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189 起点
罗贯中有这个担心,是有根据的。 因为大明洪武初年,就发生过一件针对罗贯中这种张士诚旧人的大案。 名气比罗贯中高多了的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就这么一个杰出文人,因为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而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可怜高启才华横溢,还正当壮年,要开创属于自己诗篇时代之前,就这样陨落了。 世人都以为,朱元璋打击这些为张士诚效忠过的文人,却是没想过,是不是高启自己有取死之道。 大明开国之初,有人举荐高启参修《元史》,朱元璋就授他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并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这個待遇,不可谓不高了。 结果怎么样呢? 高启是力辞不受! 那朱元璋就有想法了,你这么好的才华,和那么多有名的文人齐名,交往甚广,换句话说,就是拉帮结伙的。我给你高官做,重视你,结果你就是不要,又写诗称颂仇敌张士诚,你这是居心何在? 于是,朱元璋可不会管你诗词写得如何,直接来了个杀鸡骇猴! 这些内情,张一凡不知道,但他就知道一点,只要不妨碍朱元璋的稳固朱家王朝的大计,那就啥事不会有。 因此,他听罗贯中提醒之后,便毫不在意地笑着说道:“那又如何?如今,你我皆是大明朝的人,都是汉人,你又不造反,谁管你以前为哪个诸侯效命过?” 说到这里,他用诚恳地语气对罗贯中说道:“你擅长于写书,将来必定在文学界青史留名,就安心创作便是,政治上的事情,就不要去操心了。为我们子孙后代,多留一点文学巨著才好!” 张一凡这真心诚意的劝告,还有夸张的夸奖,至少在罗贯中听来,绝对是夸张的夸奖,什么文学界青史留名,还文学巨著,说得罗贯中又是感动又是惭愧。 于是,他连忙回答道:“驸马说得在理,只是草民何德何能,受驸马如此恩惠,无以为报!” 张一凡听了,当即哈哈一笑道:“我们夫妇两人……”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朱镜静,然后才转回头继续说道:“……皆喜欢看故事,罗老能写出精彩的故事,便是最好的回报了。如果罗老真得还介意的话,那不知罗老可否将您这些故事的手稿赠送于我收藏?”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不瞒罗老,我在京师城外柳家村,也就是我老家那准备修一个别院,就有藏书阁的设计,名家大作,都想收集在那里的。” 罗贯中听得很惭愧,驸马把他的作品夸得太高了,他连忙表示道:“只要驸马想要,等书出版之后,手稿都赠予驸马便是!”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说道:“除了这两套书之外,我在客栈还有几套书。对了,这本《水浒传》是我整理成册,我师傅的原稿,我也还保留着,不知道驸马是否需要?” 张一凡一听大喜,连忙回答道:“要,要,当然要了!” 施耐庵的手稿,要是能流传下去,那也是宝贝啊! 罗贯中这边,原本对朱家大明还是有一定意见的,可和张一凡的这个驸马一番沟通之后,便烟消云散了。 随后,他指着《三侠五义》那本书,开始认真地请教写法。 就罗贯中来说,他是偏向那种历史类,特别是涉及战争谋略方面的比较擅长,而《三侠五义》是偏武侠的,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因此很是新奇。 就写作理论来说,张一凡自然也是能嘴炮的,不过他怕说多了之后,回头罗贯中会被他影响,就写一些装逼打脸的,写成类似后世什么下江南的那一套,那文学价值就下来了。 不过虽然他只是漏了个口风,罗贯中却立刻抓住了意思,感觉到了通俗的新方向。 在这个话题方面,朱镜静也是有兴趣的。她看出,夫君对这个罗贯中非常敬佩,便也放下成见,开始讨论她看过得心得。 她这边的优势,在于男女爱情,比如《仙剑奇侠传》、《诛仙》等给她的影响非常大,她就更为喜欢这一类幻想来的。 香山县城里面,当初抄家了原典史马如海的宅子有很多。特别是那主宅,还一直空着的。 张一凡当即拍板,把这处宅子定为香山县通俗文学起点社,用于通俗文学的创作。 后院的宅子,就由通俗文学起点社的作者免费居住,县衙这边出钱,雇佣厨娘替作者做饭,前院是各作者讨论的地方。 而罗贯中,则成为这个通俗文学起点社第一个入驻的作者。 一如名字,在这里的作者,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要求正能量,可以批判社会黑暗,但是不能是负能量的。 按照张一凡的说法,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倡导社会风气,鼓励百姓多识字,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挂牌出去的同时,张一凡也让罗贯中写信给他的好友,只要有才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就可以入住这个香山县通俗文学起点社。 这个起点社的作者所写出来的作品,只要能通过张一凡或者朱镜静这一关,就能免费出版,销售收入而不是利润所得,和作者五五分成。 印刷出来的作品,会放几套去藏书阁阅览室,供百姓借阅,另外的在本地书店销售。如果阅览室这边借阅抢手的话,就会发往其他地方去售卖。 这个香山县通俗文学起点社的成立,规矩的出炉,让罗贯中喜出望外,连忙写信开始呼朋唤友。 朱镜静也喜欢这个,除了研究美食之外,又多了一份爱好,看书并尝试着写书。 不过,她向张一凡抱怨说,可以看得书还是太少了。 对此,张一凡发挥了保存历史巨著的想法,便又开始口述,把《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两部也给回忆了一遍,算是为这个位面保留了两套文学巨著。 他在忙着这些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洪武十年十二月了。这个时候,武备堂的将士们,也已经赶到了京师。 这个时候,南京已经很冷了,零度左右的温度,那是很常见的,一个不小心,还可能下雪。 这让香山县的这些将士,给冻成了狗。亏了张一凡有考虑到,从蓝玉那边调拨过冬衣给他们。 当然了,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们的内心,一个个都是火热的,就等着皇帝的检阅。 并且他们在等待的时候,也没闲着,在朱亮祖的带领下继续训练,就准备憋个大的。 好在他们也没有等太久,毕竟是来自香山县,谁也不敢耽搁,很快就报到了御前。 历史在张一凡的蝴蝶效应下,确实有了改变。 卫国公邓愈,原本在十一月份班师途中病逝,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十二月初的时候,安然回到了京师,担任了中宰相一职。 这个事情,谁也不知道,也就只有听闻消息的张一凡知道,他改变了邓愈的命运。 朱元璋得报消息之后,便传旨让大都督府这边陪同他一起检阅香山县武备堂的军卒。 除此之外,卫国公邓愈自然也被他带了去,另外还有一个人,便是剿倭总兵官燕王朱棣。 不用说,朱棣收到张一凡快马传递的消息之后,便立刻向他父皇请奏,要求跟着一起检阅。 理由是他听说香山县武备堂的军士擅长火炮,而水师海战,更是离不开火炮。 对此,朱元璋自然是同意了的。 洪武十年十二月初五,南京城外专门划出了一块地方,用于这次的检阅。 之所以不在京营的校场,是因为这次检阅最主要的,还是火炮的使用。这个轰夷火炮威力巨大,城里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空间。 张一凡给出得轰夷大炮设计图,当然是后世成熟的那种,也就是有炮轮的那种,可以由马拉着走。 南京城内外,已经修了水泥路了。虽然轰夷大炮很重,但是也没什么问题。就是在离开官道,前往练兵场的时候,因为前段时间有下雪过,道路泥泞,不平,这些火炮的移动就受到了考验。 不管是邓愈还是朱元璋,都是打惯了仗的,一下就看出这种火炮在行军中的短板。 不过,跟在朱元璋身边的朱棣,却是不以为意,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只要火炮的威力足够强大,就算这等重量,用在水师却是无妨的。” 这个轰夷大炮,最终只是京师这边打造出来了。虽然朱棣也有权打造,但是江阴那边的工匠实力还是弱了一些。 因此,朱棣也是没见过这种轰夷火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不过虽然没见过,只是看外形就能估计出来,肯定是很大的。 毕竟这时候的火器,那是枪炮不分,也就是说,突火枪做大一点,那就当火炮用的,根本不是真正的火炮。 邓愈的性格沉稳,虽然见识到了这么大型的火炮,但是一直没有说话。 等到了练兵场之后,朱亮祖已经带着五十名手下在这里集结了。 朱元璋领着卫国公,曹国公等军中重臣过来,让他们一个个都憋着一股气,就想要好好表现一下。 特别是朱亮祖,这是他获罪之后再一次站到了一群老相识的面前,更是憋着一股劲。 寒风呼啸,冰冷刺骨。 但是,不管是武备堂的将士,又或者是天子近卫,还是大明朝的皇帝和藩王将领,没有一个人缩头缩脚。似乎他们所有人,全都免疫了老天爷的冷酷。 这里的人,是大明朝的精英,展现的,是大明朝鼎盛的武力,远非其他时候的大明军队可比。 朱元璋也没什么废话,到了之后,便吩咐演武开始。 于是,朱亮祖便带着武备堂的将士,把他训练的所有手段都在皇帝和名将面前展示了出来。 呼啸的北风中,不时响起演武将士的呼喝吼叫,打破凌厉寒风的封锁,声震四野! 看台上,一行人都没有说话,看到了后半段,差不多要完结之后,朱元璋便转头看向邓愈问道:“如何?” 此时的邓愈,算是如今最红的名将了。毕竟刚刚为大明朝拓土千里,得胜归来。 此时,沉默寡言的他,听到皇帝问话之后,便立刻恭敬地回奏道:“这些兵,才练了一年多点,能有如此表现,确实是下了功夫的。” 在他这种老将、名将看来,就这些武备堂的兵,和他的麾下精锐是不能比的。虽然士气很高,但是都没见过血。要让他看了这个演武之后就立刻夸奖说有多厉害,那绝对是违心之言,他是说不出来的。 更不用说,洪武皇帝本身就是知兵的,这些来自香山县的军士到底如何,他又岂会不知道? 当初朱棣为比试而练得那些兵,可都是从天子近卫中选出来的,一个个原本就是精锐,和这些只是从普通百姓出来的军士,也是要胜过好多的。 曹国公听了,点点头说道:“驸马说这些兵的优势是理论知识学得多,会比普通兵更聪明。还有什么战场韧性,什么领悟军令更有优势,这些优点,也是要去了战场上才能真正看到是不是真得如此!” 朱元璋当然是有给他们说过这些,曹国公才能说出这番言论。 至于眼前所演练的,在他们眼里,真得只是一般。 甚至可以说,就他们的教头,原来的永嘉侯朱亮祖的水平,在他们这几个人的眼中,也没有什么惊艳的。 朱元璋听了,却是赞了一声道:“朱亮祖确实是有心了,能看出来,他的本事确实是没有保留的,在传授给这些武备堂的军士,不错!” 一听这话,众人心中顿时有数,这是皇帝在定基调了。 不过他们正想着时,却听朱元璋说道:“不过最终怎么样,且先看他们的火炮演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