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嗯,是没办法控制。所以,只能想办法把他弄回应天来。” 不然等朱柏在长沙把大明第二个经济中心搞起来,再把他弄来应天也无用了。 据他所知,现在荆州朱梓和武昌的朱桢都听朱柏使唤。 朱桢是因为之前负责南城兵马司的首领,本来就是朱柏的手下。 可是朱梓,一向浪荡不羁,竟然也对朱柏如此顺从,真是让他匪夷所思。 朱柏的外公胡美本来是元朝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如今都还有很多部下在江西。 所以朱柏等于是暗中基本上把江西也控制了。 长沙那个位置扼住了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咽喉,其实更适合做官牙的总局。 江西湖南又多金银铜铁矿。 如今中南部最富裕的三个省都在朱柏手里。 朱柏正在下一盘大棋,宜趁早杀之。 朱标不够聪明,完全看不出来。 老朱被自己对朱柏的溺爱蒙蔽了眼睛,也选择性眼盲。 只有他能提醒朱标。 不过,他不能这么着急。 前一阵子朱标的厌烦,已经提醒了他这一点。 只能先劝说朱标把朱柏弄回来。 朱标犹豫了一下,说:“他刚去藩地,又把他弄回来,朝令夕改,有损皇家威严和我们的感情。不好。当时你说不要放四弟去燕地,我看四弟在燕地也挺好的。所以再等等看吧。” 废物,你就是这样等来等去,才把“要炮轰紫禁城”的朱棣放虎归山。 现在还要等着另一条恶龙长大。 如果你在我第一次提醒的时候就弄死朱柏,现在哪有这么多事? 刘伯温在心里狂骂,嘴里却说:“如今燕王暂时无碍,毕竟有晋王秦王。可是湘王……” 他想提醒朱标,朱棣无碍,是因为老朱想出了用老二老三防老四的法子。 只要朱樉和朱棡还活着,朱棣就别想造反。 可是除了老朱,朱标能想出来任何人能挡住朱柏吗? 没有! 所以朱柏更可怕。 朱标一抬手:“此事就这样,不用再议。” 朱柏手里连兵权都没有,这么防着他可笑不可笑?! 刘伯温无奈叹息,拱手:“殿下英明。” 刘伯温从朱标那里出来,看见朱雄英在远处等着他,过去行礼:“皇孙殿下。” 朱雄英冷冷地说:“夫子,不知道我十二叔哪里得罪了夫子。夫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劝父王杀我十二叔。” 如今朱雄英也有七岁了。 他跟朱柏说是叔侄,其实经常一起玩,所以感情很好。 刘伯温心里一惊,意识到朱柏已经连太子身边都布置了棋子。 朱雄英受朱柏的影响太大。 到时候把朱柏弄回来,朱雄英在朱标耳边说上几句,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的朱标说不定又动摇了。 朱雄英还没封王,十岁以前死都叫夭折,可以不算在排序里。 若是朱雄英死了,那朱允炆就是嫡长子..... 刘伯温不动声色对朱雄英行了个礼:“殿下。微臣和湘王并无私怨。只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提醒太子殿下。” 朱雄英点头:“刘夫子对父王的忠诚,本王也是知道的。” 朱标的一举一动,甚至和刘伯温说的每一句话,一盏茶之后就有人全部告诉了老朱。 老朱也叫亲军都尉严密注意刘伯温的动向。 刘伯温除了去东宫就是待在家里,跟之前一样。 那个什么锦衣卫的首领毛骧其实暗地里还是一切都向老朱和二虎汇报。 朱标要求他做的事情,毛骧也会向老朱和二虎请示后,才敢做。 现在老朱依旧是大明的掌权者,朱标羽翼未丰。 这一点,他还是能看明白的。 不过朱标肯定是未来的掌权者,所以他也不能得罪。 老朱等毛骧走了以后,默默托着头坐在那里琢磨:刘伯温一向比咱聪明。这会儿他要标儿把老十二弄回应天来,到底是看到了什么? 兵工坊还在应天,做出来的东西也全部都运到边关和沿海各个卫所去了。 朱柏手里除了咱给他的侍卫,再没有兵力。 刘伯温在怕什么? 而且为什么刘伯温一直这么怕朱柏?! 从朱柏七岁开始就是这样。 ----- 朱棡收到一封朱标的信。信上只写了一行字:“因为那个女人。” 朱棡一看,气得把攥拳,狠狠打在桌上:是了。朱棣一直觉得碽妃是有人陷害。 看来他是认定了李淑妃害死了碽妃,所以毒杀了李淑妃。 如果是这样,他听到的各种传言就能完美地串在了一起。 流言一向都不会空穴来风,只是不知道事情全貌,所以那些零零碎碎的信息便看上去很荒谬罢了。 朱棣……. 朱棣!!! 你竟然敢杀死我的亲娘,我与你势不两立!! 只要我朱棡还在一天,你就休想踏过山西一步。 朱棡把朱标的信直接寄给了朱樉。 朱樉看了好几遍,才明白这封信在说什么。 他却没有朱棡的愤怒,因为他认出这是朱标的字。 其实通过这一次邓知秋的事情,让他明白了一件事。 什么兄弟情,什么父子情都是假的!! 他不过是老朱和朱标守边疆的工具。 只要有人削弱他的这个功能,朱标和老朱就会毫不犹豫杀了那个人,不管对方是谁。 朱标跟朱棡这么说,未必就是实情。 或许,这不过是朱标为了巩固和确保他和朱棡一起防着朱棣的作用,而采用的策略罢了。 反正事实的真相,他和朱棡都无从查证。 他回了朱棡一句话:“不要信。” 朱棡拿到朱樉的回信,很惊讶。 然后也冷静下来。 讲实话,朱棣有没有这个本事,他不好说。 这件事是不是朱棣做的,他也不能确定。 不过有一点,是他能确定的:就算是朱棣动手了,父皇要是想救我娘也是能救回来的。 如果朱棣没有对我娘下手,我娘自己生病,也是因为父皇没有给她好好治,对她弃之不顾,导致她暴毙。 所以横竖都是父皇的问题。 我的亲娘,从十几岁就跟着父皇四处打仗,在战场上生下了我们。 父皇建了大明之后,亲娘也是鞠躬尽瘁管理后宫十几年。 结果,父皇竟然这么对待她!未免太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