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陛下真棒

正文卷 第65章 不错,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求收藏求票票)

陛下真棒 晴了 4704 2024-06-07 02:03
  李郎中有些错愕地扭头看了一眼陈侍郎,还以为对方是在考较自己,当即不加思索地道。  “其论语贴经一字不错,当可为上等。  然其墨义实在是让下官觉得无法理解,简直可称错漏百出。  像这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让他给解释得让人难以直视……”  就在这个时候,听到了身后边的陈侍郎一声轻咳,感受到了肩膀上那厚重的力道。  李郎中两眼一眨,话风略微一转。  “不过依下官之见,这位举子想来应当是过于年轻,未曾读过《春秋》。  却能单凭字句释其真意,着实算得上可堪造就之材。”  “有道理。”陈侍郎欣慰的声音如期在其身后响起。  “他那两篇策问,吴尚书交口称赞不已,本官也觉得此乃经世济民之良策。  不知李郎中觉得如何?”  听得此言,李郎中自信一笑,并指如剑,在那两篇策问上那么一划拉。  “陈侍郎还真问对人了,依下官所阅之卷来看。诸多考生文采斐然,辞藻华美。  可是通篇文章空洞无物,只会高谈空论,满纸虚言……”  “然尔,这两篇策问表面看似行文粗鄙,其实有大巧若拙之笔力。  语言朴实,文笔清新率直,一如利刃,直指问题之根本。  令人读之酣畅淋漓,不愧是发人深省之罕有佳作,便是定为上等,亦不为过。”  一通言辞激烈的慷慨陈词之后,李郎中又露出了一副甚是谦虚的表情。  “当然,这只是下官自己的偏颇之言,还请陈侍郎斧正。”  陈侍郎不禁多看了两眼这位李郎中,不错不错,是一位很优秀,也很有潜力的中年才俊。  “李郎中此言甚合本官之意,不过有句话,本官觉得还是应该跟李郎中你说一说。”  “若是你知晓这策问的作者是一位八岁开蒙,至今不过三载的孩子。  你才会知晓,这两论策论何其之珍贵。”  李郎中可真是被吓着了,难以置信地瞪圆了眼珠子身向陈侍郎。  “才开蒙三载,那岂不是说这位举子是一位世间罕有的神童才俊?”  “若是如此,那么定个上上等,亦不为过矣。”  #####  最终,这位很是善解人意,很懂得揣磨上司心意的初评考官给出了一个上上等的评定。  看到了这位初评考官如此上道,陈侍郎满意地轻拍了拍这位下属的肩膀,这才晃晃悠悠地朝着别处行去。  那边,吴尚书也在溜达,欣赏着那些考生的答卷。  看得越多,越发地觉得,高璋那個少年郎的策问的质量。  着实远在这些通篇引经据典,却没有自己想法和解决问题手段的策问之上。  不过,在所有考生答卷还没有经过两次,或者是三次定等之前,一切都只能藏在心中……  吴尚书与那陈侍郎正坐在一间不大的小屋子里边喝茶休息,一面低声交谈。  差不多一天的光景,二人溜达浏览下来,还真没有见到有比高璋那两篇策问更加精彩的文章。  高璋那孩子的两篇策问,单以其核心而论之,都那样的精彩绝伦。唯一所欠缺的,便是其行文。  可对于吴尚书这位忧国忧民的朝廷重臣而言,行文再华丽,能有什么用处?  进士取士,取的就是能够经世济民的良材美玉,而不是要一帮子书呆子照本宣科。  这也是为何,大宋科举改制以来,哪怕是新旧两党再怎么反复。  但是对于科举改革,从过去以诗赋论高低,便成以策问论上下的规定,就再没有变动过。  这也可以算得上是大宋保守派与改革派唯一达成了共识的制度改革。  “尚书,照这么看来,下官居然觉得,今科的省试魁首,怕是会有些与众不同。”  听到了陈侍郎这句半玩笑半认真的调侃之言。  吴尚书呵呵一乐,抚着浓须,悠然言道。  “少年才俊,古已有之,夫项橐七岁为圣人之师,甘罗十二为相,王勃十四便写出旷世奇文《滕王阁序》……”  “便是我朝,元献公晏殊十四进士及第,亦为世之美谈。  倘若真无可与那两篇策问比肩之文章,他高璋凭此两篇经世大作,判为省元又有何不可?”  说到了这里,吴尚书声音越发地低沉。  “他的那笔字,你我二人也都见过,用笔之老辣纯熟,怕不得有十载之功。  而官家独创的瘦金体大成,至今不过数月。这等神异之事,足堪见此子绝非凡俗之物。”  同样知晓官家于梦中相授瘦金体这等异事的陈侍郎愣了小半晌,这才低声言道。  “省元,会不会显得……”  “我大宋自仁宗盛治之后,每况愈下,再难有复昔日之盛境……  这些年来,更是奸佞满朝,昏……咳咳,忠臣能吏朝中难寻。  这位高璋,却让老夫看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契机。”  “他这两篇策问文章,随便挑出一篇来,都足可令朝堂之上尸位素餐的诸公羞煞。”  “老夫最为看重的,还是他写下的第二篇策问,一招摊丁入亩,简直就是让人头皮发麻。  可是细细想来,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确可以限制过度的土地兼并。  而且还能够让那些失土的百姓们,可以继续依附那些大地主生存。”  “至于他想要解决流民问题,居然另辟蹊径,想到了厢军。  将流民编入厢军,以功代赈。这等法子,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我大宋积弊久矣、冗官、冗兵、冗费更是令朝堂诸公都头疼的大问题。  他这篇策问,既可以解决流民之患,还能够让国家耗费钱粮养出来的厢军,有了用武之地。”  “厢军战力如何,这自然是不消某家再言,可是若用他们挖渠修路……”  看着这位德高望重,在朝中素有重望,哪怕是面对蔡京那位奸相,也敢硬刚,丝毫不怂的吴执中。  听到他在跟前侃侃而言,分明就是已经意动,有意把高璋弄成省元。  陈侍郎整个人头大无比,面对着位德高望重的顶头上司,忍不住提醒道。  “可他是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  “不错,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才十一岁。”吴尚书无比笃定地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