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规则系学霸

正文卷 第七十二章 魔方计算器

规则系学霸 不吃小南瓜 6622 2024-05-31 20:04
  大家好,我是赵奕,就读于郑阳第十三中学,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  我和几个同学一起代表十三中,参加了南江省教育厅举办的‘青春杯’,并在决赛中拿到最高分,取得了‘青春杯’冠军。  这件事过去了。  连学校里都没有几个人再说。  我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人站出来质疑我的表现。  他就是贾虹宁。  《脑力大爆炸》的魔方选手。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接受南江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我当时很生气的说,“贾虹宁的魔方比赛胜之不武。”  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他道歉了。  同时,他还公开以律师函相威胁,说要维护他本人和节目的合法权益。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想站出来说一件事:我说‘贾虹宁胜之不武’,并不是情绪发泄,而是证据的。  证据就在节目中。  当期的节目纪录了,贾虹宁和周俊凯比试所用的魔方,为了让观众看的更清楚,每一次比试开始前,节目都展示了魔方的六个面,以表示比试的公正性。  虽然画面只有很短的时间,但仔细看能看的很清楚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证据’。  魔方固定部分旋转九十度算作一步,就能得出魔方还原所需的最低步数。  第一轮:贾虹宁,十七步;周俊凯,二十二步。  第二轮:贾虹宁,十九步;周俊凯,二十四步。  第三轮:贾虹宁,十四步;周俊凯,二十三步。  如果以魔方固定部分旋转一次(包含一百八十度)算步骤,贾虹宁的三次数据分别是十四、十六以及十一;  周俊凯是十八、十九以及十九。  每一轮周俊凯的魔方,最低需要的步数都超过贾虹宁,在严谨的科学面前、在严谨的数学面前,很抱歉,律师函不起作用。  这里我再重复一次--  上一期《脑力大爆炸》节目中,贾虹宁的魔方比赛,胜之不武!  ……  赵奕花了十几分钟时间,认真的编撰了帖子,就直接发布了上去,随后就打广告式的,到群里吆喝一声。  “我的帖子!海角论坛!”  “求帮顶!”  群里的人看到消息,就点开连接扫了几眼,随后就被内容吸引了。  八卦,只是一方面。  作为专业的技术宅,他们的兴趣爱好,显然和普通人有些区别,多数都是前面扫一眼,直接就看向了最后的数据。  群里很快就热闹了。  智能技术张军雷:“这个计算很复杂啊!”  理学传教士马小军:“用计算机设计程序,似乎也不是难吧?”  不是讲故事的张震:“很难,数据太庞大,我短时间想不出来。”  理学传教士马小军:“我研究研究,先潜水。”  智能技术张军雷:“为什么不直接问赵奕呢?”  理学传教士马小军:“我是理学博士!”  智能技术张军雷:“所以你不好意思问一个高中生?可以这样理解吧?/哈哈”  不是讲故事的张震:“不要总说实话,做人要虚伪一点,含蓄、注意含蓄!/哈哈”  赵奕着看聊天消息都,感觉有些无奈了。  重点呢!?  他是在和人打口水仗,事情都闹到热搜榜单了,群里的人看到帖子,怎么就变成技术讨论了?  好在群里的人还算靠谱。  大家的关注点都在算法交流上,但还是帮忙顺手转发一下,而他们各自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张震,直接发到了公司的群里。  经理发的消息肯定要点开。  理学传教士马小军,是一名海归的理学博士,被首都理工大学聘用担任讲师,职位还挂着副教授头衔,都有资格带研究生。  他发到了学生群里。  群里其他看到消息的人,看到如此‘八卦’兼‘技术’的帖子,也都顺手帮着转发一下。  转发、再转发……  帖子连接在企鹅群组中,被快速扩散传播开来。  赵奕看完群里聊天后,就干脆就打了盘游戏,刷一下剩余的‘休闲币’,再返回浏览器刷新帖子,发现已经非常火爆了。  点击:8267。  回复:249。  他就开始耐心地看起回复。  翻一页。  再翻一页。  再、再翻一页。  前排的帖子几乎都是‘技术交流’,有的是询问算法,有的则是提供算法意见,还有的在算法意见上发生分歧。  然后,论战开始了。  赵奕连续翻了十几页,发现说技术的比八卦多,但他发帖可不是为了,和其他人探讨魔方算法,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是有证据、有理由的。  舆论风向都被带偏了!  好在八卦群众永远是最多的,多数非技术人员对于算法不感冒,他们关心的是结论是否真实。  只要结论是真实的,就证明比赛可能有问题。  多数八卦群众都认为,赵奕敢把数据摆出来,结论就肯定是真实的。  科学、数学不会出错。  上面有很多的算法争议的回复贴,却没有一个人说结果不对,还有几个人表示说,通过并不严谨的估算,贾虹宁的魔方还原难度,确实要比周俊凯的小一些。  ……  看到这里,赵奕也发现了问题。  魔方最少步骤计算,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虽然他直接说出了答案,却没办法给出计算过程,《联络律》给出的过程,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手动去还原魔方,而不是怎么计算出最低步骤。  “难道要拍个视频证明?”  这是可行的。  只要拍个转魔方的视频,把六面还原好的魔方,用固定的步骤打乱,变成节目中的魔方,就直接证明了结论。  但是……  这种证明并不严谨。  “就算是拍视频,手动去还原魔方,也只能证明固定步数能还原,却不能证明是最低步数。”  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是严谨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  赵奕去搜索了一下魔方计算,很快就发现了更大的问题,魔方最低还原步数计算,竟然是困扰科学界几十年的难题。  三阶魔方最低还原步数,有个名词叫做--上帝之数!  上帝之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三阶魔方最低还原步骤的计算量太大,步骤的可能性是个天文数字,无法通过计算机全部模拟出来,也就无法给出准确的最低还原步数。  1992年,德国数学家科先巴提出了一种寻找魔方复原方法的新思路,大大减少了魔方还原的计算量。  三年后,科学家里德依据科先巴提出的方法,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完善,通过计算发现,“上帝之数”不会超过26。  但是,科先巴的计算方式是不严谨的,他的思路所得到的,有可能不是最佳的还原方式,由此对“上帝之数”所做的计算,也极有可能是高估。  可是,不引进科先巴的思路,计算量又实在太过庞大。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赵奕苦笑着自语道,“所以,我的脑子能算数世界难题?”  “也不对!”  计算单一确定的魔方还原最低步骤,和算出‘上帝之数’,难度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三阶魔方的不同形态就是个天文数字--  43,252,003,274,489,856,000.  如果只是计算其中的一种,难度就相对简单太多了,但只利用穷举的算法,计算量依旧相当的庞大。  那肯定是不可取的。  这也是群里、帖子下方,有很多人讨论算法的原因。  赵奕盯着屏幕陷入了思考。  如果没有有效、准确、被公众认可的计算方法,他的帖子上给出的结果就没有意义,最多就是补充拍个视频,证明自己确实能在固定步骤还原。  但是对方依旧有话说。  最好是以科学、严禁方式,让对方根本无话可说。  “那就设计个算法,直接计算出,每一种固定形态的魔方,还原的最少步骤是多少!”  “如果能设计出来,就叫做‘魔方计算器’?”  “只要输入魔方固定面小格子的颜色,就能得出该怎么用最少的步骤,去转动把魔方还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