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九十章 埋骸骨,拾婴幼,扶助农工
“光是你一个胡元江浙行省的御史大夫,每年就可在江南收租五十万石,结果,你们的军队还难以顿顿饱饭。” 章诚不禁哂然一笑。 福寿默不作声,因为他无话可说。 攻下集庆后,章诚现在就控制了大量原本属于元廷权贵官僚的财产。 对于他而言,怎么处理这些财产是个很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他当然可以和其他义军首领们一起将这些财产分掉。 但是那无疑和以前的元廷没什么区别。 所以,他需要拿出许多财产来作为发展壮大义军的根本,也作为接下来发展经济的本钱。 不过,章诚不得不承认的是,江南是真的富庶,也难怪历史上的张士诚在据有苏松常后会耽于享乐。 须知,光是福寿这样一个在江南的大地主,每年都能收租五十万石。 他和朱元璋这些义军首领真要是只拿出一部分粮食作为养军防御的花销,然后开始过富庶安逸的日子,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过,中下层的义军将士们,大多数还没有上层将领的烦恼,即夺取了大量土地资源、粮食资源以及商业资源后该怎么分配的烦恼。 他们现在正高兴地领着俸禄和赏银,然后在集庆城内疯狂消费。 想着家人的,给家人买了许多精美的布料和礼物。 心地善良的,特地买了许多吃食,给城里的乞丐们发放。 也有想犒劳自己的,去了各处声色娱乐场所,更有在赌馆里豪赌一场的。 但他们消费的钱,仍旧还是难以流到最底层的百姓手里。 因为这年头,在集庆城内,别说开店的,就是摆个小摊,或者卖身卖艺的,都不是最底层的百姓,都是有点背景的。 所以,在至正十五年的九月,义军刚刚攻入集庆的时候,给底层工农百姓们总的感觉,就是没什么变化,不过是城头换了旗,衙门里换了人而已。 他们还是该种田的种田,该在作坊里做工的还是在作坊里做工。 “继续干,不关我们工匠的事!” 哪怕是元廷的官造火器坊,被任命为坊主的老工匠丘大远也没有觉得接下来会有什么不同,而让自己坊里的工匠们继续干,他相信义军还是会管他们这些工匠一顿饭的。 佃仆陶宗国也还是在老老实实地进城给庄头谈正安交来了租子。 哪怕是,小混混钱九也还是只能在市井街巷里拿着個破碗与一根竹杠,到处寻觅着可以换一顿饭吃的活计。 只有中上阶层的孙炎、夏燮这些儒士缙绅发现,义军的军纪很好,没有闯入民房内抢掠,也没有吃拿卡要,还让自己名下的店铺赚了不少利,而因此啧啧称赞起来。 也就是说。 章诚即便给义军官兵发足了俸禄和赏银,也鼓励将士们消费,但钱他没流到最底层百姓手里,只是惠及了富商和士绅以及卖身卖艺的中上阶层。 而百姓要想受惠只能选择把自己贱卖给官兵为奴,或者等到那个心善的官兵,给他们发点吃食。 章诚知道,自己要想让义军出现后使得百姓真正的富贵起来,还需要在分配上有更多的改革才行。 “农户方面,还是要清丈分田,把大量以前属于胡元权贵官僚的佃仆变成自耕农,把大量因为高地租而被逃走佃仆抛荒的权贵官僚的田地,分给无地百姓,废了高地租,征收薄赋。” “工匠方面,还是要给工匠提高待遇,无论是官营还是私营的,皆要让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收入也必须要提高,且要多办工程,让更多无业百姓有工可食。” “另外,对于已经不能从事生产的老弱病残,要尽快在集庆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之制。” 现在的集庆城是由章诚、朱元璋、郭天叙、张天佑、邵荣五人组成了最高权力决策组。 在对福寿提审了集庆的相关经济情况后,章诚就在五人会议上,提出了自己接下来的经济改革想法。 邵荣听后不禁主动对章诚说:“这样的话,我们义军真正增加的收入,在明年夏秋两税开征收上来之前,就只有抄没的那些胡元权贵官僚的赃款;可接下来,要增加工匠们的工钱,俸禄开支也要增加,还要大办工程,增加保障,这样一来,岂不是义军打个集庆城还把自己越打越穷?” “这个倒是,为百姓谋富贵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是真觉得难,就看章先生你有什么办法。” 郭天叙跟着附和说。 章诚则笑着说:“为百姓谋富贵的确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刚才邵参政说的是,义军如果不开源,只为惠民而增加开支,且还把田分给百姓,的确会显得义军越打越穷,所以,义军还得开源。” “对于开源,我的意思,还是继续做以下五件事。” “一是要继续扩大对外贸易。” “二是要投资更多盈利产业。” “三是要继续调整税政,把我们之前推行的奢侈税这些税政,要继续推行起来。” “四是要继续往外扩张,收缴更多贪官劣绅的非法所得。” “五是继续鼓励提高技艺,从农耕技艺到工业制造技艺皆要继续提升。” 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点首:“眼下也只能如此,总不能就真的对外面那些嗷嗷待哺的饥民不管。” “行,我们愿意相信章先生。” 郭天叙特地说了这么一句,没有在朱元璋面前掩盖自己要唯章诚之命是从。 张天佑见此则摇了摇头。 “接下来第一件事,设集庆府卫生局,募民为卫生员,收骸骨,拾婴幼,扫路面。” 章诚在这合议后就给暂时被任命为集庆府知府的杨宪下达了新的钧令。 于是,就在百姓感觉义军入城后没多大变化时,一声声铜锣响声出现在了集庆城的大街小巷。 “官府募民为卫生员,四肢健全而能基本行走且不聋不哑的可报名,每人管三顿饭,每天给三斗米。” 而在锣响后,敲锣的差兵就喊起了官府的目的。 刚交完租子的佃仆陶宗国想着接下来秋收结束,地里农活也没有那么多了,便走来问:“兵爷,真的吗?” “这岂能有假,骗你们这些一堆破布裹身的穷人,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差兵这么说后,陶宗国想想也觉得是,他这样的人除了一条命,也没有什么可骗可拿的,便笑着问:“咱想干一天试试。” “在册子上登记报了名,就可以从筐子里拿新衣服换上,跟我们的人一起去指定的地方领吃的,干完活后就能拿米。” 差兵也就对陶宗国说起具体安排来,且拿出了手里的册子,铺在地上,且席地而坐,然后又拿出怀里的笔墨,摆在了地上,还拿出水袋,在砚台上倒了水,开始研磨起来,不多时,在研磨出墨汁后,就右手拿笔蘸了蘸,然后左手拿起册子,问陶宗国:“名姓名籍贯还有住的地方。” 陶宗国报了姓名籍贯还有住址,告知给了差兵。 差兵又问了他年龄、文化程度、家里情况、职业背景这些内容,随后才让他先领衣服,然后跟着专门的人去指定的地方。 陶宗国换上自己领到的新衣服后,在身上摸了一遍又一遍,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穿没有布丁的衣服。 一直在城内靠乞讨和接些散活为生的混混钱九,正好也在这里,且一直在看着陶宗国与义军卫生局差兵接触的情况。 而他在看见陶宗国真的拿到了衣服后,直接一个鲤鱼打滚,拿着破碗和竹杠跑来,谄笑着说:“兵爷,我也报名!” 于是,钱九没多久也换上了新衣服,且喜滋滋地说:“这下不用穿从死人身上扒下的衣服了。” 更让钱九高兴的是,接下来,他真的由人带着到了一个叫“大食堂”的地方,领到了吃的,而饿了一天的他,也总算是吃上了饭。 “这位大哥,你有没有觉得,这义军来了还真是不一样呢。” 钱九大口吃完饭后,还和在他身旁的陶宗国搭讪起来。 陶宗国一边捡着地上的烧饼残渣一边说:“刚才过来的官爷不是说了吗,义军是为老百姓起义的军队,自然不一样。” “我本来也是要跟着义军起义的,只是孙员外不让我跟着义军起义,说我不配!但现在我还是可以为义军做事了,说明我还是配的。” 钱九高兴的不仅仅是他现在可以靠义军获得了吃食,还高兴的是,他的价值得到了义军的认可,义军居然愿意用他做事,没有觉得他不配。 这对于也需要尊重也需要被看重的钱九而言,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事实上的确如此,天下的底层百姓,不只是需要被同情,也更需要被尊重,被看重。 因为卫生局愿意用百姓做事,又给他们吃食衣物,所以,许多集庆城的无业百姓皆纷纷应募。 没多久,集庆城内外就出现许多穿着统一的蓝色短衣的人,而在艳阳高照的九月,于四处埋骸骨、拾婴幼、扫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