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34章回村
韩伯民也知道妻子的顾虑,摆摆手,“你放心,主意我自己拿,我就是听听苏茜的看法。” 他认真的对着苏茜道:“刚才那封信你也看了,你觉得那个外国人说的,我们改进包装之后可以长期合作,这事靠谱不靠谱?” 苏茜想了想,“这个我说不好。” “我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 “不过我觉得,就算不跟他们合作,只要产品好,出口不是问题。” “但是——”苏茜看一眼之前韩峰拿出来准备给她吃的橘子罐头,“如果,你们的包装都是这个样子,那在国外的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 韩伯民点头,“你详细说说。” 苏茜起身将那瓶罐头拿过来,一个大肚玻璃瓶,上面黄色铁皮盖子封口,封口的地方不太整齐,瓶子外面贴了一张标签,标签丑得朴素,“这罐头的包装,一看就非常的低端。” “包装是顾客对商品的第一印象,这样的包装,只会让顾客觉得这个商品很廉价,你们产品再好,那也卖不上价钱。” “我觉得,如果真要做出口的话,改善包装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但要用铁罐包装,最好还请人设计一下外观,要让包装一看起来就很精美高端,价格也可以随之提高。” 韩伯民缓缓点头,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道:“我有个朋友在港城,这批罐头就是他帮着卖给外国人的。” “他将外国人写给他的信给我寄了过来,还写信劝我,尽快改进包装,说出口罐头的生意大有可为。” 苏茜问:“这朋友靠谱吗?” 韩伯民点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小时候我还在河里救过他。” “他也是前几年才辗转去港城的,我们一直有通信。” 苏茜想了想,“那姑父的顾虑是什么?” 韩伯民叹口气,“要上一条新的包装生产线,一是缺钱。” “二是国内买不到现成的。” “我朋友说,如果我需要,他可以帮着我在外面打听。” 苏茜笑笑,“那姑父也别急,等你朋友打听好了再说,反正也没有别的办法。” 韩伯民也笑了,“是啊,我现在着急也是干着急。” 苏茜好奇的问:“姑父,你们厂里都生产些什么罐头啊?” 韩伯民道:“主要是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 “这次出口的就是蔬菜罐头。” 苏茜点点头,“姑父可以找机会出去考察下,看外国人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罐头,以后可以有针对性的生产,然后出口。” 韩伯民苦笑,“咱们一个县里的小厂,哪有什么机会出去考察。” “不过,以后肯定要将重心放到出口这边。” “这批罐头出口之后,县里领导找我谈话了,国家现在缺外汇,太缺了,咱们国家很多东西要靠进口,但是外国人不认咱们国家的钱,只认外汇,尤其是美元,英镑,咱们得多挣外汇回来,国家才有外汇去进口需要的东西。” 苏茜点头,这是事实,新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去国际上进口东西,真不知道要拿什么去买。 她想了想,“既然县里领导这么支持,那钱肯定不是问题。” 韩伯民缓缓点头,“包装生产线的事我还没给领导汇报,如果县里真的支持,贷一笔款子应该不难。”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韩伯民又进去写信了。 跟苏茜谈了之后,本来还很犹豫的韩伯民下定决心,引进一条新的包装生产线,努力将出口生意做大做强。 苏茜又跟徐知霞说了木炭的事,徐知霞道:“我正打算买,少说也得一百斤吧,我们学校还有老师肯定也要,你姑父厂里也会有人要,你们要是弄好了,只管拉来,我包你卖光。” 这家里就两间卧室,晚上徐知霞安排苏茜跟韩琳睡,韩峰一直都是睡客厅的,有个折叠的钢丝床,白天收起,晚上打开。 第二天是周六,不过所有人都要上班上课。 现在学生一般是周末休息一天半,工厂只休星期天。 早上韩琳去食堂买了馒头回来,徐知霞从坛子里夹点咸菜就馒头。 吃了早饭,苏茜就要走。 徐知霞给苏茜装了两瓶罐头和韩伯民送她出去,果然看到拖拉机停在厂子前面的院子里。 韩伯民看苏茜拿着摇把准备去发动拖拉机,赶紧将摇把接过来,“我来我来,你个小丫头哪有这个力气。” 韩伯民几下就将拖拉机发动起来,苏茜坐上去,对姑姑姑父挥挥手,“那我走了,得空了再来看你们。” 她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的走了,风吹起她的马尾,看起来英姿飒爽。 徐知霞和韩伯民站在原地看了老半天,直到拖拉机出门拐弯看不见。 半晌韩伯民叹息一声,“她才十六岁,就能一个人办这么大的事。我十六岁的时候,还屁事不懂。” “你大哥真不该将这个姑娘过继出去,这姑娘将来准有大出息。” 徐知霞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今天阳光正好,风吹在身上也不觉得冷,苏茜开着拖拉机心情飞扬,要不是拖拉机速度太慢,她有种开敞篷跑车的快感。 一路突突突,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了羊角生产队。 拖拉机声音大,从村口进去的时候就有人听到了,跑出来看。 村里路窄,苏茜拖拉机开得慢,后面很快就跟了一群人。 一些小孩还有半大孩子跟着跑了一会儿就往拖拉机上面爬。 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站在车斗里,脑袋伸到前面问苏茜,“苏知青,这拖拉机是咱们队里的吗?” 苏茜吓一跳,她还不知道后面上人了。 这路不太好,车子又颠簸,她根本就没察觉。 回头看了一下,车斗里坐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 后面还有好些村民跟着。 缺乏娱乐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丁点动静大家都会当天大的热闹看。 苏茜无奈的对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点头,“是咱们队里买的。” 她不好赶这些孩子下去,怕他们摔着,将车速放得更慢,慢慢将车开到了大队部前面的打谷场。 徐长贵和张会计正在里面,隔老远听到声音就出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