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愿做第一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随着徐策口中吟出青玉案的上阙,整个淮河的读书人都陷入了极致的安静之中。 宴海清和王禧猛的愣在了原地。 此刻,他们的心里忽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们今天不惜腆着老脸的下台跟徐策对诗,本来就已经很落人口舌了。 本以为今天这是必赢的局面,可听到徐策的这上阙后,他们忽然有种踢到铁板上的感觉。 这时,徐策继续开口道: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徐策念完最后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时候,王禧和宴海清的脑袋就是嗡嗡的一阵响。 完了! 徐策的这首词一出来,他们就知道。 他们两人这孤注一掷,输了个彻底。 “嘶!王爷这首词……厉害啊!” “哈哈,不愧是王爷,这样绝妙的词都能作得出来。” 读书人们对徐策的青玉案,元夕赞不绝口。 黄嘉实敬佩的看着徐策,说道:“恭喜王爷又做出一首能够流传千古的词作来!” 徐策得目光依旧落在远处。 此刻那女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肃王府武夫们还在满大街的搜寻。 “徐策,你在看什么呢?” 月凌青凑到徐策的脑袋旁,朝着徐策得目光看去,问道。 徐策回过神来,摇头道:“没看什么。” “刘集,去问问大统领他们在抓什么人?” 一旁的刘集闻言,应了一声“是”然后就离开了。 江月楼上。 一个穿着大内侍卫官服的人来到董庄身后低声说了几句,然后转身离去。 董庄的脸色微微一变,然后上前走到徐温书面前,道:“陛下,您看时间也不早了。” “要不……我们先回宫吧。” 徐温书扭头看了一眼董庄,道:“是出了什么事吗?” 董庄说道:“刚才侍卫来报,说是有一个神秘的强者夜闯肃王府,现在肃王府的武夫们正在抓捕。” “根据推测,那神秘高手的实力很有可能达到了……宗师境。” 徐温书眼睛一眯:“宗师。” 他也知道武道高手的厉害。 但目前为止,他们皇室除了他皇祖母身边的两两位外,似乎没有别的宗师了。 可是现在竟然在京城里又发现了一个宗师。 “查查,那个神秘宗师为什么要夜闯肃王府。”徐温书皱眉道。 董庄道:“是,陛下。” …… 诗会依旧在继续,但是已经没有人作词了。 因为今天这场诗会有宴海清和王禧两人抛砖引玉,引出了肃王的一首青玉案,已经足够了。 就算再作别的诗词,他们也无心鉴赏了。 “晏公,王公。你们觉得王爷这首词如何?” 黄嘉实现在作为徐策的头号粉丝,他可不会放过宴海清和王禧这两个卑鄙无耻的老家伙。 见两人想趁机溜走,黄嘉实上前拦住两人,目光灼灼的问道。 宴海清和王禧脸色一沉。 “臭小子,赶紧让开!” 宴海清冲着黄嘉实呵斥道。 黄嘉实嘲讽道:“刚才两位堂堂大儒,不惜身份向肃王爷发起斗诗的时候,那模样可是咄咄逼人得很啊。” “怎么?现在知道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王禧怒视黄嘉实,道:“黄嘉实,我们再如何也是文学大儒,你这样跟我们说话,难道你们先生没有教你何为尊师重道吗?” 黄嘉实轻蔑一笑:“那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师什么样的道了。” “像你们这样的师,你们信的那种道。不尊也罢!” 周围的读书人听了,纷纷道:“对!如今的文坛已经被你们弄得乌烟瘴气,只知道追逐名利。这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尊重的?!” 宴海清和王禧脸色涨红,他们指着周围的读书人,身体颤抖:“你,你们……” 徐策轻声说道:“嘉实,让他们走吧。” “我们又何必跟他们这样的井底之蛙争论这些。” 黄嘉实闻言,狠狠的瞪了宴海清两人一眼。然后让开的道路:“哼,赶紧走吧。我们的诗会,不欢迎你们!” 宴海清和王禧环顾四周。 只发现周围的读书人们竟都是一副同仇敌忾的眼神看着他们。 此时此刻他们才猛然发现,这些曾经追随他们的读书人似乎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与他们兵戈相向…… 而他们的身后,空无一人! 宴海清和王禧相视苦笑。 这才多长时间,他们就又到了这个地步啊…… …… 宴海清和王禧狼狈的离开后,诗会依旧在继续,淮河之上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席间。 黄嘉实忽然问道:“王爷,此去北戎……您是自愿的吗?” 周围的读书人们都停止了说笑,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能够引领他们向前的人,现在忽然就要离开了。 这让他们一时间很难接受。 徐策见状,飒然一笑:“哈哈哈,这肯定是我自愿的啊。” 黄嘉实急忙道:“北戎乃苦寒之地,您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受苦?” “对啊。王爷!您就算,就算要离开京城,也应该去江南啊!为什么要去北戎那种不毛之地呢?” 读书人们纷纷点头,对于徐策提出要去北戎的行为非常的不理解。 徐策笑了:“看看,你们都觉得北戎是个非常难以生存的地方,可能天下的人也没谁会愿意去北戎。” “可是问题来了,现在的北戎,也是我们靖朝的疆土。难道我们把他打下来了,就不去治理他了?” 徐策站起身来,开口说道:“我们要向北戎移民,我们要建设北戎,要让北戎变得和我们靖朝一样,让它彻底融为我们靖朝的一部分!” “北戎的生活条件的确非常艰苦,但如果就只是因为艰苦,我们就不去做这件事,那北戎谁去治理?” “谁有哪个百姓愿意去北戎居住?又有哪个官员愿意去北戎为官?” 周围的读书人们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