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正文卷 第三百五十一章:燕王新军、海军首次亮相!

  说实话,他不想张真人站在燕王朱棣对立面。  燕王来福这两年。  家里也有写信给他。  家里面在周庄及周庄附近,帮着百姓建设乡土村社。  古人云:欲授之学,先问其志、何谓大商:货通天下,利射四海。  这是典型的大商之道!  他当商人时办不到。  时局不允许。  帮助家乡人、亲人没什么,如果无缘无故帮扶天下人,无论是元朝,还是明朝,都是犯皇帝忌讳的。  可现在时局不一样了。  燕王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就是以权力,进行民间财富均富。  十分好!  若非年老体衰,早无年轻时雄心壮志,他一定会追随这位王爷。  可他没有碰到的时代。  后辈子孙遇到了。  三房更是把所有一切,都赌在燕王身上,很好!  替他完成了发家致富后,就想要做的理想。  ……  张真人虽然是个无为修道之人。  但他知道,张真人的影响力。  绝非吴海之流可比。  若张真人站在燕王的对立面。  很可能,颠覆福建现在的大好形势。  “先看看,不要着急下定论。”张三丰笑笑,脚步加快了几分。  等沈万三追上时。  张三丰正站在一座商行前,看着商行门匾。  商行门口十分热闹,几名读书人坐在外面,堵住了商行门口。  沈万三注意到,他的孙儿沈至正陪着笑脸,似乎在劝说这几名年轻读书人。  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百姓。  “这些读书人已经闹了第几天了?”  “第五天了!”  “这可是燕王的大燕商行,他们也敢闹事,真是不怕掉脑袋,这些年轻人,一看就不是咱们闽县本地人吧?”  “闽县本地人谁敢闹?倭寇海盗攻打闽县期间,有士绅家少爷闹事,直接被燕王抓捕,简单训练,然后丢到闽县城头守城,据说,几十个士绅家少爷公子,最后只有一个孙家少爷,孙元楚活下来,现在在鸡笼屿燕王新军中服役!”  ……  张三丰听着周围百姓议论,好奇询问:“那闽县士绅,岂不是十分恨燕王?”  “这位道长,这你可说错了,这些士绅并不恨燕王,逢人还说,要是没有燕王,他们家就不是死一个孩子,可能全家都要毁家纾难!”  张三丰不由诧异,直到听周围人,陆陆续续讲述闽县战争前前后后始末,有些明白了。  微微点头。  让人家孩子去送死。  人家还不恨。  如何能做到这般?  大公也!  整个过程,一切都有公理、公义、公道!  琢磨着。  张三丰又看向商行门匾。  沈万三顺着张三丰视线看去,好奇问:“张真人,这门匾有什么?”  “有燕王朱棣的品行,百姓都在议论,门匾‘大燕商行’四个字,是燕王朱棣亲笔题写。”  观棋可观人。  观字,也可观人。  有些人字写的潦草,这种人,有些是做事不够认真,又或者,缺乏耐心,急性子。  有些人的字,写的中规中矩,看着好看,却没有灵韵,这种人往往只会模仿,墨守成规。  ……  沈万三看了会儿,好奇询问:“张真人看出了什么?”  他看出了一些。  十分好奇,是否与张真人一样。  沈万三盯着朱棣的字,微微皱眉,“你看这四个字,带钩的比划,十分犀利,这位燕王当时,肯定对大燕商行有着雄心勃勃的构想,四个字笔锋转折之处,都十分冷硬……”  并不影响字体美观。  相反还有点自成一派的韵味。  同样,这也是写字之人,心境折射!  这是个十分冷硬果决之人!  “他比他的父亲朱皇帝更冷血,他若造杀孽,当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沈万三惊愕转头,看张三丰眉头紧皱,满脸震惊。  他没想到,张真人竟然给出这等评价!  ……  十日后。  闵安镇码头。  海防已经接管肃清码头。  福建都司沈仁、布政使叶茂、镇东卫指挥使柳升、建安县城蒋有孝、闽县县令徐辉祖为首的福建地方军政官员站在码头正中间。  左侧,沈旺、沈至父子带着一群商贾。  右侧,则是一群士绅。  远处,张三丰和几个耄耋老者,带着一群读书人旁观。  百姓在远处观望议论。  “燕王已经快一年没回福建了吧?”  “十一个月零三天!”  “记得这么清楚!”  “俺当然得记得,这段时间,俺就怕燕王不在福建,福建又变回原来的样子!”  “可不,俺也担心,这群读书人,也不知闹什么闹!”  “听说,站在吴大儒身边的老道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寿仙人,张真人!”  “难道张真人都反对燕王?”  ……  沈仁、叶茂听着后面百姓议论内容,余光看向吴海等人,微微皱眉。  吴海这个人,他们都不敢得罪。  实在是名声太大了。  得罪这种大儒,天下读书人都会声讨。  现在可倒好,就连大名鼎鼎的道教张真人,怎么也和吴海搞在一起!  徐辉祖和沈至紧挨着,微微侧头,低语询问:“你们家那位和张真人,真要站在我姐夫对立面,最好让伱们家那位别在这件事上发言……”  他是为了沈家。  姐夫这人,他了解。  好说话是真好说话。  但谁要是觉姐夫好说话,就能闹腾。  那又错了。  姐夫一旦动手。  一定毫不留情!  沈至苦笑,“辉祖,我祖父十分赞同殿下的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  就连祖父都不知道,张真人到底想做什么。  可祖父和张真人的关系。  又不能稍微遇点事情,就舍张真人而不顾。  这几日,祖父已经对父亲说了。  无论发生什么事,沈家三房都必须坚定不移,全心全意追随燕王搞好雇工身股制。  不用管他。  祖父摆明了,就是年龄大了,根本不在乎生死,准备陪着张真人。  可他作为孙儿,怎能看着祖父不管。  他说这些,就是想通过徐辉祖,把祖父的对殿下所作所为,真实态度,转达给殿下。  徐辉祖看了眼沈至。  明白沈至的目的。  点点头。  这两年,他们两人早成了知交朋友。  ……  “回来了!燕王回来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心思各异时,一艘小船,在船夫拼命划动中,迅速靠近,站在船头的人,激动大喊。  人群顿时动了起来。  议论声更加热闹。  旁侧。  年近七十的大儒吴海,转身看着一群年轻读书人,满脸正义道:“杨朱、墨翟、释迦牟尼、老聃的学说,不是圣贤的正道;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是政治的王道;、野史不是正史;语言支离、文辞华美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这些都能诱惑人们的思想情感,引导人们走入邪道,今天,燕王在福建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本为微末之术,却妄图将术化道,树立为等同于三纲五常的道!这就是邪道!”  “我等读书人,必须拨乱反正!”  一群年轻读书人,顿时如同打了鸡血。  “捍卫正道,我等甘愿舍生取义!”  “燕王若是不停止他的行为,学生愿血谏当场!”  “一文先生……”  ……  “无耻!”  沈仁冷哼一声,低语:“蛊惑一群思想单纯,冲动年轻人,到底谁是邪魔妖孽?咱看,陛下这些年,就是太仁慈了!”  叶茂苦笑。  这个吴海可不好处置。  对方学识渊博,平身以教书为业。  对邻里、穷苦人家子弟,不收学费。  仅在案侧摆放一竹筒,学生来学日,就在竹筒中投掷一文钱,用于集中购买灯油,用于夜晚自学之用。  因此被称为‘一文先生’。  福建很多想读书,却无机会的农家子,成为吴海的学生。  吴海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现在大明官场,就有很多吴海的学生。  此刻,跟随在吴海身后的读书人,很多就是受吴海恩惠的农家子弟。  这些年轻人,感恩吴海。  等同于燕王身边那群孩子,感恩燕王!  在这一点上,两人还挺像的。  现在,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人,却要引发矛盾冲突。  以何种方式收场,他不清楚。  呜呜呜……  就在此时,号角声响起。  叶茂顿时精神一震,收起乱糟糟思绪。  所有人与叶茂一样,循着声音看去……  燕王的海军,自从早期配合迁徙百姓后,最近一年多,再也没出现在福建沿海。  百姓不明白原有。  沈仁、叶茂等人却明白。  这是为了避嫌。  燕王的海军不是大明的。  贸然出现在大明沿海,会引发朝中非议,燕王显然嫌麻烦。  ……  一艘艘十分奇怪的战船映入所有人眼帘。  战船没有船楼。  只有一根高高桅杆,挂着巨大风帆。  甲板上,还有一个个黑乎乎的东西。  为首一艘,船体腰线以上,侧面还有一排四个孔洞,有黑乎乎东西,从孔洞内探出。  嘶!  沈仁顿时吸气,惊呼低语:“殿下把火炮搬上战船了!”  叶茂闻声,看了眼沈仁,他不懂战争。  不过燕王水军,被称为海军,他听说过。  且看沈仁惊讶的样子。  很明显,这支海军和朝廷水师不同。  “沈将军,为首一艘,和后面的战船,好像有些不同。”  闻言,沈仁笑道:“据说,鸡笼屿造船厂一直都在改进战船,这艘战船应该是最新改进型。”  沈仁不知。  这艘并不是最新改进型。  这艘船体结构太弱。  战船两侧,只能每一侧布置四门火炮,加上甲板火炮,总共也才十二门。  这是这艘战船最大承受力。  多于这个数量。  一旦同时开火,就会造成战船不可逆的损害。  鸡笼屿最新改进型战船,要加装二十四门火炮。  也是朱棣缴获海盗战船中,隶属陈家,最为坚固的一型战船。  总共也就缴获三艘。  一艘在实验中,已经造成了不可逆伤害。  准备退役,成为留守鸡笼屿海湾战舰。  剩下两艘全部在改造中。  正在安装火炮,  朱棣准备改装一百艘缴获战船,安装火炮。  组成两只舰队。  两艘二十四门火炮战船就是旗舰。  已经和吕珍商议好合并事宜。  合并后,吕珍就是海军副将,和俞靖各指挥一支,接受俞靖指导。  等观摩团抵达,改装差不多就完成了。  到时,会给观摩团实战演练一次,新式战船作战。  俞靖都选好了一处海盗。  ……  战船缓缓靠近。  朱棣带着一群人,站在船首看着岸上乌泱泱人群。  毛老六站在朱棣身后,看着岸上人群,忍不住替朱棣高兴,向朱棣探头,高兴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笑道:“少爷,咱们刚来福建那会儿,可没有这等景况,看看现在……”  这两年,除了某些别有用心之人。  福建大部分人,都明白,少爷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朱棣瞪了眼毛骧,唇角却情不自禁微微上扬。  “阿毛叔,狗腿子……”  已经三岁,口齿伶俐的小祈婳,爬在朱棣怀中,突然来了一句。  哈哈……  逗得众人顿时大笑。  毛老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冲小祈婳挤眉弄眼。  在众人笑声中,战船缓缓靠近码头。  一名肩扛一颗星将领,快步走到朱棣面前,这是一名营统制,请示道:“殿下,末将请求带兄弟们,先下船维持秩序。”  朱棣转身看了看雄英还有东旭他们。  他倒是不怕有人射暗箭。  但有孩子们,谨慎点,没坏处。  “去吧。”  营统制捶胸敬礼后,转身离开。  随即,岸上百姓就注意到,一队队穿着分体式黑色军服,肩扛着剑式军衔的士卒,踩着一双黑色布制筒靴,头戴‘飞碟帽’,威风凛凛,列队小跑着从战船下来,小跑而来。  “好威武!”  “这就是燕王的私兵吗?”  “这军服太好看了!”  “快看,前面带队的是孙家少爷!”  “就是守闽县,唯一幸存的孙家少爷,孙元楚吗?”  “对!就是他!”  “好像当官了!”  ……  百姓震惊议论。  沈仁则看的呆住了。  镇东卫指挥使柳升凑到沈仁身边,指着将士们背着的长管身火铳,“这是一种新式火器!都司,你一定要给兄弟们搞几件!”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