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怕是在江南呆的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也就一二月内,就要离开。” “不知方大哥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是继续留在这里,还是随我往东京汴梁?” 高璋话音刚落,方腊就毫不犹豫地答道。 “末将听状元公的。” “罢了,你还是继续留在这里,记住了,水师,你一定要牢牢的抓在手里边。” “如果有谁想要动水师,你就第一时间找苏州织造厂的高明管事,他自会告知于我。” “另外,苏州造船厂的五千料大船,已经建造到了收尾阶段。” “你这边设法多招募一些懂得远洋航行的水手,不管那个人是我大宋人,还是那些波斯、大食人。” “然后开始尝试远航,北边的航线先不着急,等那扶桑国完全控制了整个倭岛再说。” “但是南边的航线,他们应该可以先走上一走,南边诸多岛国。 一来,正好进行贸易,这二来嘛,正好让他们沿途找到适合的海岛,为了未来的远洋航行做好准备。” 等到高璋吩咐得差不多之后,方腊这才又朝着高璋一礼道。 “末将有一事相求,还请状元公恩准。” “你且说来,是为何事?” “末将犬子方毫,如今年方十岁,自幼读书习武,奈何一直未得名师指点……” 高璋眉毛一挑,顿时也听出了味道,他方腊就是希望让他那已经十岁的儿子,拜自己为师,让自己带往东京汴梁。 高璋本欲推辞,身后边的方百花却在这个时候也开口相劝,希望高璋能够收下她的大侄儿。 既然如此,高璋也就不再婉拒,只是告诉方腊,若是想要让儿子跟随自己前往东京汴梁,那最好尽快赶来。 正好,让那小子跟那李忠通一起当个伴,跟这些真正的孩子,高璋觉得跟他们实在是聊不到一块去。 自己还是更喜欢跟方百花这样前凸后翘的大长腿小姐姐深入交流,谈天说地。 ##### 只是令高璋没有预想到的是,自己将要离开苏州的消息这才刚刚在苏州传来,就惹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第二天开始,就有士绅乡老前来相问,高宣抚是不是真的要离开苏州。 之后,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地过来请愿挽留,生生把那府衙给堵得水泄不通。 哪怕是高璋亲自出门相劝百姓离开,用不了多久,又会有百姓自动地聚集于此。 这让高璋感动之余,也着实是有些无奈。 而此刻,远在东京汴梁的官家,看着那来自皇城司的消息,却乐得合不拢嘴。 “连续十日,都寻不着机会离开知州府,最后居然还是让人先假传消息。 说是状元公已经乘船离开,等到那些百姓赶去码头,他这才快马出了苏州城。” “能为官一任,做到万民拥戴这份上,小高当真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望啊。” “官家所言极是,奴婢也觉得,幸好状元公能够有官家为其指点解惑,不然,状元公再聪慧过人,也断做不到今日这样的” “他在江南,作出了这么多的成绩,既平过贼乱,又懂得治理民政。 短短年余,让让那苏州一扫朱氏之乱带来的影响,还让田赋税赋犹如从前。” “还替朕,好好的出了口气,不但以奇兵焚那倭国王都,更是让那胆敢在朕面前自谓天皇的倭国国主也惊惧而亡。” “等到他回到了东京汴梁,朕定要给小高一个大大的惊喜才是。” “惊喜?”杨戬一脸错愕地抬起了头来。 有些闹不明白,官家能够给这位状元公带去什么样的惊喜。 官家赵佶神秘一笑,一扭头,又看向那幅小高进献给自己的画像。 此刻,那幅画像上面,又多了一枚醒目的印鉴,正是出自小高之手的福寿延绵印。 昔日太宗皇帝时期的那状元吕蒙正,花了六年,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成为执政官。 而小高自入仕到如今,政绩之醒目亮眼,绝对远在那位吕蒙正之上。 所以,等他从江南回到东京汴梁,自己肯定要给这孩子一个大大的惊喜。 想了半天之后,甚是纠结的官家收到了杨戬的提醒,自己已经确定今日要前往玉清昭应宫修炼,这事可万万不能耽搁了。 反正小高回到东京还有一段时间,慢慢考虑,不必着急。 ##### 官家赵佶,缓缓地睁开了两眼,经过了整整一个时辰的修真之后,感觉自己似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不少。 看到那位跟前指点自己修真之法的左道录(宋朝道官阶)徐知常正坐在跟前并未离开,忍不住开口道。 “朕这些日子以来虽然经常打坐炼气,可是一直都觉得难有进益,也不知道是不是朕在这条路上遇上了瓶颈……” 徐知常打量着这位明显睡眠不足,昨个夜里肯定又不知道去哪瞎鸡儿浪了一夜的昏君。 可惜,有许多话,偏偏不能直说,直说了有个鸡儿用。 还会被官家认为是自己没本事,才会找原因敷衍他。 已经在左道录这个位置上干了许多年头的徐知常很是高深莫测的一笑,然后开始解释起来。 “官家,修道之人最忌自疑,道法意欲精深,当持之以衡,日日精修……” 徐知常的这番话,自然也隐含着告诫之意,只不过,就得看对方乐不乐意揣摩体会。 何况这位徐知常原本就是一位道法修为颇为高深的道长,这番话,倒也让官家赵佶无话可说。 不过,官家赵佶还是有些不死心,总怀疑是不是目前玉清昭应宫中的这些道长的道行,只能让自己提升到这一截。 接下来的路,怕是需要更好的的道长来为自己引路。 “徐道长你身为左道录,不知这些日子,可有哪位法力通玄的道长到访京畿一带?” 听到了官家这句询问,徐知常眼皮一跳,开始绞尽脑汁地考虑起了是否有哪一位道长官家的欣赏水平。 看到那徐知常在那里皱眉苦思半天也没有开腔,官家赵佶颇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勉励了徐知常一番。 让他继续看好玉清昭应宫,倘若有神异手段的道长,记得知会于他,让他亲自来瞧瞧。 徐知常恭敬地将那官家赵佶送出了玉清昭应宫之后,幽幽地吐了一口浊气,摇了摇头。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一位从蜀地风尘扑扑而来的林道士,站在了东京汴梁城外。 打量着这高大的城池,不禁豪情万丈…… 先休息了,白天继续努力,求月票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