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路痴导游

正文卷 第500章 最早的旅行者

路痴导游 花盛开 8180 2024-05-31 07:38
  没过多久,便看到九莲寺的指示牌。  龙腾说:“我想为妈妈供奉一个牌位,在哪座寺庙好?”  何欢看着她,“鸡足山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可以供奉。你进去了觉得哪里有缘就在哪里。今天没选好,明天下山还可以看看。”  龙腾点点头,安心了。两人离开大路,顺着指示牌转入一片板栗林,走入今天拜山礼佛的第一座寺院。  “因为周围山丘如莲花瓣,寺院正居莲台之上,又因莲有九籽,所以叫九莲寺。而且这里还是尼众的佛学院。”  进入寺院,花木扶疏,规模宏大,楼宇崭新漂亮。因为是佛学院,充满着新时代气息。也只是比世俗的学院多了一些肃穆。  香烟袅袅,梵音阵阵。放生池内金鱼嬉戏,睡莲静静地浮在水面。  一只猫在干净寂寥的院坝里懒洋洋地趴着,看他们一眼,懒洋洋地转过头去,忽然又转过头来,看着仙女,仙女也惊奇地看着它。  “这里也有猫?”龙腾把仙女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昨天我就说不用担心嘛,养猫的寺院很多。猫抓老鼠是因果,僧人吃素是修行,互不干扰。”  “嗯。”  “而且老鼠会啃食经书,偷吃香油,寺院也有厨房嘛,也不可能让僧人去打老鼠。所以养猫还是很有必要的。”  何欢蹲下把仙女放下去。这几天已经知道仙女还是很乖的,带她出去玩,唤一声就回来了,不乱跑。所以也不用担心。  但仙女对这守护佛门,聆听梵音,样子威严的狸花猫显然有些不适应,往何欢怀里一缩,尾巴缠住他的手臂。  何欢连忙轻轻摸摸它的头,“没事儿,都是猫,你听它跟你讲讲佛法。”  龙腾无语,“她等会儿在这里出家了怎么办?”  “不会,召片领还等着咱们仙女呢!”  一位比丘尼走过来,双手合十打了招呼,微笑道:“这只猫在我们寺院养了二十年了。”  “哇!那是高龄了!”  比丘尼点点头,“二十一岁了,上一任主持在的时候就养着。很温和的。”  在梵音中长大的猫应该是挺温和的,看它甩了甩尾巴,跟仙女打了招呼,仙女雪白雪白毛茸茸的大尾巴也不紧缠着何欢,像一把羽扇展开了。  何欢和龙腾放了心,把仙女放下地。洗了手,随比丘尼参观拜佛。  何欢说:“九莲寺处于鸡足山脚,是进入鸡足山山门后的第一座寺院,也是鸡足山几座最大的寺院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历来都是鸡足山十方丛林接待寺。  据说素斋非常好吃,斋堂可以容纳二百人。也是因为这里是佛学院,弟子众多。还有初一十五和重要佛教节日施斋。”  比丘尼笑道:“嗯,做饭的基本都是信佛的居士,从五湖四海来这里做义工的,有的义工本身就是大厨,还有开餐馆的。所以呢,九莲寺的斋饭被称为素食瑰宝。”  怎么一来就说起吃的来了,两个人拜佛拜出口水。  比丘尼道:“我们早课做完就在准备斋饭了,正月里香客和游客来吃斋的也多一些。十一点开斋,二位施主下山早,可以赶上。”  何欢连忙双手合十,“多谢,但是我们要徒步拜山,明天下山来赶早。”  比丘尼微微一笑,“二位施主请。”  龙腾看着何欢,他是在哪儿都安排了人接待吗?其实何欢也不知道,可能是他们来得早,也可能是更多人直接开车上山了。  开车上山腰,再从山腰坐缆车,基本就只能看金顶,沿途的寺庙是看不到的。就是徒步,大多数也是选择性地去几个著名寺庙,很少每一个都去。  所以这里一早就他们两人。  比丘尼给他们一人三炷香,“香不用多,也不用每位佛菩萨面前都上,在大殿香炉上了香,十方佛菩萨就收到你们的心意了。”  殿前牌子上就写着:禁止上高香,禁止烧纸钱。  两人接过香,点燃,灭了火,只剩烟雾袅袅,在大雄宝殿前面的香炉里上了香,就随着比丘尼进去拜佛。  拜了佛,龙姑娘放眼四望,何欢知道她是在寻找功德箱。  有的寺庙功德箱已经与时俱进印上二维码了,但鸡足山很多的寺庙还没有。再加上山中信号不稳定,所以,这一趟拜佛,何欢和龙姑娘准备了很多现金。  见他们拿出钱包,比丘尼道一声随喜,转过身去。  随喜随喜,就是随你心意嘛。如果盯着人捐多捐少,生区别对待之心,就不好了。  两人随喜之后,又去其他殿参拜。  出来,仙女被狸花长老领到池边了,金鱼在睡莲间游来游去,两只猫在边上走来走去,倒挺老实的,没捞鱼,光看。  何欢和龙腾也在鱼池边陪仙女看了一会儿金鱼,龙姑娘抱起仙女,仙女喵了一声,狸花长老抬头看了它一会儿,跳下池台,默默地转身回到原位,又趴着了。  “看来它是来给仙女当会儿导游的,现在任务完成了。”  两人感觉心里安宁欢喜,出去,比丘尼送他们到门口,“小白龙,明天要吃斋,还请早。我们过午不食,晚了就没有了。”  “好。”  抱着仙女离开九莲寺,龙腾看着他,“怎么她也知道你?”  何欢看她一眼,笑道:“她们上课也用PPT,她们也有智能手机,知道我有什么奇怪?”  “我以为出家人不问俗事。”龙腾疑惑,“她看起来那么年轻,为什么要出家?”  何欢笑着看看她,“佛学院肯定有很多年轻弟子了,老和尚也曾是小和尚啊!”  见他往小路拐上去,龙腾说:“我以为你要从公路走去。”  何欢转头,“我只是路痴,并不是傻好吧?谁徒步会跟着公路徒啊?”  龙腾笑了。  何欢也笑道:“公路上就看不到什么景色了,也有几个寺院。想去明天下山坐观光车。”  又接着回答她刚刚的问题:“在我国,尤其是现代,才很多人觉得佛教徒深居寺庙,不问世事。  事实上,佛教传承这么多年,这么广,到哪个地方都能找到生存之道,与当地文化融合,正是因为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也因为这种态度,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一致,所以莲花被尊为佛教的圣花。  普通大众改革开放后才出来旅行,古代,除了文人墨客就是僧人道士才有机会有时间出来旅游。  云游僧一路与众生结缘,今天的藏传佛教还有很多行脚僧,南传佛教也有托钵化缘的传统。  只是佛教传入我国中原的时候,官府觉得他们行走化缘太苦了,赐给他们寺庙田产。慢慢的,僧人才定居下来。  这也是中原文化特色嘛,家,很重要。你拿个碗出去讨吃的,好像不符合礼仪,多可怜。我给你地方住,我给你田产,你别出去讨饭了,天可怜见的。”  龙腾忍俊不禁。  “这也是慈悲心嘛!佛是大度能容的,施主给什么就要什么,给你房子、给你田产,你不要吗?那也是施主啊!所以就形成了中原独特的寺院修行。  以前的佛陀和佛子是没有寺院的,佛菩萨也没有塑像。现在世界很多地方都修建寺院,僧人出家了,但官府和信众还是要给他们一个家,只不过不是俗家。  虽然有寺院了,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很多高僧大德也不光坐在寺院念经。现在那什么念经、抄经、吃素、放生,就能积累功德,那就是为懒人准备的。  佛教之所以在我国拥有这么多信众,就是因为信仰成本低。你实在啥都不会啥也不想做,念个阿弥陀佛也行。  但真正的修行者,这些经典上的道理是要去观察、去践行才能领悟的。所以高僧大德一般都走过许多地方,坐过许多道场。最先出国的就是他们。  佛教讲究与众生结缘,高僧跟文人墨客结交尤其多。这个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体现。大诗人基本都有几个和尚朋友,诗词唱和,斗智打趣。  所以和尚并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那么严肃,整天坐在一个地方念经,一动不动。他们也很有趣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打机锋了。  现在说要出家得本科以上,虽然实际没有那么严格,但新时代该学的确实要学。佛学生要学会用智能手段弘扬佛法,佛事活动要会拍摄。  很多寺院都有官网,要会维护、更新、解答信徒的疑问。这叫佛祖上线、菩萨在线。”  龙腾笑了。  “任何东西都要与时俱进,传统并不是守旧。自古以来也是如此,迦叶尊者集结了经典,你要会翻译,会解释。我们知道唐僧西天取经,经过那么多国家,一路都讲普通话。事实上呢?”  龙腾忍俊不禁。  “各国语言风俗都不相同,历史上的唐僧也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但仍然在印度辩经说法,取回真经,除了三藏经典,还留给了我们一部宝贵的国外旅行资料,《大唐西域记》。这是普通人能干的事儿吗?”  龙腾微笑着,边走边听他讲。  “所以啊在那个普通人目不识丁的年代,要出家为僧至少要认字读书,而且还要特别会思考,直白的书都读不懂,佛经那么高深,不会思考能懂吗?  所以出家从来都不简单!也不是会敲木鱼打坐的就是僧人,更不是剃个光头披上僧衣就是僧人,那都是骗人的。  就算是在寺院坐着,真正的打坐也不是坐在那儿啥都不想,佛讲究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悟空悟空,要先悟嘛,不是脑袋空空,就突然成佛了。”  龙腾笑出声。何欢转头笑着看她一眼,十分明艳。拜佛从来不是要拉着脸的。很多佛菩萨都是笑盈盈的嘛。但是众生一提到佛,却过于严肃了。  继续说:“空不是脑袋空空,而是将外界干扰视为无物,注意力都放到钻研上去。佛教总说慧根嘛。  虽然众生平等,众生皆可成佛,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恐怕释迦牟尼也不会承认。真正的大德高僧必然是有德行有智慧的。  所以佛门招高材生一点不奇怪。自古以来,就有门槛。”  龙腾点点头。  不知不觉身边跟了一群人。  春节期间,人很多。但大部分人还是坐车,即使徒步,也是从山腰开始徒步。那样节省时间和体力。  还有就是对佛教了解的确实不多,更多的只是出于热闹或者现实需求才上山拜佛的。  能从山脚徒步的,算虔诚的和不怕累的,对佛教历史文化感兴趣。所以他们听得尤其认真。感觉遇到了一位大学僧。  女保镖戴着低檐帽,也混在游客里,跟在他们后面。  也不得不感叹:小白龙这个导游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这诗人啊到一个地方,看看风景写写诗,然后就跑了。僧人呢,跑来跑去,觉得一个地方特别好,就在这里结庐修行。要不天下名山僧占多呢?  现在到处供佛祖,但佛陀在世时一生都没有定下来,带着僧团,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菩提树下、田舍竹林、葡萄园里,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说法。  僧人就是最早的旅行者,传教士也是一样。因为普通人守着一亩三分地,父母妻子,一辈子都离不开那个地方。  但出家人四海为家,白天化缘,夜宿丛林。所以寺院叫十方丛林!这些名山大川就最先被他们发现。你说他们开不开放?”  “嗯。”  “唐僧是个很厉害的人,并不是西游记中那个温吞啰嗦全靠徒弟的老和尚,他是跑到人家大本营当留学僧,用人家的语言,把来挑战的众僧辩倒,扬名印度的。  我们印象中高僧总是与世无争,事实上很多高僧都能言善辩。  鸡足山,之所以成为佛教第五大名山,就是因为玄装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两千五百年前,迦叶尊者入定鸡足山一事。所以鸡足山就成为了迦叶尊者的道场。  除了《大唐西域记》,后来很多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也记载了迦叶入定鸡足山。学者们考察后觉得鸡足山应该是指古印度的鸡足山。  但是千年以来,我国西南边陲的鸡足山早已成为佛教圣地。明朝鼎盛时三十六寺七十二庵,静室茅棚上千。从唐朝到近代,高僧辈出。  在中原南亚东南亚一带都相当有影响力。信众已经把鸡足山当作迦叶尊者的道场,教徒更为这汇聚各派的佛国圣地而来,朝山礼佛,蔚为壮观。所以也不必管真假,只要心中有,佛便无处不在。”  “嗯。”  后面的香客游客也默默听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