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此番携带黄金和白银都是一万两,这个数字没有引发吴邵刚的吃惊,他知道蒙古部落诸多首领异常的富裕,且黄金白银等在蒙古不是那么稀罕,相反南方的物资和粮食等等,在草原显得更加的贵重,有权势的部落首领,随便都能够拿出来很多的黄金白银,却不一定能够随时拿出来西湖龙井茶。 一万两黄金和一万两白银,若是分散用于朝中的官吏,作用也不是很大,朝中三品以上的高官,俸禄的数目不少,也都是有钱人家,除非郝经将万两黄金和万两白银同时砸向一个人,那可能会产生不小的作用。 从钱财的数量方面,吴邵刚断定,郝经此番代表蒙古大汗忽必烈出使南宋,一定是带着上位者的态势,也不打算大规模拉拢朝中的官吏。 忽必烈有如此的底气,一方面是因为蒙古骑兵之骁勇,另外一个方面,恐怕朝中有人示弱,在去年和谈之时,曾经许诺过什么。 猜想到这一层,吴邵刚有些醍醐灌顶的感受,难怪他要接受命令,彻底剿灭蒙古使团,不让蒙古使者进京,若是让使者进入到京城,那么朝中有些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一旦皇上知晓居然有人擅自向蒙古部落示弱,而且答应了不该答应的事宜,那这人肯定会遭遇到严惩。 不用猜测,吴邵刚也知道此人是谁。 不过这一切还需要得到郝经的证实,猜测毕竟是猜测。 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沉重打击的郝经,虽然开始吃饭了,但身体垮了,眼看着不行了。 心病难医。 进入到真州城内,吴邵刚专门找到了一处地方安置郝经,他没有马上将郝经送到忠勇军军营之中,而且吴邵刚和陆秀夫两人也没有马上到忠勇军军营之中。 此番吴邵刚和陆秀夫等人来到真州府城,没有谁知道他们来干什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前来过问。 吴邵刚本来担心,知晓事情缘由的陆秀夫会提出来建议,要求将蒙古使者郝经送到军营之中去看押,不过两天时间过去,陆秀夫压根没有提及这档子事情。 两天的时间,吴邵刚时刻关注郝经的情形,得知郝经已经卧床不起之后,他决心再次与郝经谈谈,不能够让郝经就这样死去,或者是永远的消沉下去。 一股子中药的味道弥漫,让走进屋子的吴邵刚直皱眉头。 看着桌上已经放置的冷却下来的中药,吴邵刚拂袖,将瓷碗打落在地。 清脆的响声,让躺在床上的郝经醒了。 看见吴邵刚之后,郝经的眼神暗淡下来,显然是想到了吴邵刚之前说过的话语。 “郝先生,你是读书人,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典故,我不用解释你也明白,你若总是沉湎于我所说话语之中,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郝经再次抬头,努力的想撑起身子。 见到这样的情形,吴邵刚走上前去,小心的扶起了郝经,将枕头垫在他的后背。 已经是酷暑季节,郝经居然盖着厚厚的被子,可见其身体虚弱到了极点。 吴邵刚的这个动作,触动了郝经。 郝经看着吴邵刚,胸口剧烈的起伏。 “吴副将,我能够冒昧的询问一下,您贵庚几何。” “我今年十七岁,淳祐四年生人。” 郝经的胸部起伏更大,他看着吴邵刚,眼睛里面露出惊骇的神情。 “什、什么,你才十七岁的年纪。。。” 郝经根本不敢相信,说话做事如此老道的吴邵刚,仅仅十七岁,这超出了他的想象,十七岁尚未到弱冠之年,不过刚刚成年,对世间的认知应该是单纯幼稚。 “不敢相信,真的不敢相信,在吴副将的面前,我真的无颜相对。。。” “郝先生,不必有这等的想法,我也是因为有一些奇遇,遭遇诸多的波折,才会对诸多的事物有着某些看法的,这不算什么,战国时期,十二岁的甘罗成为了秦国的上卿,和甘罗比起来,我差的太远。” 郝经的嘴唇哆嗦,已经说不出话来。 “郝先生,三日之前我所说的话语,也有偏颇之处,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人这一生,很难遇见明君,一旦遇见,定是忠心耿耿的,在我看来,蒙古大汗忽必烈是不可多得的君王,有着非同一般的气魄,郝先生为其效力,也在预料之中,反观我大宋王朝,靖康之耻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朝中很多人孱弱享乐,下面就跟着来,上行下效,颓废之气弥漫,这大宋之江山,必定会葬送。。。” 郝经的脸上突然有了一丝的血色,等到吴邵刚说完,他跟着开口了。 “既然吴副将认为大汗是不可多得之君王,为什么不去投奔,我愿意全力引荐。。。” 吴邵刚看着郝经,神情严肃,微微摇头。 “人各有志,忽必烈的确是不可多得之君王,可是在我的眼里,还真的不算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是皇上,还是蒙古大汗忽必烈,都不要想着左右我。” 郝经的脸色愈发的红了,他看着吴邵刚,身体也开始微微的颤抖了。 这些话语异常大胆,简直就是造反的口吻。 吴邵刚能够在他郝经面前说这些话,明显就是推心置腹了。 “吴副将,你之心思我明白了,我没有你那等的气魄,甚至不敢想这些事情,十七岁的年纪真好,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我知道你今日来的目的,也感谢你之好意,你放心,我不会这么快死去的,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说到这里的时候,郝经的神情轻松了很多。 吴邵刚微微吐了一口气,他知道郝经没有多大的事情了。 “吴副将无非是想着知晓我此番前来之目的,既然吴副将能够吐露心扉,那我也绝不会有所隐瞒,我此番前来之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报大汗继位之情况,蒙古希望能够与大宋朝廷弭兵息民,其二就是落实鄂州议和之事。” 吴邵刚听的很仔细,郝经话语刚落,他就开口了。 “这两点我已经猜到了,还有一件事情,郝先生没有说,忽必烈之弟弟阿不里哥叛乱,蒙古草原已经处于内乱之中,忽必烈想方设法平定内乱,稳固自身之地位,此刻外部不能够有任何的麻烦,否则会影响到忽必烈剿灭叛军之战役部署,因为这样的原因,郝先生才会出使我大宋吧。” 郝经没有表现出来吃惊,默默的点头。 “吴副将说的不错,王爷之叛乱,已经引发大汗之愤怒,如此关键时刻,外部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否则大汗不好做出部署,可有一件事情,想必吴副将也不是很清楚,那就是我此番奉命前来议和,落实鄂州之战的协议,也并非是无理取闹,大宋朝廷答应了大汗提出来之要求,我不过是来落实这些事宜罢了。” “哦,朝廷答应大汗什么要求了。” 郝经看了看吴邵刚,脸上竟然闪现了一丝的笑意。 “其一,大宋朝廷赔款三十万两白银,此举乃是弥补我蒙古大军之损失,其二,淮南东路与淮南西路均向我蒙古开放,允许商贸自由往来,其三,大宋朝廷向我蒙古大汗称臣。。。” 吴邵刚的脸色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他的确没有想到,朝中居然会有人答应如此的合议条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示弱,而是明显向对方屈服,若是皇上知晓这些事宜,定是勃然大怒。 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绥靖和享乐之作风已经深入到骨子里面,根本无法改变,抗击异族的民族英雄岳飞、韩世忠等人,要么背负莫须有之罪名被杀,要么被闲置在一边,那是因为朝中的绥靖派和投降派害怕,他们宁远割地赔款,换取暂时的宁静,也不愿意挺起胸膛来对抗外界的入侵。 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皇上,若是皇上抗击异族入侵之决心坚定,很多事情压根不会发生。 一种悲怆的感觉萦绕在吴邵刚的心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朝廷,没有骨气,醉生梦死。 这样的朝廷不灭亡,天理不容。 “郝先生说了这么多,可有文书为证。” 吴邵刚如此询问,不是很合适,就算是有文书,郝经也不会轻易的拿出来。 不过郝经的态度倒是很坦然,或许他认为吴邵刚压根就不是那样的人。 “不瞒吴副将,没有文书,去年撤兵之时,大宋派遣之使者,只是与大汗有着口头的约定。” “郝先生,如此重大的事宜,没有书面协议,岂不是儿戏。” “未必是儿戏,大宋朝廷之中若不是有人心虚,也不会派遣吴副将如此做了。” 吴邵刚看着郝经,禁不住点头,人家说的是实话。 “郝先生说的不错,可惜忽必烈大汗没有想明白,这没有书面协议之东西,是随时可以隐瞒的,只要蒙古使团消失,一切就等于没有发生,去年合议的时候,大汗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怕也是迫不得已,才急匆匆撤兵的,不知道郝先生代表大汗前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一点。” 郝经再次低下头,不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