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那年十八 第123章:是个分享美好生活的app
看着面前的这张卡,高明俊懵了。 他十九岁的生涯里,还是第一次直接接触百万以上的财富。 虽然现在已经2012年了,社会上的工资普遍有所提升,但凡手上有两三套房的人,说是百万富翁也不为过。 可固定资产跟流动资金可没法比,有一百万的固定资产,只能说明日子过得不错。 但能掏出一百万现金的,那可就是真正的老板了。 不过,更让高明俊惊讶的,是路星泽的决心。 做网站和app就这么重要吗,居然要花一百万去做? 池语心也很惊讶,美目微动,在路星泽身上来回流转。 相比之下,上官月就要直接的多了,她直接开问。 路星泽也不藏着掖着,明确表示自己想做一个视频app,这个视频app的特点是便捷,能尽可能实现多个用户的交互,而最重要的是,这个app的推荐机制是贴标签。 这话一出,高明俊立马就发问了,什么是贴标签。 路星泽给出解释:“比如一个视频发到平台上了,审核人员会根据视频的内容打上标签,如‘电影解说’、‘末日’之类的印象标签,而这些视频分发出去后,如果某个用户停留的时间长,你也给用户打上同样的标签,并继续推荐相同类型的视频。” 高明俊顿时明白了。 池语心睫毛忽闪忽闪,突然补了一句:“就跟经常来店里买衣服的顾客,我们会给她推荐过往类型的衣服,如果她喜欢的话,我们就继续推荐,如果不喜欢的话,我们就继续调整,是这样吗?” 这个解释就很厉害了,路星泽立刻就笑了起来,说:“还是我的语心小宝贝聪明。” 池语心顿时俏脸一红,忍不住白了路星泽一眼。 但从其微扬的嘴角,依旧能看出她并没有反感的意思。 不过,上官月却是眉头微皱,说:“你做这个视频平台,里面有电视剧、电影之类的东西吗?” 路星泽解释了一下:“没有,只有类似于vlog的视频。” “那你是个什么视频平台?” 上官月顿时就不会了。 “非要说的话,大概是个分享美好生活的app。” 路星泽笑了笑,毫不客气的剽窃了某音的宣传语。 没错,路星泽要搞的就是某音。 某音的强大之处,后世的人已不陌生。 总用户超过10个亿,海外某音更是一扫全部竞争对手,牢牢占据榜一的位置,甚至逼迫老美国会亲自下场封杀,可见其强悍之处。 但路星泽更关心的,是其财富带来的增值速度。 别的不说,就是张总2500亿元的资产,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富豪榜位列第二的身份,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能达到这样的财富,子节挑动自然功不可没,而某音,便是其财富之路的最佳推手。 2023年,子节挑动年营收8635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2015亿元。 国内某音具体贡献了多少,数据暂时不得而知,但光海外某音就贡献了1151亿元的资金,何其恐怖! 现在是2012年,路星泽知道,在今年的3月份,近日头条就已开始创建,而在8月,这个app就会正式上架各大应用平台,并以裹挟之势一扫各大新闻平台,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新闻霸主! 而正是近日头条带来的成功经验,才让2016年上线的某音成功上线,并夺取了短视频霸主的宝座,无可撼动! 所以,路星泽想分一杯羹。 身为mcn公司起家的老板,路星泽深刻地知道,平台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的生产者,而手下一百多签约博主,掌握多个平台共计几百个账号的草莓文化,已经掌握了生产内容的能力。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路星泽想,他甚至可以让这个视频平台一天多出几千条内容,而且涉及的领域千奇百怪,还能做到不重复。 而这一点,在这个时代里,在国内的环境里,只有路星泽可以做到。 所以,他希望趁着近日头条还在发展阶段,把握住这几年的时光,先把市场给占下来,回头再慢慢发展,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这些信息高明俊、池语心、上官月三人并不知道。 但高明俊依旧接了过来。 不是为了这一百万,而是因为他相信路星泽的眼光。 但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起码要查阅相关资料,让自己变成一个内行人,这样招收合作伙伴时才不会被坑。 接着,便是资金的配置问题。 幸好,路星泽早有准备。 他提前注册了一个互联网公司,聘请高明俊当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全权交给他进行招聘、管理、业务的工作。 而路星泽要的只有一个,就是结果。 高明俊决定去找老师先问一问,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老师帮忙介绍一下学长、导师,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东西给做起来。 但做这些东西是很费钱的,高明俊表示一百万虽然不少,但放在互联网开发上面依旧是杯水车薪。 对此,路星泽表示,自己每个月都会打五十万过来,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快地将app开发完成,进行测试,投入到市场当中进行使用。 好基友都这么说了,高明俊自然只能答应下来。 而他的效率也很快,只用三天时间就确定能做,然后就在老师的安排下,成功拉起了一个团队。 能做到这一点,其实还是托了这一百万的福。 要知道,能在大学里进行教学工作的老师,至少也是硕士研究生,而稍微好一点的大学,没有博士连进都进不去。 而都当研究生和博士了,肯定是要做项目的,得研究东西出来,还得有研究成果。 其中有国家颁发的经费,当然也有学校院内发放,可项目做归做,能不能有成效就说不准了。 现如今,有人愿意出钱让他们做项目,一是能锻炼自己手下的学生能力,二是能拿工资,三是如果做出成果了,可以算作自己的研究成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整个研究论文出来,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