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上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上首两位大明最尊贵的人身上。 任谁都能看出,太上皇这话虽是在问,但是,其中却带着丝丝逼迫之意。 而反过来看,虽然说,天子顾及到朝廷颜面,不愿在这种场合和太上皇闹矛盾,但是,自从刚刚朱仪提出要求开始,天子已经一再妥协,这个时候,太上皇仍旧咄咄逼人,天子的性格,真的会继续退让吗? 老大人们的神色有些紧张,片刻之后,他们却见天子一笑,道。 “太上皇所言有理,作一侍卫,的确委屈了朱仪,至于幼军一事,既有先例,倒也无妨重设。” “兵部?” 天子的话音落下,底下一众大臣不由感到十分意外,虽然心中已有预料,但是,他们却也没想到,天子真的就这么妥协了。 就连于谦,也愣了愣,才赶紧拱手道。 “臣在。” “朕没记错的话,幼军之设,向来从府军前卫选精锐而出,可对?” 东宫幼军,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支独立的军队,而是属于上直卫中的府军前卫下的一支。 府军前卫为上直二十七卫之一,也是禁军当中,人数最多的一卫,下设指挥使五人,指挥同知十人,指挥佥事二十人,卫镇抚十人,经历五人,下辖二十五所,满编制人数近两万八千余人。 要知道,就算是禁军当中最特殊,也最严重超编的锦衣卫,下辖也才十四所,人数不过一万三千余人。 府军前卫的人数,足足是锦衣卫的两倍还多。 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就是,府军前卫专司御前护卫! 东宫幼军,又称府军前卫幼军营,通常来说,都是自府军前卫当中选出的精锐,人数一般在两千人左右。 事实上,这也是昭示东宫储君身份的重要手段,毕竟,府军前卫的职责是护卫皇帝,幼军营隶属于府军前卫,本就能够说明,皇帝和太子实为一体。 于谦不知天子此言何意,只得点了点头。 “陛下圣明。” 于是,天子再问:“如今府军前卫人员可满?” 这…… 于谦有些踌躇,不知该如何回答。 虽然说禁军直属于皇帝,但是,这只是指调动和管理方面,禁军的大小事务,都需要皇帝点头。 但事实上,真正最了解禁军的,其实还是于谦这个兵部尚书,所以天子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当然是清楚的。 可问题就在于,禁军的人数以及调动情况,按理来说,乃是机密,就算是在朝堂之上,也甚少提及,更遑论在这种场合,文武百官,四夷诸使皆在。 所以,一时之间,于谦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实话。 按理来说,天子既然问了,说明这个场合没什么关系,是可以说的。 但是,真要是说实话的话…… 沉吟片刻,于谦还是没下得了决心,只得含含糊糊道。 “回陛下,尚有空缺。” 这话说的,于少保自己都脸红。 府军前卫如今何止是尚有空缺,而是整整缺编了近一半的人! 要不怎么说,土木之役,是大明建国以来未有之大难呢。 这场战役的失败,影响的可是方方面面的。 边军,京营,勋贵,文臣,还有百姓的民力消耗,这些都不说了,就即便是禁军,也折损了不少。 其中尤其以府军前卫损失最大。 没办法,谁让府军前卫专司御前护卫,太上皇既然是要御驾亲征,那么自然要有亲卫随行。 所以,那一次,府军前卫两万八千余人,就剩了个零头八千人在京城里。 至于结果…… 太上皇自己都北狩迤北了,府军前卫自然也不能幸免,两万余人,九成以上都战死于难,只剩下了零零碎碎的一些人,回到京城之后,也落了一身伤残。 兵部盘点了人数之后,因为可用的人实在不多,便按照天子的吩咐给了赏赐晋封,随后都打发回家了。 随后就是整编京营,大战也先,一系列的大事忙活下来,府军前卫的事,便也就一直耽搁着。 虽然说陆陆续续的在继续选拔,但是,禁军和普通的军队不同,选拔标准尤其严格。 尤其是府军前卫,负责御前护卫,责任重大,必要选身家清白,武艺出众之辈,而且,还要熟悉宫中典制,最好是禁军的世袭军户。 在这种标准之下,虽然有因战功卓著,被破格提拔上来的人进来,但是填充的进度依然非常缓慢。 这么长时间了,府军前卫的数量,也就只恢复到了战前的一半左右。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天子对此事貌似不怎么上心,不然的话,当初为南宫整编羽林后卫,其实是可以对府军前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补充的。 当时于谦曾经提过这个想法,但是,被天子搁置了,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天子趁机提了起来。 “东宫要备设幼军,府军前卫的空缺,要尽快补足,如此,才方便从中挑选最精英的将士,设幼军营。” “是……” 于谦点了点头,但是,依旧有些一头雾水,直到天子又补充了一句,道。 “禁军多年以来,皆从世袭军户中选拔,一时要补充齐备,恐不容易。” “这次补齐府军前卫的空缺,兵部可以特令,从宣府,辽东等处边军中,择身家清白,忠心可靠,且在瓦剌一战当中立有战功的官军,经考核后选入禁军。” 话音落下,于谦眨了眨眼,仿佛明白了什么。 要知道,禁军实际上属于相对封闭的体系,大明实行的是军户制度,所以,大多数的禁军,也都是世代传承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禁军的战斗力不强。 事实上,除了有职位的禁军之外,普通的官军,只有军户的籍贯,具体要到那支军队,却要看兵部的调动。 所以一般情况下,京中的军户都会优先被分到京营当中,只有在京营当中表现优异者,才能被选入禁军。 如果说,边军想要进入禁军,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需要首先在边境立功,然后如果京营有空缺,会从各地选拔进入京营,然后,他们要在京营当中继续脱颖而出,才能被选入禁军,这个过程,就要复杂而漫长的多了。 可是这一次,天子特旨,可以直接从边军选拔,这中间,可就省去了许多麻烦。 不过,于谦关注的不是这个,他关注的是,是天子的后半句话。 要知道,天子虽然说是从‘各处边军’中选,但是,后面又独独说了‘宣府’,‘辽东’,那么,最简单的意思,就是说,主要从这两处来选。 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这两处地方是瓦剌之战中的主力的话,恐怕有些说服力不够。 要知道,除了宣府和辽东之外,大同城,倒马关,紫荆关,乃至是阳和关,都是此战的重要战场,天子只说了这两处,说明,这两处和其他地方不同。 那么,哪不同呢? 于谦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想,紧接着,他便听到天子开口,道。 “按照往常的惯例,幼军营设指挥佥事一人,镇抚使两人,如今既然朱将军自请入东宫,那么,便以朱将军为府军前卫幼军营指挥佥事。” “除此之外,命锦衣卫镇抚使杨杰,兼任幼军营镇抚使,命旗手卫校尉孙勇,升任幼军营镇抚使。” 说着话,天子侧了侧身,含笑看着太上皇,问道。 “如此安排,太上皇觉得可妥当?” 朱祁镇似乎是没想到,朱祁钰的反应这么快,立刻就想出了反制他的办法。 杨杰和孙勇,这两个人,他自然都知道。 前者是大名鼎鼎的昌平侯府嫡子,前段时间,刚刚被朱祁钰召见过,出宫之后,便被授予了锦衣卫镇抚使的差事,还特意放到了于谦的身边帮忙,重用之意,简直毫不掩饰。 至于孙勇,这个的出身寒微,朱祁镇本不该知道他的。 但是,有一件事,让朱祁镇印象很深,就是在他当初刚刚回京的时候,为了南宫护卫统领一事,曾经发生过争执。 这个孙勇,就是当时的候选人之一,甚至于,如果不是最后他被调到了旗手卫,孟俊未必就能如愿拿到南宫统领的位置。 虽然没见过这个人,但是,后来袁彬对朱祁镇说过,此人曾在瓦剌一战当中立下大功。 倒马关一战,他死战不退,凭借三千残兵,力拒也先数万人马,守关三日,为紫荆关的兵力调动,争取了充足的时间。 战后叙功,他受到靖安伯范广的赏识,被调入京营,随后,很快就得了皇帝的青眼,被调入旗手卫任校尉,随侍御前。 不夸张的说,这个孙勇,是真真正正的,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人。 这样的人,皇帝都愿意放出身边,看来这回,是真的生气了。 杨杰和孙勇,这两个人,一个有背景,一个有战功,两相搭配,朱仪这个指挥佥事,想要彻底的掌控幼军营,只怕是要难上加难了。 但是,这种情况下,朱祁镇又不好提出什么反驳的意见。 毕竟,他说要给朱仪升官,皇帝答应了,说要备设幼军营,皇帝也答应了。 再继续提要求的话,目的就显得太明显了,没得自讨没趣。 于是,虽然知道朱祁钰的用意,他还是不得不挤出一丝笑容,道。 “此事皇帝安排的甚是妥当。” “那就好。” 朱祁钰似乎也甚是满意,点了点头,便道。 “既然该奖的也奖了,今日便到此为止,明日演武,朕等着看大家的表现。” 说罢,在众臣的恭送声中,天子转身而去。 紧接着,朱祁镇面色复杂的看了朱仪一眼,也起身离去。 只不过,他没有注意到的是,从刚刚开始,底下的一众大臣,尤其是文臣们,脸色就都难看的很。 待得天子和太上皇都起驾离去,众臣起身,各自离去,明显是各怀心思。 日头很快斜了下去,原本到了这个时候,春猎就结束了,但是因为还有演武,所以要多留一日。 不过,围猎完了,倒是没什么事,天子和太上皇回了行宫当中歇息,南苑的其他地方,则是点燃了一团团篝火。 一群勋贵子弟们在在外头骑射消遣,不少大臣也在帐篷当中喝茶说话。 此刻,属于于谦的帐篷当中,人影四人,相对而坐,一张小几上,放着清茶一壶。 “这么晚了,劳杨侯,俞兄,范都督过来一趟。” 拱了拱手,坐在主位上的于谦略有几分歉意,率先开口。 不错,坐在这帐篷当中的,除了于谦之外,另外三人,一人是昌平侯杨洪,一人是靖安伯范广,最后一人,则是内阁次辅俞士悦。 见此状况,俞士悦和范广倒是没什么反应,但是杨洪却道。 “于少保客气了,本就没什么事,本侯最近的身子骨好了些,大夫说,要多走走才好。” 于谦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杨侯的身体能够好转,实是大明之福也,如此痼疾,想来,请了不少大夫吧。” 杨洪道:“是,请了不少大夫,说起来,还是要感谢陛下隆恩,派遣太医亲自过来开了方子,还送了不少补品药材过来,慢慢将养着,才好转了不少。” 寒暄了两句,于谦也不多啰嗦,便开始往正题上引,开口道。 “陛下隆恩,对昌平侯府,实乃是信重之极,杨侯,不知对于今日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这话问的有些宽泛,但是,杨洪自然知道,于谦问的是幼军之事,沉吟片刻,杨洪道。 “陛下天心,不敢妄测,但是,陛下既然下诏,要填补府军前卫,而且还简拔了朱小公爷,小儿和孙将军管辖幼军营,想来,是真的打算,要好好的把幼军备设出来,好辅佐太子殿下操习武事。”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于谦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皱眉思索了片刻,便决定直接了当的开口发问。 “陛下金口玉言,备设幼军一事,自然已成定局,这无可置疑,于某想问的是,关于填补府军前卫一事,杨侯可有何想法?” 似乎是怕杨洪继续顾左右而言他,想了想,于谦索性便挑明了,道。 “杨侯,先前陛下有言,要从宣府,辽东等处挑选有功的官军将士,填补府军前卫,如今,贵府的杨杰,又被任用为幼军营镇抚使,所以于某想着,不如干脆,让杨杰和孙勇二人,分别前往边境,挑选可靠的有功之人,编入幼军,如何? ------题外话------ 果然休息了就会犯懒,差点没赶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