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拍戏期间,苏长青几乎每天都打电话回来指导黄杨改剧本,新戏《一路顺疯》是为黄勃和王保强量身定做的,已经打磨得差不多了。 黄勃对剧本很满意,跃跃欲试盼着开机:“这些天我都在琢磨角色,设计了很多表情和动作,在心里已经把这出戏演了好几遍了。” 王保强却不太满意角色:“这让我演的啥,就是个傻子!” 这话倒也没错,他在新片中的角色不断惹祸,这样的人也就电影里有意思,身边真有一个可就烦死了。 演员考虑角色和观众不一样,代入感要强得多,越年轻越喜欢演高大上的人物,何况像王保强这样为英雄梦投身少林六年的人。 他更希望拍一个武打片:“咱们能不能拍《少林寺2》?肯定有很多人爱看。” 《少林寺》的号召力当年无人能及,平均票价不到一毛钱却创造了一亿多票房,苏长青当年还在读初中,看了六遍。 那时候还没有为电影拍续集的习惯,白浪费了一个题材,别说延伸李连杰觉远和尚的戏,当时影片中的许多角色深入人心,就是把其他人物拿出来拍衍生故事,也有很大的市场。 苏长青逗他:“李连杰演觉远和尚,你演谁?” 黄勃在边上搭腔:“他可以演觉远和尚的儿子,觉得不远。” “胡说八道,和尚哪来的儿子?” “和牧羊女生的。” “胡说八道,那不是犯了戒律?!” “所以觉远被少林寺关在地窖里了,还派出三个绝顶高手镇守,几年下来觉远和尚长出了披肩长发,因为挂念你们孤儿寡母都憋成了金色。” “金毛狮王?!” 王保强眼睛转了转:“这个故事不错,拍出来试试,我为了救父亲打上少林,从山门一路打到后山碑林,所向披靡。” “德性,我看你早晚成少林叛徒。” 这是从唐朝打到元朝去了,不过张无忌的时代还真有个少林和尚也叫觉远,就是张三丰的师父,少林藏经阁的图书管理员。 十四年后徐铮版的《人在囧途》和现在黄勃版的《一路顺疯》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搭档王保强,二是都翻拍自好莱坞八七年的电影《飞机火车和汽车》。 说《一路顺疯》翻《人在囧途》也可以,反正三部电影的剧情基本差不多。 后来网上有人把好莱坞那个怪剧名翻译成一路顺疯,苏长青觉得合适就拿来用了。 《人在囧途》这名字也挺好,然而囧字是网络兴起后才被广泛使用的,现在用显然不合适。 《飞机火车和汽车》是非常纯粹的公路喜剧片,说的是一个白领感恩节赶回家见妻子,原本两小时的路却一路狂堵,和一个傻乎乎的惹祸精推销员先后乘坐飞机、火车、汽车,闹出各种糗事,最终花了三天两夜才到家。 《人在囧途》基本照抄了《飞机火车和汽车》的人设和大多数笑料,连表情动作都抄了,最大的改变是为男主加了个小三,然后改邪归正。 原剧中男主的妻子几年前就去世了,但他的爱至死不渝,仍坚持过节时赶回空荡荡的家。 这修改恐怕是个败笔,尤其是安排小三笑嘻嘻找到家里来和老婆拉呱,简直毛骨悚然,令人很不舒服。 明明是个有点闹的喜剧片,真没必要扯这种莫名其妙的深度。 苏长青把人设稍微修改了一下,剧情基本没动。 依然是春运,只不过主演是两个年轻人,而不是十几年后的中年大叔。 《人在囧途》中的王保强已经三十岁,为了演一个初出茅庐的挤奶工不得不扮嫩,现在他虚岁才十七,基本符合人物年龄。 其实这部剧与人物的年龄设定关系不大,四十多岁的可以演,二十多岁也行,鉴于剧情比较闹,主演年轻点更好。 黄勃才二十多岁,有老婆孩子还出轨小三未免太忙了,也不可能老婆死了好几年,简简单单设定为名校白领就行,赶回家与父母家人团聚。 这部片子精华部分在路上,而不是回家后弄个寓言式结局教育人。 拍喜剧就认真拍,别学春晚小品,搞笑完了突然就煽情,逼着观众笑中带泪哭笑不得。 苏长青对这部戏寄予挺高期望,不过已经九月中旬,现在开拍得恐怕得明年二、三月份制作完成,显然是赶不上春节前公映。 不过也没必要非得凑春节热闹,所谓岁末档期是韩厂长明年为冯钢炮的《甲方乙方》打造的,今年还不存在,观众还没有被引导出过年看电影的习惯。 即便到了明年,苏长青也不打算与《甲方乙方》同期打擂台,那是不明智的。 《一路顺疯》后立项,姑且不论资源上能不能得到倾斜,故意放一起攀比的心态就要不得,自以为是公平竞争,可别人会理解为挑衅搅局,圈内也是有行规的,同类型片子通常会避免撞期。 实际上也的确是挑衅,苏长青参加了《甲方乙方》论证会,这名字还是他给起的,甚至当场赞同了韩厂长贺岁档的建议,知根知底后转头就弄一部更有春节气息的电影同期抢票房,换了是他也会认为是故意,而且还是敌意。 钱什么时候都能赚,好电影什么时候上映都有人看,贺岁档扑街的电影也有的是,有功夫算计这些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拍好电影。 剧本成熟了就没必要拖延,苏长青让黄杨马上开始筹备剧组。 第二天杜可可就上路去香港了,为了增加说服力,除了四维以往作品的影碟,还带上了胡军和吴鲸。 另外苏长青手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让她带去,老文人吃这套。 金老年事已高,香港关于大陆的正经资讯一直就较少,或许并不知道苏长青是哪路人马,他得老老实实证明自己能拍好那些著作,所以写了不少很关键的改编理念。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原滋原味呈现。 金庸本就是编剧出身,作品舞台感很强,不瞎改就是最大的尊重。 以往版本除了个别自以为是的乱改之外,大多数改剧情是出于成本考虑,港台版本投资有限,必须避免宏大叙事,相关剧情都是几个镜头带过,而把大多数篇幅放在勾心斗角儿女情长上,实际上成了披着武侠外壳的爱情剧。 苏长青承诺大投资大制作,未来的电视剧就按照金老的笔触以及读者的记忆拍。 杜可可后来说,这些话打动了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