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身边的明教高层皆怂恿道。有的是因为不知实情,觉得朝廷不公。 而知晓内情的,也不敢实说,只得随波逐流。 “教主!你要为我儿子报仇啊,老婆子在府衙外面看见他们将我儿子的尸体用车子推了出来。”一位老妇人一瘸一拐的冲进房间,外面的教众见其年龄太大,也不敢阻拦。 这个老妇人方腊认识,每次家里那只老母鸡下蛋,她自己舍不得吃,给儿子吃一个,下一个便会送给方腊。 方腊一开始还推辞,却抵不住老人的热情,便将这份感激一直铭记于心。 眼前这位老妇人浑身上下都是淤青,头发都被人硬生生扯掉了一大片,鸡蛋唾沫各种污秽之物涂满全身。 方腊双眼怒睁,虎目含泪,双手将老妇人匡扶住,转头左右四顾,带着一丝丝哭腔对着众人怒吼道:“谁干的!” 众人面面相觑,敞开的大门外一名教众喊道:“教主,这是府衙外的百姓们弄的,要不是我们赶紧把大娘送走,估计得出人命啊。 这些本地人和官府一个样,根本就不把咱们当人看啊。” 方腊气得浑身颤抖,对着老妇人强颜欢笑道:“大娘,您别难过,先回家休息,以后我就是你儿子,给您养老送终,您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十三。” “十三……”老妇人使劲的点着头,泪水沿着皱纹弯弯曲曲的流下,想要放声大哭,却又不想让眼前人儿为自己操心,只得将上下嘴唇仅仅并拢。 方腊头颅微微仰了一下,使劲眨了眨眼,防止眼泪留下。 也不嫌脏,抱了抱老妇人,用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温柔的安慰道:“娘,您先回家休息,十三把事情办完再回来寻你。” 两人分开,老妇人用力的握了握方腊的手,不舍道:“好好好,十三你可要注意安全,娘在家……等你回来。” 见教众将老妇人搀扶着离去,方腊紧紧握着拳头,指甲深深的嵌进肉里,嘶哑着嗓子喊道:“咱们反了。” “反了!” “反了!” …… 杭州城陷入暴乱之中,到处都是打砸抢烧,教众们拼命释放着这些年来所有的委屈,不公。 官府沦为一座废墟,张守斌一家被丧心病狂的教众杀害,下属官吏们也没有几个能幸免。 事态已经控制不住了,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只会越来越严重,覆水难收。 仇富自古以来都是人的劣根性。特别是穷人一旦没有律法束缚的时候。 已经杀红了眼的教众们,不可避免的将目光移至富贵家庭。 而受到迫害的百姓们,有些忍气吞声,有些奋起抵抗,有些则同流合污。 很多人为了不被伤害,而选择去伤害他人。明教的队伍愈发庞大,仿佛滚雪球一般,数天时间便突破三万。 富庶安康的杭州,已经化为人间炼狱,人性的光辉已经泯灭。 杭州城渐渐满足不了暴民们的欲望,明教教众开始将目光移向附近的城镇,整个江南都岌岌可危。 方腊已经劝不住了,手下的法王散人虽伤不了他,却也不惧他。明教总舵内空荡荡的,只剩曾经同为禁军出身的光明右使范辰砂还听命于他。 “范右使,这本乾坤大挪移是曾经陛下赐予本教主的,只传了六层,我将对第七层的设想也写了下来。 希望后人能有天纵之才将其补全。 你将其带上,领着明教的老弱妇孺逃命去吧,朝廷定然会派大军前来征讨。 这次是我的错,让明教走上了不归路,他们都疯了。”方腊一脸郑重的将整理成册的乾坤大挪移交予范辰砂。 范辰砂接过秘籍,犹豫道:“教主,要不你也一起走吧。” 方腊摇了摇头道:“此事因我而起,无论如何我也是明教教主,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教众之前。 以后,你要好好带领明教,不要怪朝廷,切记明教宗旨,自强不息,一切都要为我汉人百姓考虑。” 范辰砂单膝跪地,右手掌贴着胸口,低头承诺道:“属下遵命,定好好带领明教走上正途。” …… 开封府提刑司,黄裳收到张守斌的文书,立马整装前往皇宫面见花葵。 “这群畜牲,前线将士为大宋拼死征战,他们居然残害将士家属。这该死的方腊狗贼。 黄裳,你带领提刑司和六扇门下属捕快前去将明教教主方腊以及一众带头人士的头颅给朕摘了。 至于那些明教教众,大都是良善百姓,只是受人蒙蔽。更何况法不责众,只要他们不再闹事,警告一番便可。 还有,此事不可外传,若是让边境将士们知晓,怕是会扰乱军心。”花葵看着眼前的文书,心中气极。 黄裳一脸郑重道:“陛下放心,老臣这就即刻前往杭州。” 启明星在广漠的天幕上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在高空的明灯。 黄裳率领着提刑司与六扇门的捕快由开封府疾行赶往杭州。 就在黄裳等人出发五个时辰后,一封加急奏则直达皇宫。此时花葵已经上完早朝,回到御书房批改奏则。 杨戬将杭州传来的加急奏则放在桌上,小心翼翼道:“陛下,这是杭州传来的加急奏则。” 花葵一听是加急奏则,心中略微不安,赶紧将奏则打开。待将奏则看完,花葵银牙紧咬。 “好大的胆子,他们怎么敢如此,就不怕朕要了他们的脑袋么。”花葵颤抖着手,愤怒之下,一把将奏则撕的粉碎。 猛地转过头,手指指着离自己最近的杨戬吩咐道:“你,给朕率两万禁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杭州剿灭叛贼。办好了有赏,办不好的话,你就在杭州给那些冤魂守灵。” 杨戬一听可以领兵,接触实权,心中大喜,尖声道:“陛下放心,奴婢誓死不负陛下所托。” 不一会,两万皇城禁军护卫,由杨戬带领,前往杭州平定叛乱。杨戬怀中还有一份圣旨写道:明教教众一个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