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修成佛

正文卷 第二百一十章 发愿三境

修成佛 偷看书的懒猫 6245 2024-05-29 02:51
  www.xbiqugu.la看着手上薄薄的油纸,慧觉却是忽然笑了起来。  他仰天大笑,笑得开心。  他的笑声,甚至将周围的路人都吓了一跳。  他们一个个都是用有些惊慌和不知所措的眼神看向慧觉。  但慧觉并不在意。  他只是将油纸小心翼翼的折好,然后收进了自己的衣袖里面。  慧觉曾经很多次想过。  自己的母亲到底在做什么。  她是不是健在。  她是不是过着幸福的生活。  那个辜负她的男人到底有没有回来找她。  亦或者,她现在已经像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所叙说的乐师一样,已经被某个官宦富商买下,成为了别人的妾室。  或许,还有着什么更加悲惨的遭遇。  现在,这个答案他得到了。  这样,就足够了。  斩断了六根,明见了本性。  如果说,离开邙山的慧觉是走上了一个起点的话。  那么现在的慧觉,就是从那个起点,走到了终点,同时又回到了起点。  求佛,求佛,佛在何处。  灵山又在何处。  明我见性之时,佛又何须再求。  因为,我便是佛,佛便是我。  灵山,只在我心中。  立志三境界,求、修、给。  发愿三境界,发愿、行愿、无愿。  如果说,立志,便是走入心宗的佛门,心中有了渴望普渡众生的心愿。  那么发愿,便是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然后让自己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而行愿,便是这个努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之中,不知不觉的,其实便等于在渡救众生,同时也是在历练自己。  无愿,并不是说没有了大愿。  而是说,在行愿的过程之中,已经没有了迷惑,明悟了自己的本心。  达到了明了的境界。  所谓明我见性。  此时此刻,慧觉便就是已经走到了无愿的境界。  用简单的话来说,他终于,开窍了。  这是一个终点。  而这同时,又是一个起点。  他在明悟无愿境界的同时,也站在了精进的境界上。  而且,这一刻,慧觉忽然也明白了。  自己以前,将心宗四大行,对等于四果境界,是错误的。  四果的境界,只是用来衡量佛法和神通的境界。  却并不适用于心灵的修为。  四大行,就是四大行。  神通是神通,不可并列而论。  大笑之后,慧觉重新回复平和的目光朝着周围看了看,然后双掌合十,念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  “小僧失礼了。”  话语落下,他的身影便从原地凭空消失了。  “没了?!”  “真的没了?!”  “和尚不见了!”  街上的行人和路边的商户看着消失的慧觉,一个个顿时全部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的目光忍不住的四处寻觅,却哪里能够找到慧觉的身影。  慧觉的身影凭空消失,再出现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原县县衙的大门口。  原县县衙大门敞开。  两个差役守着大门,大门的右边,放着一口登闻鼓。  这一面登闻鼓,就是用来给百姓击鼓鸣冤。  只不过登闻鼓,不是随便可以敲的。  前周朝,就有规定。  衙门的登闻鼓,不得擅自敲响。  但是鼓声一响,不管县令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立刻身着官服,进行升堂。  只不过,前朝规定,敲击登闻鼓者,不管有理无理,首先杖责三十。  皇宫之中,同样也有一口登闻鼓。  登闻鼓一响,天子都得立刻上朝。  但敲击登闻鼓,只有敌军围城,或者太子薨没,这样的情况,才可以敲击。  若是有大臣死谏,同样也可以敲击登闻鼓。  但鼓声一响,不管天子听不听从你的谏言,敲击登闻鼓的大臣,都只有以死谢罪。  这也算是前朝比较不仁道的地方。  相比于前朝,律法严苛的大秦,反而在这方面没有那么严苛。  大秦百姓,府衙之外,敲击登闻鼓者,若是有冤情诉者,无罪。若是无事狭戏者,杖八十,充没为奴。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秦律法,在这一点上面,反而显得有些人性化。  而在朝廷之中,却是取消了登闻鼓。  只是在咸阳帝宫之中,上朝的麒麟宫外,有一口麒麟钟。  这一口麒麟钟也不是凡物。  传闻这麒麟钟的钟声一响,可以遍传咸阳全城。  始皇帝有规定,后事皇帝,除非重病,外训、亲征,否则的话,必须日日临朝。  麒麟钟敲两次。  第一次敲,乃是在寅时,和早上开城门的时间是一样的。  麒麟钟敲第一声,便意味着皇帝和上朝的大臣,必须起来,准备上朝了。  麒麟钟敲第二声,是在卯时。  这一声钟敲响,早朝就正式开始了。  同时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点卯。  查看是否有官员缺席、迟到、病假。  这些都是要记录在案的。  大秦律法,相比于前周朝的律法,却是严苛了很多。  这种严格,不仅仅只是体现在针对百姓。  包括作为上位接阶级的皇帝、大臣们统统都受到了严格的制约。  慧觉看了看登闻鼓,目光随即又收了回来。  他虽然有要事求见原县县令,却也没有必要敲击登闻鼓。  事实上,在慧觉来到原县县衙门口的时候,站在大门口值守的两个差役,也早已经留意到了慧觉的到来。  “敢问小师傅可是有事?”  门口两个差役之中的一人朝着慧觉抱拳问道。  “正是。”  慧觉点点头。  “小僧慧觉,奉州府之命而来,求见原县县令大人。”  “州府来人?!”  听到慧觉的话语,两个差役微微一惊,立时相互对视一眼,随后之前开口的那人再次朝着慧觉说道,  “师傅请稍等片刻,在下立刻前进通传!”  这一次,他说话的语气,都明显恭敬了起来。  这么说着,他旋即赶紧转身跑进了县衙之中。  此人进去之后,剩下的一名差役也是朝着慧觉拱手一礼,然后说道,  “师傅莫怪,来人通传,这是县衙的规矩,我们两兄弟不敢做主,还望师傅不要怪罪。”  “哪里的话。”  慧觉微微颔首,这样说道。  在原县县衙的门口,慧觉并没有等太久,很快的,之前进入县衙的差役就回来了。  和他一起出来的,还有一群人。  他们匆匆忙忙出来,其中为首的一人,身着县令官服,显然不正是原县县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