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2章 诸葛亮初进大观园
诸葛亮揉了揉眼,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山高林茂,本应该道路崎岖,可是这道路非常宽阔平坦。 而且在这山路两侧的平地上,开垦出不少荒地,也能看到田垄中耕作的百姓,怡然自得。 又翻过了一座山,山间有一峡,仿佛若有光。 诸葛亮便与赵云前往,复行数十步,顿时豁然开朗…… 只见四通八达的道路蔓延开来,像个八卦阵一样,将屋舍泾渭分明的分割,其中路上的百姓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道路两旁还有很多商贩,挥舞着手中商品叫卖。 在这城中央有一庄园,远远看去巍峨壮观,占地面积之大,甚至不亚于刘禅的治府。 诸葛亮张了张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莫非是我看花了眼? 赵云眼中满是不解,询问道:“天下大乱已有数十年,百姓疲敝,人口凋零,怎么会有如此繁华的城池?而且还是在这山野之间?简直就是耸人听闻。” “你的意思是?” “莫非是鬼神之力?”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鬼神还是非常敬畏的,对生活中理解不了的现象,都用鬼神来解释。甚至还专门编纂驱鬼手册,帮助百姓赶鬼。 “莫要胡说,你瞧这些百姓,与我们的穿着一般无二,怎么可能是鬼?” 诸葛亮解释了一句,又道:“既然来了这里,咱们不妨瞧瞧。” 两人信步走去,刚走到城门口,就忍不住惊呼。 只见城门口的集市繁华更甚,过往的百姓面带笑容,相互攀谈。 他们的打扮虽然不是绫罗绸缎,但也是寻常布衣,没有任何补丁。脸上咧开的笑容,根本掩藏不住。 诸葛亮实在想不明白,他这一生漂泊,见识了不少百姓的生活。 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暮气沉沉,往来步履匆匆,一脸愁容的忙自家事情。 可是……在此地的百姓,为何一脸的喜气洋洋呢? 这未免也太奇怪了吧? 诸葛亮实在想不明白! 踏入城中后,诸葛亮心中的惊讶更甚,因为他看到铺满沥青的道路直通远方,街上的行人井然有序。 尤其是两侧的商铺都是统一样式,白墙黛瓦,挂的幌子迎风摇曳。 看起来好不热闹。 诸葛亮甚至觉得,自己原来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诸葛村夫? “你说,此地的官员是如何治理的,为什么此地如此富裕?”诸葛亮也是治政的人才,但是他却想不明白,此地为何如此繁华。 赵云思索半晌,摇头道:“丞相,会不会此地与外界并不相连,所以没有受到战乱影响,故而才会如此繁华。” “不会,当初我平定南蛮时,那些不与外界交流的部落,生活极为困顿,就像野人!” “两位,要来一份报纸吗?” 有商贩抱着一堆报纸,在诸葛亮面前晃了晃,笑着问道。 “报纸?报纸是什么?” 诸葛亮一脸疑惑。 商贩打量着诸葛亮,询问道:“哦?看来两位是第一次来清水县吧?哈哈,这报纸啊,就是我们清水县独有的书册,里面记载了很多东西……” “那给我一份,让我看看。”赵云递过去几个铜板,便换来了一份报纸。 诸葛亮将报纸舒展开,才发现这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种事情。 有农桑、政令、养殖、时节之类的,还有清水县近日发生的事情,颁布的条令。 甚至怕百姓们难以理解,还贴心的绘制了插图。 事无巨细,一目了然。 “这记载的内容,未免太多了吧?”赵云喃喃道。 诸葛亮点点头,提醒道:“且不说记载的这些内容,你看刚才那商贩,手中抱了那么多报纸……要是一张一张的抄录,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在三国时期,尚未出现印刷术,所以一般都是雇人抄录书册。 这也就导致了,读书的权利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至于百姓和黔首,是没有资格读书识字的。 普通百姓与世家大族之间,因为知识的桎梏,似乎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 “敢问这位掌柜,您雇佣了多少人手?才抄录了这么多报纸?”赵云拉住那个商贾,疑惑的询问道。 闻言,商贾笑着伸出五根手指。 “五十人?”赵云问道。 商贾摇摇头。 诸葛亮便道:“那应该是五百人了?” “不不不,我只雇佣了五人,就制作出来了这么多报纸。” “五人?”诸葛亮和赵云面面相觑,一脸的不理解。 商贾掰着手指头算道:“当然了,这五人也不能都抄录报纸,其中一人负责收纳,一人负责饮食起居……唔,说到底,也就是三人负责抄录这报纸吧,一天也就能印个二百张。” “三人,抄录二百张?”饶是以诸葛亮的聪慧,此刻也想不明白了。 抄录工作繁琐复杂,就只有三个人,哪怕毛笔耍的冒火星子,一天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可能抄这么多吧? “您不信?” 诸葛亮摇摇头,又问道:“难不成,你招募的三人,个个博闻强记,还有三头六臂,抄录的速度非常快?” 商贾笑道:“客官啊,您想多喽,这三人都是普通百姓,只认识简单的字,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哪里会抄录啊?” “那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我们县令的功劳啊,他发明了印刷术,只用简单的黄泥巴,制作了一个又一个的字符,每日可印刷数百本!” 诸葛亮睁大眼睛,印刷术?什么印刷术? 能让抄录的速度提升这么高? 在如今这个时代,书籍的价值是非常高的,甚至有人用金线缝制书籍,为书籍订制专门保存的檀木盒。 “每日印刷这么多报纸,能卖的出去吗?” “当然能!”那商贾说起县令,脸上显得十分自豪,大声道:“两年前,我们县令开展扫盲运动,现在百姓们也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再说,这报纸上还有插图,足以让百姓们能够理解。” “这报纸上的农桑、养殖的事情,都是百姓们感兴趣的,所以这报纸啊,每日都供不应求。” “原来如此!” 诸葛亮理解了,看来这位县令是非常有才能的,要不然也不会懂这印刷术。而且看这街上的百姓,个个都是言笑晏晏。 很明显,这清水县……是安乐祥和之地啊。 赵云小声道:“丞相,既然野有贤才,要不咱们前去拜访?” 诸葛亮略一思索,便否决了这个想法,摇头道:“这清水县的百姓安居乐业,县令也是勤勉有才,就让他们好好在此地生活吧,莫要打扰他们了。” “再说,咱们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不能在此地耽搁太久。那张郃已经占领了街亭,不日就会切断我们退路……还是要以国事为重。” “是。” 他们本想离开,却听到商贾问道:“二位客官,你们是从蜀中来的?” “你怎么知道?” “哈哈,我也是胡乱猜的,我们这位县令啊,特别喜欢诸葛武侯。曾不止一次的说过,蜀汉那个昏君,无才无德,宠幸他人,要不是有诸葛武侯这样的贤才来辅佐,蜀地早就被灭了……” “啊??” 诸葛亮又懵了。 这县令是什么成份?这之前不是曹魏的地盘吗? 你不是魏臣吗? 怎么还是自己的粉丝? 这难道不是资敌的行为吗? 看着面前的诸葛亮和赵云目瞪口呆,商贾赶忙解释道:“我们县令啊,时常说起诸葛武侯的事迹,那是何等的英才的,文武双全,仁义道德,是天下士子的楷模……” 诸葛亮万万没想到,他在这偏远地区,竟然还有如此威名。 “咳咳……他还说什么?” 商贾道:“他还说,要是早来二十年,就一脚把大耳贼踢开,然后五顾茅庐,绑也要把诸葛武侯绑出山!” 诸葛亮一脸茫然。 “要不……见见?”赵云再一次提议道。 “也好!” 诸葛亮点点头。 两人拜别了商贾,便向城中央的庄园走去,约莫走了半个时辰,到了庄园门口,赵云本想报上名号,却被诸葛亮阻拦。 “此地情况不明,还是以谨慎为主,不必禀明身份,就说是蜀中来的商贾。” “是。” 递上拜帖,说是蜀中来的商贾,守门官急匆匆的前去禀报。 没过多长时间,便有守卫领着诸葛亮两人,进入了庄园。 “我家大人正在玩……忙碌政事,便由我带着你们四处逛逛。” 出来相迎的是吕青,他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然后将两人请入府中,刚踏进门,两人便觉得眼花缭乱。 只见两边种满了翠竹,中间是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 再往前走,便是一汪清澈的湖水,锦鲤四处游动,而在岸旁,假山玉石,布置的极为精致。 而绕开了湖水,便是一个亭子,四个角都有一根丈余长的红色柱子,显得牢固无比。 亭旁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犹如走进仙境一般。 赵云四处望望,只见这庄园非常大,而且布置也十分精致,很显然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还有不少养眼的女子端着果盘,穿梭其中。 简直堪比皇宫。 他不由的张了张嘴,忍不住说道:“你们县令……倒是挺会享受啊!” 吕青撇撇嘴:“那当然,说起来玩,我家县令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可这样玩乐,不是贤人所为啊。” 赵云皱眉,提醒道道:“按说,县令如此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你们身为下属,不应该劝谏他吗?” “嗐,你说这个啊!”吕青一说起这个,他顿时就来精神了,解释道:“凡是敢直言劝谏县令的人,都被他拉去服徭役修路了!” “啥?”赵云目瞪口呆。 “要不然你以为,这城内的道路是谁修的?” “可是这不符合律法吧?” “要什么律法?在咱们清水县,县令说的话就是法!” “那……那百姓呢?他们要是不服从怎么办?” 吕青满不在乎的说道:“嗐,县令豢养了两千将士,还有一屋子的强弩刀剑,都放的快生锈了。谁敢造反,第二天九族都消消乐了!” 赵云和诸葛亮面面相觑,原本他们以为,这清水县富裕安乐,原来这都是表象啊…… 看来这位县令,是一位酷吏啊! 拼命地压榨百姓,才换来如此盛状。 “他好歹也是魏臣,若是大魏朝廷问罪怎么办?” 吕青摩挲着下巴,摇头道:“我家县令啊,原本是山上的贼寇,后来杀了此地的县令,自己当上了县令,所以压根不在乎大魏朝廷。” 赵云无语的看了看诸葛亮,诸葛亮也看了看赵云。 原来这位县令,还有这样的黑历史啊! 只要他没有道德,就无法被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