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资料较多,不喜可略过) —————— 从2006年回国进入源丰集团开始,叶世坤就开始思考关于集团传统业务转型的问题。 农业的历史,已有上万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存在史比农业更悠久。 也因此,农业在世人眼里,是非常传统的行业,离“现代化”、“高科技”等词汇甚远。其实,未来的农业是真正的高科技行业。 因为家庭的原因,叶世坤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主修的农业,他也因此较为深入的了解了全球范围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状。 如果用一个单词形容目前一些国家的农业现状,会是这样的: 以色列、荷兰是高科技农业; 美国是现代规模化农业; 新西兰是生态农业; 中国是传统农业;…… 以荷兰为例,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就体现在多个方面: 育种:到世界各地搜集种质资源,进行大量的杂交育种工作,从中选择各种性状优良的单株,对其进行少量的繁殖形成一个品系; 栽培:对同一品系进行编号,栽培于品种资源圃中,而后根据该品系的表现、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优选,并对选出来的新品种进行命名、申请品种权保护和推广; 种植:依托先进农艺技术、温室技术和水肥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每平方米土地产值成倍增长; 而在美国,现代化农场的农业生产已经不再需要驾驶拖拉机去耕地,而是通过分析数据,智能化种田完成。 24小时耕作、自动驾驶拖拉机、无人多用途收割机…… 透过GPS与地图科技的进展,管理区域内的农地灌溉辆、施肥量,并精细到每一株作物; 利用土壤肥沃度的感测器,探测土壤颗粒中的化学/矿物质成分比重; 放飞无人机、在施肥与喷药设备中布署作物感测器,收集来自空气与土地的资料,把湿度感测器推入土壤; 利用宽频连结技术,就算是在偏远地区,农民们也能通过卫星,连上网络处理越来越大量的数据; 农场上收集到的资料传送至远处的服务机构,让顾问或农作物专家进行分析,指导农场种植…… 而与国外的现代化农业相比较,如今国内的农业生产,还依然停留在非常粗糙的,简单机械化耕种阶段。 无论是在育种、农化、农资、土壤改良、灌溉技术、智能机械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农产品监测和追溯)……等农产品生产,以及产后的收购、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与国外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体现出来的,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内的农业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都较低,农民收入不高。 源丰集团作为国内民营农业龙头企业,市值超过500亿的上市公司,一年营收不超过百亿,利润仅10亿,就很说明问题了。 可惜,当时叶世坤太急于求成了,经验手腕都不足,忽略了董事会大多数元老,包括老爷子叶兰亭的接受程度。 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完全说服他们的情况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又没有妥善的安抚措施。再加上,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市崩盘…… 不仅刚刚推动的改革措施半途而废,他自己也被“踢出”公司的权利核心。 尽管如此,在叶世坤担任源丰总经理的期间,也是做了一些事的: 一方面,他积极在金融方面布局,推动源丰参股了几家商业银行,确保了公司在每年的收粮季期间,资金链不至于出问题,还为农场的农户推出了小额贷款服务,帮助这些农民能够购买种子、化肥、农具等。 另一方面,也收购了几家新兴的农业创新公司。 比如其中有一家鲁省名为“农博士”的农化科技公司,其生产的杀虫剂、除草剂、蛋白制剂等产品,就为源丰集团的玉米亩产提高了近10%。 离开源丰后,叶世坤先是和易风合作投资互联网,而后创立新盛投资,虽然主要做互联网和投资,但他依然将目光放在了全球范围的新创高科技农业公司上。 搜集信息、调研考察、投资入股……,这两年下来,收获匪浅。 苏静妍发过来的邮件中,就详细的梳理了到目前为止,新盛投资在农业创新公司方面的布局情况。 比如,在灌溉技术方面,新盛投资了以色列智能农业技术公司AutoAgronom。 滴灌技术是以色列第一代节水科技,农场主可以按需控制灌溉的区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AutoAgronom则将这项技术进一步升级,将智能传感器技术运用到滴灌系统里,既节省了大量的水,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而农场管理方面,新盛投资了美国的农作物管理初创企业FarmLogs,这家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帮助农民掌控农田的变化,最大程度的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减少浪费以及提升盈利能力。FarmLogs能够监控农作物监控、降雨以及氮气水平等多项指标,同时还能够让用户记录和分享农田指定的照片。 而另一家新盛所投资的“精准化种植技术公司”PrecisionPlanting,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对土壤相关数据的分析,实现“非均匀播种密度”。也就是说,在PrecisionPlanting提供的监测工具(SeedSense和FieldView平板电脑)帮助下,农民可以驾驶播种机在不同区域位置、不同土壤情况下进行不同农作物品种的不同间距、深度播种,从而极大优化农作物的种植,并帮助实现差异化灌溉,最终促成农作物增收。 …… 类似这样的创新公司,新盛这两年零零总总的投资了近十家,而这些新盛投资的高科技农业创新公司所拥有的技术,如果能够应用在源丰集团这样的规模化大农场生产的农业巨头的业务中,毫无疑问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 这一晚,叶世坤书房中的灯光一直到深夜未熄。 这些公司每一家叶世坤都曾经亲自去实地考察过,对每家公司的发展情况都很清楚。 但现在,他依然很认真的看着资料,脑海中不断的思索着,如果自己返回源丰,如何利用这些之前的投资,与源丰现在的业务结合,并进行转型。 哪些公司适合收购? 哪些公司可以建立合作关系? 哪些公司可以购买专利? 甚至还回想,曾经接触过的一些发展规模比较大的高科技农业公司,之前以新盛的实力,投不进去(毕竟新盛只是PE公司,没有产业优势,无法进行战略性投资),返回源丰后,应该可以用源丰集团来投资或并购…… 此外,如果真的回归,这次就需要徐徐图之,再不能操之过急,跟老爷子谈的时候,哪些是需要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先搁置,等手中权利稳固后再施行的? 这中间的分寸,轻重缓急,都需要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