自答了:“是了,这种印刷术只能应用在纸上,竹简做不到,绢帛效果不好,并且价格实在太高,根本不可能。” 吴驹点点头,赞同了他的话。 但子楚随即又否定了起来。 “还是不对。” 子楚摇摇头:“寡人这一方玉玺不过八个字,足足刻了几个月的时间,天下文章何其多,又何止八字,何止你这公文的几百字,哪怕召集能工巧匠,将论语刻在石板上,也足够刻好长时间。 若是想删改全然不可能,更重要的是,若是不刻论语,改刻别的,什么尚书、大学,岂不是又要重新刻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