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源赖朝得到的最新的消息,若狭国、伊势国和美浓国三地已经遭到了明军的进攻。 当地国守都响应了源赖朝的号召,正准备和源赖朝合作对抗明军,所以紧急派人求救,说明军战斗力极强,他们无法与之野战争锋,只能固守城池。 但是明军有恐怖的攻城武器,声若雷霆,能爆炸,还有恐怖的铁球能够直接威胁城墙,威力极大,对城池的压力非常大。 他们急切的需要支援,如果没有支援,他们很可能坚持不了哪怕五天。 明军太强了,超乎寻常的强。 源赖朝和岳父北条时政得知此事后大为惊讶,一边惊叹于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后勤能力,一边又为该如何支援被攻打的三国而感到烦恼。 毫无疑问的是,被攻打的三国已经成为大家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被突破了,紧随其后要遭殃的地方还有更多,陷落的地方也会更多。 那么大家能够集中的力量就更少了,更难以取胜了。 但是源赖朝和北条时政都不打算出兵,他们只打算给予这三国除了帮助之外的一切帮助。 原因很简单。 他们缺少实力强大的武士,难以派出精锐部队支援三国,只能作壁上观,用他们争取到的时间继续扩充军队。 日本在平安时代末期缺少战争观念,因为人口较少的缘故,也甚少出现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战争,所以时人一般认为会战的胜利取决于武士个人格斗能力的强弱,也就是精英战士之间的对决。 多数人只是炮灰,摇旗呐喊和打顺风仗的,真正依靠的还是精锐战士,类似于街头打群架。 这在小规模战斗当中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古代部分时期的战斗也是如此形式,甚至还有限制平民上战场的战争形式,比如春秋时期的贵族游戏式战争。 但是国家人口规模一旦上升,对资源的需求量一旦上升,战争烈度一旦上升,就不是如此了。 君子式的游戏战争会陡然变成血淋淋的厮杀战场,各国之间军事制度、战争形式和战争观念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种改变在中国发生的非常早,而在日本,则要到很久以后了。 此时此刻的日本并没有会战观念,没有各兵种协同作战的观念,没有军阵对撞的战争大局观念,一概认为战争中,个人勇武决定一切。 他们的军事观念还在小规模械斗层级。 这是平氏政权能够建立起来的重要原因,因为平清盛个人勇武强悍。 这也是明军屡战屡胜的重要原因,因为明军的军事观念碾压他们。 就算是平氏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三万军队,也是精锐武士占据重要地位,有精良的装备,而占人数大多数的普通步卒甚至都没有完整的装备,也没有统一的军事服装。 有人拿着制式兵器,穿着简单军装,有人拿着铁制农具,穿着自己的简单衣装,有人干脆拿着竹枪、木棍,穿的破破烂烂如同叫花子。 这根本就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军队,更像是流民队伍。 所以孔振德当时遇到那支三万人的平氏军队的时候,甚至以为自己遇到了东拼西凑的农民起义军,一度还以为是不是平安京爆发内乱了。 真正交手起来,过程也是很简单的。 对方的战术就是步卒做炮灰负责拉扯,精锐武士负责搏杀决胜,军队层级泾渭分明,互不统属,互不帮助。 武士们不会因为步卒们被残杀而出击,步卒们也不会因为武士们陷入困局而出击。 一般来说,精锐武士集团的突击遇到困难陷入困局的时候,就是步卒们动摇的时候,武士们败退的时候,步卒们早就撒丫子逃跑了,速度飞快,堪比飞毛腿。 这种战争观念,难道能和明军相对抗吗? 答案是否定的。 步卒们遇到了战争观念远远超越他们好几个时代的一个整体的明军,毫无疑问被明军军阵撞得粉碎,精锐武士集团试图力挽狂澜发挥一下,也被明军碾碎。 明军各兵种会配合,会变阵,有冷兵器和热兵器的配合使用,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崇尚集体决胜。 而日军不会。 显然,源赖朝和北条时政也是如此看待战争的。 他们虽然觉得自己有支援对方的必要,但是因为自己这边武士的实力不够强,数量也不够多,所以需要很多时间去准备。 他们现在刚刚进行号召并且正在举兵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时间征召更多的军队,准备更多的粮草和后勤。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招募勇敢的武士,需要更多的时间招募数量足够的炮灰步卒,招募不来,那就强征,俗称抓壮丁。 可明军会给他们这个时间吗? 他们还不知道,明军的进攻效率是以日为时间计算单位的,而他们的一切行动却都是以月做为时间计算单位的。 双方在这个层面上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也是日本国无法展开有效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军太快了,快的他们目不暇接,根本没有时间组织足够的军队集合起来形成战斗力。 唯一一支形成战斗力的成建制军队还被明军正面吊打,全军覆没了。 源赖朝和北条时政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明军超高的进攻效率之下,他们的想法估计仅仅只能算作是想法。 他们没有时间集合东部日本的全部武装力量来对抗明军了。 他们只能被迫迎战明军,被迫一个国一个国的单挑明军,被明军把大战场化为小战场,并且在小战场上形成绝对兵力优势和军事优势,从而兵败如山倒。 源赖朝忙忙碌碌进行军事筹备的时候,他的同父异母弟源义经从东北边境的陆奥国紧急抵达了伊豆国,并且带来了陆奥国藤原氏家族响应源赖朝号召的消息。 藤原氏正在准备军队,时机一到,立刻南下支援他们。 源赖朝很高兴,设宴款待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兄弟,然后向他告知目前的紧急状况。 源义经则表示自己愿意带领一支军队前往和明军交手看看,总不能就这样放任三国单独挑战明军吧? 源赖朝将自己这边的实际问题告诉了源义经,源义经表示理解,然后决定带着自己带来的三十名骑兵紧急赶赴美浓国,进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支援,以提高源赖朝一方的声望。 此时是共和二零一七年的七月十三日。 明军北路军由苏绝率领进攻若狭国,南路军由孔振德率领,水陆并进进攻伊势国,中路军主力依然是辛弃疾率领,突入美浓国。 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在七月十三日的时候,南路军和北路军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中路军则在美浓国遭到了当地地方势力的顽强抵抗。 在所有的防御设施都被破坏之后,当地守护美浓源氏家族较为勇武,始终不愿意认输。 在主力崩盘的情况下,他们集中最后的一千兵力在岐阜城破之后和明军展开了决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