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五百一十二章:立足战争,争锋相对!
东宫。 朱标看着联袂而来的蓝玉、方孝孺,倒是一点儿也不意外。 肯定是说服他,收回水师南下的命令。 这道命令,他不会收回。 老四这回太过分了! 在贵州,政治暗杀常茂,他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但在金陵城内,搞政治暗杀,还一次性,灭了陆仲亨满门,他绝不能就此罢休。 这是对大明权威的挑衅! 是对他权威的挑衅! 这已经与兄弟情义无关。 现在纵容妥协,将来在发生类似的事情,是不是老四还要干一次? 现在他只是监国储君。 如果老四将来这样做,等于直接打他的脸。 父皇可以纵容老四这样做。 他做皇帝,绝不会纵容。 而且,父皇现在在世,他相信,老四绝对不会轻启战端。 实打实,战而胜之? 他也很清楚,大明现在没有这个实力。 别说松江口主力水师。 就是把大明所有水师集结起来,都没胜利的可能性。 他毫不留情撤掉和老四燕华交好的俞同渊,然后派出心腹宋忠掌管水师,南下迫近蓬莱行省。 摆出一副打!大打的姿态。 就是抓住父皇在世,老四不会起战端这一点,迫使老四低头。 至于这段时间,对蓝玉、方孝孺的冷落。 也是必须摆出的姿态。 首先向老四传达他的决心。 其次,一旦和燕华发生矛盾,革新派就会成为他的掣肘。 而且一旦与燕华发生矛盾,要用保守派这把刀时,也必须安抚保守派,给保守派这把刀一点甜头。 故作冷落革新派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冷落方孝孺、蓝玉,并不像外界传言,不信任二人。 一个是他的妻舅。 一个是他的师兄。 未来主宰大明,他若是连这二人都不信任,还能信任何人? 朱标收敛思绪,指了指旁侧的椅子,招来侍女上茶后,笑道:“孤知道你们来的目的,但你们不要劝孤了,迫使老四低头,向朝廷认错,这是孤一定要达成的目的!” “这关乎大明中枢的权威,也关乎,孤未来登基后,老四必须要守得规矩!” “老四不是一直提倡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吗?并且还设立警察署,制定维护人格平等的律法,并且还用退役老兵为先锋,扫除民间陈腐风气吗?你们看看他现在做的事情,和他的理念吻合吗?完全是背道而驰!” …… 蓝玉、方孝孺尚未有机会开口说话,就不得不倾听朱标的分析。 二人相互对视。 很清楚。 太子突然提及,燕王两个理念、两个主张的目的。 不出意外。 一旦军事手段不成功。 恐怕太子就会利用政治影响,在燕华内部,掀起一场,动摇燕华主体思想的论战。 彼此眼中,都闪过一抹担忧。 针对、攻击、动摇燕华的主体思想。 必然会进一步激怒燕王。 燕华主体思想,这可是燕王这十数年,耗尽心血在打造追寻的目标。 而且,能动摇吗? 蓝玉犹豫一下,趁着朱标略微停顿,插口道:“太子,绝不能做动摇燕华主体思想这种事情,这只会更进一步激怒燕王……” 朱标微微皱眉。 难道怕激怒老四,就不去敲打老四? 而且老四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自己攻讦自己的思想理念。 “而且,臣认为,此举除了能激怒燕王,并无法达到动摇燕华思想的目的。” 朱标略微诧异看着蓝玉。 等着蓝玉的下文。 蓝玉这些年的进步他很清楚。 不光是性格的改变。 就是理论、思想方面,进步也十分大。 不但广泛涉猎先贤留下的智慧结晶,更通过和老四的关系,读燕华军中,教育战士的那些书籍。 还有燕华经济研究司研究出的那些理论性东西。 很多人,还只把蓝玉当成一个收敛暴力的武夫。 可只有他知道。 蓝玉这些年,早已是个具备很高理论性,允文允武的人。 现在让蓝玉出将入相,说实话,蓝玉都有资格。 当然,读燕华书籍,不光蓝玉,朝中革新派都在偷偷读,甚至,以方孝孺为首,还成立了一个读书会。 主要是凑在一起,分析讨论燕华这些新理论。 并且讨论,如何与大明的实际结合。 方孝孺等人虽然瞒着保守派。 但对他没有隐瞒。 每次读书会结束后,他们的讨论内容,都会给他和父皇分别呈送一份。 还会通过专人。 将他们的学习心得,写成类似邸报的文章。 送到大明疆域内,各地地方革新派坚定分子手中。 “继续说。” 蓝玉深吸一口气,他也是第一次,在政治上,如此深入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太子,大明和燕华是两个政权、两个国家,燕王对陆仲亨进行灭门报复,本质上,这是国与国,政权与政权的对抗……” 这种对抗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而燕王并未对燕华治下的子民,使用这种狠辣手段,同时大明也并不是一个推崇燕华理念的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什么理由,攻击燕华的理念呢?” “我们的攻击,燕王什么都不要说,不要做,只要对外宣称一句:燕华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燕华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燕华的理念,只无条件对燕华治下百姓。有限度对外,一旦燕华的善意,无法得到邦国公平公正的同等对待,燕华为国家利益,百姓利益,可以使用任何手段,捍卫维护国家利益、百姓利益!” …… 方孝孺诧异看着蓝玉。 这些年,蓝玉和张玉远在北疆,说实话,他们交流的机会不多。 没想到,昔日这个动辄红脸粗脖子的赳赳武夫。 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振聋发聩的话。 他的确知道,太子攻击燕华理念这一招,非但无法动摇燕华思想,同时还会招致燕王的愤怒。 但说实话。 让他劝说太子。 他无法从邦交,国家利益、百姓利益的角度,说出如此振聋发聩的一番话。 朱标也很诧异。 同样,在听闻蓝玉这一番分析解说后,也意识到,动摇燕华思想,无法达成,给老四施压的目的。 有些苦涩笑道:“孤知道,这些年,伱一直在看燕华方面那些理论性文章,没想到,你学习的深度已经这么透彻……” 国家利益、百姓利益至高无上这些术语。 都是燕华那些理论性文章中。 他也有读过。 自然很清楚。 蓝玉说的没错。 其实,老四对外也一直是这样做。 开疆拓土中,老四会尽量把自己的开拓战争包装成具有正义性的战争。 但一旦兼并某一地区后。 老四在治理过程中。 就完全执行,国家利益、百姓利益至高无上这一套。 不顺从者,他认为有危险者。 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铲除。 关于国家利益、百姓利益至高无上这些教育,军中、政务培训、各级学府,据说都已经铺开了。 燕华,几个最具自主思想的群体。 都已经接受这一套。 而这几个群体,才是燕华政局稳定与否的基石。 动摇燕华思想,无法动摇这几个群体,根本没用。 燕华的百姓,盲目狂热的崇拜老四,根本没有自主的思维能力。 其次。 老四现在还隐瞒妙云小妹早产难产的原因。 若是他攻击燕华思想。 老四把这个真相放出来。 燕华各界的注意力恐怕立刻就会转移,转而群情激奋,对大明喊打喊杀。 不过…… 光如此,并不能说服他。 朱标严肃而坚定道:“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其实是最好的时机,我可以肯定,现在,老四绝对没有与我开战的打算……” 他首次,对外人,展露力主水师南下蓬莱的真实内心谋划。 胡惟庸、吕本都不曾知道这些。 对二人说这些,首先是信任二人,其次,也是安抚,毕竟这段时间的确冷落二人了,冷落可以,但不能君臣离心离德,凉了臣子之心。 蓝玉、方孝孺眉头紧拧,心中莫名有些不舒服。 太子的打算。 他们已经明白了。 利用朱老四对陛下的一片孝心做文章! 太子认定,陛下在世,朱老四绝不会搞出手足相残这种事情。 而太子抓住这一点,放开手脚向朱老四进行极限施压,最终让朱老四屈服。 手段…… 他们不好评价。 虽说,权力场向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可这种类似君子可欺之以方的手段,从素有贤名仁义的太子口中说出,还是利用朱老四的孝心做文章。 总归给他们的冲击很大。 令人莫名有些不舒服。 或许,这就是帝王吧! …… 二人最终也没能说服朱标。 从东宫出来后。 蓝玉就憋得难受。 坐在马车内,透过玻璃车窗,看着外面,匆匆忙忙,为一日生计忙碌的百姓。 某刻,终是忍不住:“李善长、刘伯温、宋濂这些人,到底教了太子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读圣贤书的成果?” 方孝孺苦笑。 不知该说什么。 太子接受的传统帝王术,影响太深了。 当然,若是没有燕王朱棣。 没有这些革新理念和新气象。 帝王心术也没什么不好。 帝王心术,是中原数千年王朝史,一代代人总结出来的治国手段。 可帝王心术,在革新理念、革新气象中,却总给人一种格格不入。 他这个受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深的人,面对太子这等有些‘卑劣’的帝王心术,冲击还不太大。 蓝玉不同。 虽说,蓝玉这些年也读传统圣贤书。 可这家伙把燕王当做其再造之人,所以,这些年的思想,受燕华影响更大更多。 “梁国公,你说,太子能逼迫燕王就范低头吗?”方孝孺转移话题。 他不得不承认,太子这一招真的很高明。 蓝玉嘴唇动动,没说话,摇了摇头。 他也不清楚。 …… 一个月后。 大明水师主力出动,浩浩荡荡,凶焰滔滔扑向蓬莱省的消息传到燕京。 寝宫院子内。 朱棣陪着徐妙云散步。 徐妙云担忧看着朱棣,“要不算了,我不相信,大明水师真敢炮击咱们燕华疆土,咱们不搭理,他们在附近耀武扬威一番,没有目标,肯定会偃旗息鼓的,大哥这回,分明就是利用你的孝心做文章……” 哼! 朱棣微哼评价道:“好一手帝王心术,他能派军舰来蓬莱,我就不能派舰队去大明了吗?” “我这次要是后退了,将来他只会得寸进尺!” 如果连保护自己的妻儿,都不敢放开手脚。 难保,大明那些仇视他的保守派,专门针对妙云他们做出一些更加龌龊动作。 “这次,他想让我低头,绝无可能!大不了就打一场!” …… 朱棣也真的被朱标激怒了。 抓住他的软肋极限施压? 不愧是被后世人惋惜英年早逝的储君。 可大哥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怎么就没认真想想,这些年,他朱棣妥协了多少次,让步了多少次! 给他,给大明带去了多少变化! 这种帝王心术培养出来的真龙,果真够自私,无论何时,都只想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别人的付出。 “我现在明白,为何父皇都能慢慢接受革新,可大哥却不能完全接受,父皇到底是从底层走上来的,别看父皇狠辣无情,也别看父皇,似乎为了维护朱家利益,十分自私,可父皇骨子里,对百姓是有真切同理心里的。” “所以,对于革新,父皇可以完全接受。” “但大哥不行,大哥贤名在外,可大哥的贤名,全都来自于那些圣贤书,而他是以帝王思维、帝王心术去读那些圣贤书!” …… 说白了。 大哥就像那些有为杰出的二代子弟。 这类人,出身就与众不同。 他们的良好素质、贤名行为,仅仅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 是一种表演! 与父皇这种,出自底层,保持着一份对底层同理心,表现出的贤完全不同。 前者,更多是一种表象。 而后者,更多是发自一种内心感同身受! 当然,他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他的后代子孙,也别想让他们,像他和妙云这样,真正发自内心去认同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他的后代子孙,大多数,也会如大哥一般,更多是做出的一种表象罢了。 好在,雍鸣祈婳这一代,应该不会。 毕竟。 他们说是继承者。 可其实,也是创业者。 这些年,雍鸣早已在辅佐他了。 “王爷,各位部长已经到了议政殿。”就在此时,绿荷走来汇报。 朱棣点点头,握住徐妙云的手,宽慰道:“你不要胡思乱想,等我和内阁商议好应对之策后,我陪你去马六甲转转,陈祖义父子被俘,还没见见,而且,陈朝覆灭,也需要我们去露个面,稳定民心,顺便,陪你去散散心,至于咱们家铜豌豆,交给她姑姑照顾。” 徐妙云含笑,嗔目瞪了眼。 “带王妃回寝殿休息吧。”朱棣交代绿荷一声,捏了捏徐妙云脸颊,宽慰笑笑,转身快步离开。 绿荷靠近,搀扶着徐妙云,笑着宽慰道:“小姐就别担心了,姑爷肯定心中有数,小姐当初自己跑去土桥村找姑爷,实在是太正确的决定了……” 徐妙云笑着摇头。 当初,她又哪里能想到,婚后竟被四郎如此宠着惯着。 “走吧,扶我回去吧。” …… 朱棣一路来到议政殿。 “王爷到!” 嗒! 坐于长条桌两侧的文武两班,瞬间起身。 朱棣点点头,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坐下,从文官后面,走到主位坐下。 目光环视文武两班,“消息,你们也知道了吧,我说说我的态度,太子抓住我父皇在世,我绝不会轻启战端的软肋,对我进行极限施压,但在此事上,我不准备妥协!” 叶茂、柳升等人,瞬间精神一震。 太子的帝王权术,他们已经看明白了。 他们就怕王爷最终选择低头妥协。 原本,还商量着,一旦王爷选择妥协,如何劝说王爷,现在没必要了。 王爷的意志坚定! 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跟着这样英明的雄主,做臣子的很舒心。 朱棣把众人神色、动作看在眼里,笑笑,“他能派水师舰队来,我们就不能了吗?” “我命令!” 所有人瞬间抬头挺胸。 朱棣郑重道:“暂时免去俞靖海军统制之职,由海军部部长吕珍,暂代海军统制,率领我部海军舰队,及所有后勤船只,前往蓬莱省,对大明水师做出针锋相对的动作!” “吕部长!” “在!” 吕珍起身立正。 朱棣叮嘱道:“记住此行的几个要点,我们坚决不先对大明水师打一炮,但大明水师一旦对你们开炮,不要留情,坚决还击!” “在蓬莱搞完演习后,你们就北上金陵,抵达金陵靠岸后,你就代表我去凤阳陪都,邀请陛下、皇后来燕华,为我们家铜豌豆庆生。” …… 蒋进忠、叶茂等人不由相视一笑。 太子派出舰队迫近蓬莱省。 王爷打着邀请陛下、皇后的旗号,直接把海军战船,开入秦淮河! 哈哈…… 要知道,驻守在松江口的水师主力,这个时候,全都在蓬莱海域。 依着水师主力,混合动力的速度。 一旦海军舰队北上,他们根本追不上,清一色蒸汽动力的海军战船。 吕珍激动同时,也有些犹豫。 激动时因为,狼狈出海后,他终于可以光宗耀祖回一次中原。 要知道,这可是将近七十艘蒸汽动力船组成的舰队啊! 在松江口鸣响所有的汽笛,会不会金陵城都能听到! 犹豫是因为,这么大规模冲入秦淮河,会不会引发擦枪走火? “王爷,若是秦淮河道,那些岸防炮台对我部展开进攻,我部给如何反应?” “回击!”朱棣坚定道。 这种可能性不大。 但并不代表不会发生。 一旦发生,他的态度很简单。 回击! 这次,绝不容他后退半步。 不然,将来大哥不主动针对他,大明保守派,还会做出此番炮击土桥村事件,相似的事情。 虽然,他也很清楚。 未来和大哥的冲突一定少不了。 但,如今,他已经不能再后退半步了。 原以为,灭陆仲亨满门,已经让大哥明白他的底线,让大哥惊醒。 可他还是低估了,大哥这么多年,接受帝王权术教育,养成的价值观。 竟然不惜派出水师舰队,抓住他的软肋,搞极限施压! 父母不是他一个人的父母! “是!” 吕珍得到具体且明确的指示后,领命落座。 朱棣环视众人,继续说道:“在此期间,为了展现我方坚定态度,在海军舰队出发同时,我和王妃,也会带着世子他们,前往祖义行省视察……” 他远离燕京,前往离大明、离可能发生的冲突地更远。 一旦发生摩擦走火,做出制止反应的速度就更慢。 他们一家前往祖义省的消息,相信很快就会传到金陵。 这就是向大哥表明。 他不怕冲突,演变成战争的决心! 在座所有人,神色顿时凛然。 这就意味着,一旦真的发生摩擦走火,在王爷命令抵达前,他们必须把战争进行下去。 王爷做好了战争准备! “文官各部……” 闻声,叶茂等人忙起身。 朱棣吩咐:“我们走后,文官各司其职同时,配合海陆军,准备作战物资,以防万一,同时配合警察署、军情司继续控制王妃早产难产的内幕,这个内幕,百姓就不要知道了。” 无论政治层面,燕华和大明如何闹。 他都不希望,民间的感情破裂。 “是!”叶茂代表文官各部领命。 朱棣询问:“前天,沈至入宫看望王妃,提及,大明那些保守派工商业主,似乎正在密谋,发起一场价格战,打垮福建商人,在福建以外建立的工厂,你们知道了吗?” 叶茂点头,“王爷,已经有很多往来两地的海商,送回类似的消息。” 咚咚咚…… 朱棣手指轻轻敲击桌案,片刻后,吩咐道:“你们试着联络一下咱们治下的各地商会,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成立一个援福建投资团,对外高调宣布,只要福建商会需要,燕华商团将筹集资金,帮助福建商会,打赢这场商战,记住,你们秘密推动,让商会站前台。” “另外,告诉商会,可以扶持福建商贾,但不能让大明的商贸,全都落入福建商团手中。” “未来,福建商团,最多占据大明商贸三成即可。” …… 福建商团虽然是搞雇工身股制。 但也不能让福建商团,一统整个大明商界。 这不利于雄英将来革新。 会形成一个地域商人抱团的情况。 这也是一种垄断! 他很担心,一旦发生这种垄断,福建商团变质。 三成差不多。 影响力虽然大,但并不严重。 三成的雇工身股制规模。 足以对大明的陈腐产生强烈冲击。 同时。 这也是他对保守派的一次凌厉反击。 军事针锋相对,这是对大哥。 助力商战,则是对蠢蠢欲动保守派。 “记住,一旦这场商战开始后,集中资源和力量,在金陵地区,依托革新派主政的县府,给我狠狠打击金陵境内的工商业主,最好,能彻底铲除,直隶地区,那群白手套!” 直隶这些白手套背后,全都是大明保守派在暗中控制。 把这群白手套打垮。 保守派也要跟着损失惨重。 若是,他们敢拿出家底,他不介意让这些人倾家荡产,告诉这些人,与他朱棣作对的下场。 …… 议政结束后。 朱棣单独留下俞靖。 “我暂时撤了你的统制之职,能理解吧?心里没疙瘩吧?” 俞靖笑着挠头,“王爷,我明白……” 王爷撤他的职。 可和太子撤了父亲完全不同。 首先,撤他,任命吕珍,是向太子表明,燕华也敢真打大打! 他统帅,或许因为对大明的情感,以及与大明水师的关系,会在一些紧急情况下犹豫不决。 但吕部长不会。 真说起来,吕部长还和大明有嫌隙呢。 当初,吕部长丧家犬般逃亡海外,就是被大明打败所致。 其次,王爷在保护他,保护俞家。 此番,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大。 毕竟,七十艘蒸汽动力船,要冲入秦淮河。 太子一旦不理智,下令岸防炮台开炮,吕珍肯定会按照王爷的命令还击。 擦枪走火,就极有可能变成一场大战。 如果他指挥,发生这些事情。 金陵俞家,必定为保守派攻歼,乃至被恼羞成怒的太子迁怒。 “王爷,这回,太子真的太过分了,我们真的不能再退让了,我坚定支持王爷,立足战争,针锋相对回击的态度……” 朱棣笑笑,起身,没好气瞪了眼俞靖,“用不着你跟我表态,要是连你都不相信,我还能相信谁,你也不要因为,你父亲此番被罢职,就如履薄冰,咱们燕华和大明不一样。” “明天,和我一起出发,去祖义省。” 俞靖灿烂笑了,问道:“铜豌豆怎么办,王爷、王妃不会又不地道,准备交给乌云带吧?” “怎么了,她是孩子的姑姑,帮忙带侄子,这不是天经地义吗?”朱棣理直气壮道。 俞靖抬头看天。 这夫妻两,太‘无耻’啦! …… 随即,燕华立足战争底线,针锋相对的动作展开! 看到大家的‘呼’声了。 我本来准备,把一些燕华政策,通过类似陆仲亨这种配角参与的情节中,顺便提一提,增强新的世界的真实感、 既然大家不喜欢,以后就不这样写了,这部分直接忽略了。 总之,四月中旬,肯定完本。 最后,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