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不韦之后,秦王政现在终于有了可靠谋士,但李斯是个政治家,不是军事家,秦国现在急需一个兵家大牛来进行战略部署。当时大将蒙骜已经死了,其子蒙武的带兵作战能力虽然也很高,但战略还欠缺一点,名将王翦、李信都还没出头,总不能让李斯这帮文臣去指挥军事作战吧。读懂《谏逐客书》之后,秦王政广纳人才,一个叫顿弱的人来到了咸阳,填补了秦王政前期兵家的空白。 史书上关于顿弱的记载并不多,这个名字只在《战国策》中出现过,但他对秦国统一大业的贡献可不小。秦王政听说咸阳出现了个贤者,叫顿弱,就派人去请他,谁知道顿弱故意摆架子,说:“我膝盖不好,不能跪拜,大王如果允许我不跪拜的话,我就勉强来一下吧,否则就算了。”秦王政虽然生气,但为了求才同意顿弱不用参拜。 顿弱见到秦王政,说:“大王,您知道吗?天下有有实无名的人,也有有名无实的人,还有无实无名的人。”秦王政不知道顿弱啥意思,说:“不知道。”顿弱说:“有实无名的是商人,不用干农活却家底殷实;有名无实的农民,天天干活家里也没多少积蓄;无名无实的人就是大王您啊,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亲不孝。” 秦王政听到顿弱在骂自己,一下就发怒了,顿弱不管,继续说道:“大王您这么牛逼,不去打六国,还把母亲囚禁起来,我觉得这样不妥。”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顿弱揭了秦王政的伤疤,秦王政心里气极了,但他还是想听听顿弱有什么见解,就岔开话题,问他:“依先生看,寡人能吞并六国吗?” 顿弱其实是故意刺激秦王政,探探他的气量如何,看秦王政没有怪罪自己,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现在天下的形式而言,韩国就像是咽喉,魏国像是胸腹,只要搞定他们,一统天下就好说了。大王如果肯出钱资助我,我愿意替大王去韩、魏两国,策反两国大臣。”秦王政问:“要多少钱?”顿弱说:“三十万金差不多了。” 秦王政一惊,心想这人是来骗钱的吧,就推脱说:“寡人国贫,没这么多钱。”顿弱说:“秦国现在是很强大,但六国合纵的力量不容小觑,希望大王不要吝惜钱财,您就当投资吧,以后消灭了六国,天下尽归大王,这点钱算什么。”秦王政觉得顿弱说得在理,决定重用顿弱。为了表示欣赏,秦王政给了顿弱优厚的待遇。 顿弱除了懂兵法,还会看面相,他觉得秦王政的面相十分刚烈,虽然能干,但缺少仁德之心,他有点后悔给秦王政出主意了,这样会祸害了六国的百姓,就找了机会从秦国安排的住所逃走了。秦王政知道后发怒了,要派人追杀,还好李斯劝住了,说:“大王别杀他,这样以后人才不敢来秦国了,让我去把他追回来。”秦王政答应了。 李斯找到了顿弱,在软磨硬泡之下,顿弱终于答应辅佐秦国,在李斯的建议下,秦王政任命顿弱为国尉,国尉就是原来的庶长,现在改名字了,主管军政,官职仅次于丞相。用钱收买六国权臣的主意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出现过,观点一直,只不过《战国策》中是顿弱,《史记》中是尉缭,其实结合起来,二者就是同一人,古人常以官职称呼他人,尉缭应该是顿弱被封为国尉后的称呼。但这个尉缭和魏惠王时期的尉缭肯定不是同个人,时间差太远了。 尉缭深谙兵法,他提出了治军的12条正反面经验,提出了以经济为基础的战争观,系统总结了战术思想,形成了兵书《尉缭子》。《尉缭子》虽然没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有名,但它的内容还是蛮超前的,在兵书上的地位也很高。尉缭没有过实战记录,所以大家可能对这个人并不熟悉,但他的军事思想和策略对于秦国对外战争的指导作用还是很重要的,为秦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不少贡献,他也因此和孙武、吴起、孙膑并称为兵家四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