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倒是说句话啊
陶源看向杨鑫,态度格外温和。 他不懂中医,只是瞧见杨鑫刚才手法醇熟,随便咔咔两下,就把一个肩膀脱臼的学生给治好了,他从教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学生还会医术的。 “会一点点。”杨鑫道。 陶源饶有兴致地问,“跟谁学的?你爸?” 杨鑫很自然地回答,“我外公。” 事实上他外公一辈子都在种地,大字不识一个,哪里会什么中医。 不过杨鑫这么一说,陶源立马就信了。 “那你外公应该很厉害吧。” 在陶源的认知里,中医向来都是越老越厉害。 杨鑫道,“嗯。” 陶源试探地瞥了眼杨鑫,似有期待地问,“不知道你外公在哪坐诊,我一个朋友有点问题,在医院一直没看好,就想找个老中医试试,可惜潜江这个地方,我压根就不知道有什么好中医。” 老师,你这个朋友是不是你自己啊…… 杨鑫差点没绷住,看来陶源应当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我外公已经过世了……” 啊!? 陶源心里那个难受啊。 杨鑫才高中,正骨就这么厉害,明摆着没学多少年,他外公绝对是个真材实料的老中医,本想着自己那个古怪的病,应该是能得到解决,可没想到希望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叫什么事啊…… 陶源本想接着问杨鑫,他外公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但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太妥当。 再者,自己就算知道也没什么意义。 老人家又不能复活给他看病。 “唉,太遗憾了,那你跟你外公学了多久的中医?”陶源问。 杨鑫开始编故事了,“好几年了,上小学前就在学。” 哟。 还是童子功,那这么看来,杨鑫学中医少说也有个四五年吧。 “那你会看病吗?”陶源问。 “会一点点。”杨鑫道。 陶源眼前一亮,“把脉会吗?” 杨鑫又道,“也会一点点。” 要不……试试? 陶源心情有点复杂,一边想着杨鑫就算是童子功,应该水平也不咋地,估计看不出来自己什么病,一边又想着万一看出来了,他要是能给个解决办法,那自己就用不着受折磨了。 思来想去,陶源还是决定试一试。 就当是无聊的消遣呗。 “那给我把把怎么样?”陶源笑道。 “行啊。”杨鑫倒也没有拒绝。 陶源随之伸手,杨鑫也很是熟练地将手指搭在了他的寸关尺处。 随着脉搏的跳动,杨鑫也对陶源的身体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老师,换只手,把舌头伸出来我看下。”杨鑫道。 陶源见杨鑫有模有样,表情也变得正经起来。 难道真有两把刷子? 杨鑫给陶源把脉的这一幕,也落在了众多学生眼里。 他们也很是奇怪。 “杨鑫跟陶老师在干嘛?” “把脉啊,中医都不知道?” “电视剧里不就是这么弄的吗。” “杨鑫还会这个?” “刚才他不就给九班的正骨了么,会把脉应该也不奇怪吧。” “……” 王良栋和祝子皋也有些诧异,作为多年好友,他们也是今天才知道杨鑫居然会中医。 “柱子,你跟杨鑫是初中同学,他会中医你知道吗?”王良栋道。 祝子皋摇头,“他从来没讲过。” 王良栋讶异道,“你也不知道?” 祝子皋也很纳闷,“他家我也去过,没见过他学中医啊。” 王良栋道,“等会下课抓他拷问拷问。” 祝子皋点头,“必须拷问。” 大概过去了三四分钟,杨鑫看完了陶源的双手脉象后,便开始对他进行问诊。 中医看病讲究四诊参合,也就是望闻问切。 望是望气色,闻是听声息,问是问症状,切是看脉象。 单独用一诊,很容易导致医者误判,哪怕是临床经验极其丰富的老中医,也不敢说就把个脉,或者看看患者气色,便能够确定他得了什么病。 中医是门办案医学。 它需要医生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抽丝剥茧,去还原患者的病因和病机,也就是患者为什么会有这些个症状,原因是什么,知道了病因,接下来就得去寻找病机,因为很多患者的病因相同,但症状却表现不一,这里就是病机有所变化。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一种机理。 比如两个患者都是风寒感冒,但一个体质偏胖,一个体质偏瘦,或者一个在春天,一个在秋天,甚至地域上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等等,患者的体质差异,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就会造成的病机也不尽相同。 所以,只有准确的辨证出病因和病机,医者才能对症下药。 这也是中医所谓的千人千方。 “老师,最近这几年夜尿是不是有点频繁?” 杨鑫这话一出,陶源顿时倒吸一口凉气,然后干巴巴地咽了下口水。 好家伙,你这一把脉,我隐私全没了。 说实在的,如果面前是个医院的医生,陶源肯定没啥心理负担,立刻就承认下来。 毕竟治病要紧,医院里的医生也不会到处瞎说。 可杨鑫不同,那是他学生啊,万一杨鑫说漏嘴了怎么办? 他这个老师还要面子不要? 这该死的好奇心! 陶源很想跟杨鑫说能不能就当无事发生,但眼下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也还好吧……”陶源回答的完全没有底气,而这也只能是他最后的倔强。 得到这个回答,杨鑫基本就摸清楚了陶源的心理状态。 也是,自己现在还是个学生,估摸着他一开始也没想着自己把脉能够看出他的问题。 “您别紧张,身体没什么大碍,不论男女,过了四十岁这方面多少都会有点问题。”杨鑫道。 哦? 大家都一样啊。 那就没事了。 陶源身板不自觉地挺直,作为男人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确实是还好。” 杨鑫抿嘴,也不打破,像这种全身上下哪都软,就嘴最硬的患者,他见得太多了。 反正只要不耽误诊断,他也从来不跟这些人犟。 作为医生,除了要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病外,还得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有些患者,明明没问题,但他非说自己有,那就顺从他,给他开点桂枝汤回去喝,这样一来,他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哪怕桂枝汤不是用来治疗心理上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也算是对症。 再加上桂枝汤还能提高一下人体的免疫力,起到预防感冒的效果,若是处在换季时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所以,医生看病,一定要学会变通。 当患者跟你犟的时候,你跟他对抗就落了下乘。 “大便呢,一天几次,会不会有便秘的情况?”杨鑫接着问。 陶源正色几分,“便秘偶尔会有,几次的话,不太固定,有时候一天一次,有时候一天好几次。” 杨鑫又问,“有没有头痛的情况,有时候痛的厉害会到牙齿这里?” 嘶~这是在我家装了监控? 陶源又咽了下口水。 他现在已经不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看待杨鑫了。 真的太准了。 这三个问题一出,基本上全中。 “咳咳……确实是有。”陶源发现自己的嗓子居然有点干,面对自己的学生,竟然还紧张起来了。 杨鑫颔首,“那平时有没有耳鸣的情况发生?” 这个问题,陶源深有感触,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总感觉耳朵边上有响声,所以便脱口而出,“有。” 问到这,杨鑫基本能判断陶源的情况了。 把脉时他就发现陶源有点肾气不足,再加上他吹哨子的时候,似乎气力不够,舌根处还泛白,毫无疑问,肾虚了。 但光知道肾虚不行,还得分清楚到底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又或者是肾阴阳两虚。 判断肾阳虚有几种,杨鑫选的是头痛入齿,人之所以牙齿痛,是因为过多的肾阳跑上来了,也就是现代医学说的发炎,肾阳跑掉之后,肾脏里面的阳就少了,所以阳虚。 肾阳有固摄之能,尿频尿不尽,便是肾阳少了,无法固阴。 阳虚日久,肾阳始终得不到补充,身体为了维持平衡,就得把肾阴给耗散出去,这个时候肾阳虚就会朝着肾阴阳两虚的状态发展。 陶源目前就是这个情况,因为耳鸣就是肾阴虚的表现。 不过在没有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前,肾阴阳两虚都比较好调理,陶源的情况对他来说并不复杂,只是现在他有一个问题。 身为高中生的他,可没有行医资格证,也就是说在没有处方权的情况下,私自给人开药方,不管出不出问题,他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等等,我为什么会这么主动? 当反应过来这个问题后,杨鑫忽然发现,无论是刚才九班的那个学生,还是面前的陶源,他似乎都在用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去对待,就好像给他们急救、看病,本来就是自己的工作一样。 重生了还带着职业病过来,杨鑫的表情立刻变得古怪起来。 可这个反应落在陶源的眼里,就着实是有点吓人了。 这都把问题说的透透的了,怎么临了不作声了,难不成我小命不保? 陶源忐忑道,“杨鑫,你倒是说句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