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收藏纪元

第76章 诫子

收藏纪元 半半道人 4862 2024-05-31 12:17
  www.xbiqugu.la“你来与我为徒,是要学习我的能耐。那先得知道,什么是学习。”  “圣人无学,唯君子可学。学什么,学习圣人之道。”  “《论语》开篇立意的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何谓“学”?”  “学有四解,先“闻道”,再“见道”,再“学道”,而后“效道”。”  “不闻无处学,不见无从学,不学无以学,不效无法学。”  “学字四意,由浅入深,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学圣人之道,在实践中不断“效仿”和“校对”圣人之道,而后习之!”  “又何谓之习?”  “习字(繁体)上羽下日。”  “日属阳,雏鸟乘天地之气游于六合为之习,不“学”圣人之道,无以得乘天地之正气。”  “学,得圣道之体。”  “习,得圣道之用。”  “不“学”无以成其“习”,不“习”无以证其“学”,全体而大用,这才算是“学”而“习”之。”  ““学”而“习”之,必与其时,所以“学而时习之”。”  ““时”者,天时,非依其时,乃与其时、时其时也。”  “因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君子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在现实中不断以圣人之道参照己身,不断地校对精进,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得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行成圣人之道,如此,不亦说乎?”  ……  一边走,老人一边谆谆教导。  语速缓慢,但极为清楚。  老人对于《论语》的解读,与学校里的大相径庭,却更加合理而且深刻。  只是寥寥数语,这位师父学问之精之深,就让常闲心里凛然。  他搀着老人,洗耳恭听。  今天没有进昨天的屋子,老人特意给常闲安排了一间屋子,靠窗摆放一张书桌,桌前是一把椅子,靠里放着一张光板床。  老人指指书桌前的那把椅子,道:  “我专门给你配了一把椅子,这叫诫子椅,以后你就坐这把椅子听讲!”  常闲这才注意到,这把木椅的造型与寻常不同。  酸枝红木的质地,手摸起来包浆溜光儿滑腻,椅裙前有十二枚吊珠,椅背三朵花雕祥云拱着一面石板。  人坐上去,后背紧贴石靠,异常清凉。  诫子椅,顾名思义,指的是训诫晚辈的椅子。  古人认为观行止而知为人,所以特别讲究立如松、坐如钟。  这把椅子上的石靠太硌人,如果身子靠过去,背后会被磨得生疼,坐着的人必须正襟危坐,取“昼夜惕若”之意,随时警醒,不敢松懈。  “我少年时也是坐在诫子椅上进学。”  老人似笑非笑,他让常闲坐下,道:“所谓因因材施教,教之前我得知道你是什么材料,你先坐下来琢磨琢磨,说说这诫子椅的道道。”  常闲心头一紧,知道这算是入门考核了,他不敢怠慢,应了一声就开始察看琢磨。  这面石靠被镶成了椭圆镜形,常闲用指头叩了叩,质地很硬,而且是实心的。  按道理,这种椅子是夏天才用的,所以石质应以绵软阴冷为主,表皮光滑,背贴上去很舒服。  可是这块石靠的表皮皴起粗粝,有一道一道的斜走石纹,凹凸不平。  他的手指再次划过酸枝木的弯曲扶手,忽然感觉到上头似乎刻着什么字。  仔细一看,原来这扶手上有六道长短一样的线段,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下来。  再去看另外一侧扶手,上面写着两个汉字:九三。  一道灵光从常闲脑海里闪过,六道杠和九三,那么这东西,只有一种可能。  《周易》里的乾卦,卦象是双乾层叠,六爻俱为阳,画出来就是六道杠。  而九三,显然指的是乾卦的爻题。  九为阳爻,三为位置。  常闲记得这一爻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说君子应该白天努力,晚上戒惧反省。  常闲豁然开朗,直起腰来。  “君子终日乾乾,一日三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他回答道:“诫子椅,既纠正了坐姿,又表达出君子之道。寓道理于器物之中,是典型的传统手法。”  “嗯!不错!《易经》是读了的。”  老人满意的颔首道:“《易经》是鉴古的基础学问,要多读勤思。”  “寓道于物是各行业大匠的常见手法,所谓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即为此也。”  老人伸伸脚,小满机灵的去开门。  “走,我再看看你的心性眼力。”  常闲落后半步跟在老人后边,背上出了一把冷汗。  这样的考核云山雾罩,充满了中华的哲学思维,考验的是本身的文化修养,自己身上拥有的灵觉感应完全起不到作用。  书到用时方恨少。  常闲平时虽然也还算用功,但在老人面前,他没有半点底气。  他深知这次拜师学艺的重要性。  如他自己所言,依靠自身的灵觉感应,成为一个成功的古玩商人没有问题。  但是想成为一个大收藏家,半路出家的他短板非常明显。  面前这位老人,将是他化茧成蝶的关键。  这次机会的来之不易,没有南师对这位老人的情份,这份情深重到成为心病,绝对不可能让这位迟暮老人在大限到来之前,收下生平唯一的弟子。  不是南师对他器重,视若己出,也不会和老友之间来这么一出,留下施恩图报的心理阴影。  知识,从来都是最昂贵的。  不说什么凿壁偷光之类的小故事,常闲听说过华为,也知道华为为了知识所付出的代价。  1997年的华为,年销售额已经超过80亿元。由于公司规模极速扩张,组织管理问题愈发严重,部门内耗、效率低下、浪费无度。  任总对这种情况没有丝毫办法,于是他亲自率队前往丑国取经。  在考察了多年丑国企业之后,任总决定拜IBM为老师。  IBM同意收下这个学生,但学费是20亿元人民币。  这20亿元学费是怎么算的呢?  从1998年开始,IBM向华为派遣70位高级顾问,每人每小时收费在300美元到680美元之间,再加上往返机票、食宿,以及其他费用,加起来5年要花20亿人民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