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国鼎立
金阳国使臣启程来大燕国的消息,在一天傍晚传进了皇宫,传进了大燕国皇帝夜坤龙的耳朵里面了。- 收到了这个消息,皇帝自然就召集了大臣们,还有各位皇子一起进宫商量对策,夜凌天也无所避免。 那个时候的夜凌天已经准备就寝了,但是皇宫里面的圣旨已经到了战王府。 “发生了什么事?”夜凌天和云纤韩一身亵衣,被宫里面来的那个火急火燎的太监给吓了一跳。 云纤韩穿着亵衣,不方便见客,所以夜凌天披了一件衣服就走了出去。 不久,夜凌天回来了之后就开始换衣服,云纤韩不禁奇怪的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云纤韩不知道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非得大晚上的进宫商量,只不过,云纤韩看着夜凌天那一脸镇静,完全不见丝毫意外的神色,所以云纤韩她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夜凌天根本就是早就知道了到底发生什么事,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怪不得,今天晚上会跑到自己的房间,美名其曰和自己聊天,原来他是在这里等着宫里的圣旨。 “金阳国使者出使大燕,来意不明。”夜凌天换上了王爷正装,简短的给云纤韩解释了一下。 夜凌天相信,云纤韩那般聪慧,肯定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果然,夜凌天的话虽然简短,但是云纤韩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如今的整个大陆,三国鼎立,金阳国财富雄厚,大燕国骁勇善战,而剩下的一个东陵国,则是一个“药国”,因为东陵国的人最擅长于炼药,整个大陆,最高级的炼药师就是在东陵国。 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东陵国在整个大陆上成为了最尊贵的存在,尽管东陵国处于大陆的最东边,人稀地窄,物产气候等条件也不好,但是,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过得比较富裕和自在,原因就在于炼药师。 但是,这俗话说得好,分久必合,久合必分,这三个国家保持和平的状态也已经够久的了,现在,总要有一个国家先站出来打破如今的这个局面。 那么现在金阳国的太子来访,其中到底有何深意,谁都不得而知,也难怪大燕国皇帝夜坤龙会如此焦急的将夜凌天他们召进宫了。 “好了,那你早点休息,今晚估计我会回来得很晚。”云纤韩思索的时候,夜凌天已经换了衣服,准备进宫了,不过在离开之前,他还不忘嘱咐云纤韩。 “嗯……”云纤韩微微一笑,算是点头答应,然后夜凌天转身离开,云纤韩看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 蓦然,云纤韩忽然间觉得,她和夜凌天的状态似乎就像那老夫老妻一般,平淡而温馨。 “呵……什么时候,我也变得这般多愁善感了。”反应过来自己在想些什么的云纤韩,不禁懊恼的拍了一下头,然后走向床榻去了。 夜深人静,鸟虫皆寂,然而,大燕国皇宫之中却依旧灯火通明…… 金銮殿,皇上处理政务的地方,此时,皇帝夜坤龙一身龙袍坐在龙椅之上,下方站着几个人,有太子夜夜凌云,战王夜凌天,还有朝中的多位大臣。 他们被皇上连夜召进宫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所谓何事,可是,除了夜凌天之外,夜夜凌云似乎对此事也不怎么意外,好像已经提前知道了似的。 “朕接到最新消息,金阳国的太子已经启程前来我大燕国,过几日,应该就会有使臣快马加鞭送来书信,各位爱卿对此事怎么看啊。” 夜坤龙坐在龙椅之上,如果他不开口说话,那他的存在感就很低很低,可是,只要他开口了,那他身上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就会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发,给人一种不敢对视的感觉。 夜坤龙说出来的这些话很平静,虽然他内心焦急,可是,脸上却平静无常,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影响。 但是,听了夜坤龙的话之后,下面的那些大臣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了惊恐,猜疑,疑惑等等神色。 “金阳国太子来访?” “不请自来,肯定来者不善……” “是啊是啊……” “金阳国太子出使我大燕国,必有所图……” “那可怎么办啊……” 下面的大臣就好像是炸开了锅,无视皇上的存在,就开始交流起来了。 “咳咳咳……”夜坤龙看着下面的这些人都只会说一些废话,他的眼里闪过一抹不满,所以将手放在嘴下用力的咳了几声。 被皇上的咳嗽声给打断了的众人,看到了皇上那不悦的神色,每个人都低下了头,不敢在说话了。 “怎么,难道各位爱卿就没有什么想法吗?”这下,皇上的怒气更重了,说完了这句话之后,他看到了那些大臣的头低的不能再低了。 “砰……”夜坤龙一气之下,将桌子上的奏折给全部扫到了地上,“真是一群废物,俗话说,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可是你们呢,遇见了事情只会沉默,你们说,朝廷养着你们这帮废物有什么用……” “皇上息怒……”感受到了皇上的怒气,那一抹天子之威,让他们每个人的头上不禁渗出一抹冷汗,所以,每个人都跪在了地上瑟瑟发抖着。 “父皇请息怒。”夜夜凌云看着夜坤龙已经处于怒气之中了,他上前一步,冲着皇上躬身说道,“这次金阳国太子来访,儿臣有一些看法。” “你说。”夜坤龙看着终于有人愿意站出来了,他呼吸了几口气,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怒气。 “儿臣认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阳国,东陵国,还有咱们大燕国维持和平状态已经有几百年了,现在,金阳国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三个国家表面虽然是一副和谐的样子,可是,内地里早已经是暗潮涌动,势如水火了,但是,就在如今的这个情况之下,金阳国太子居然还要来我国做客,就算他没有所图,那也是来者不善。” 太子作为大燕国的储君,对这些治国之道一直有所研究,因此,遇见这种问题,他依旧能够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