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军事战略
“我们先说军事方面,我的第一个计划便是保证目前疆域的情况下,明年开春,往西拿下乾国,燕国,越国,接着吞并其余几个小国,并且抗住景国以及梁国进犯的可能,将我们目前的领地范围扩大五到十倍。” 杨不归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这些计划杨不归没有跟其他人说过,所以这些人都不知道,但是杨不归开口的第一句就将他们震住了。 但是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些人又觉得,其实完全可以做到,乾国、燕国、越国与辰国接壤,版图疆域都差不多。 而乾国单单纪灵一人便可拿下,一旦吞并了乾国,辰国也就开始滚起了雪球,疆域版图必定会极速扩张 对此,杨不归也有着极大的信心。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些打下来的疆域如何治理,凭借朝堂上这些平庸之辈,他可不认为能管理好这么大的国家。 下首鸦雀无声,杨不归提高了声音:“一旦我们攻下必然要面对景国与梁国,诸位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 景国和梁国可是两个庞然大物,传闻里面谋士如云,猛将如云。 这两个国家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把辰国、乾国连同几个小国家包围在里面。 他们周边这些小国家每年都需要上供,所以帝国一年收入很大程度都入了两大帝国腰包。 至于为什么不吞并他们几个国家,一来他们几个国家上下一心,互为盟国。 就以乾国而言,若不是于良,恐怕他们的野心根本滋生不起来。 二来,很有可能,他们这些国家对景国与梁国可有可无,毕竟无论是辰国还是燕国,或是乾国都算处于穷山恶水之地。 就以辰国而言,从那简陋的种植物和极其稀少的家禽就可以看出来。 最主要的原因,很有可能便是景国和梁国都不可能任由一方吞噬。 毕竟无论哪一方吞噬,都意味着一方实力的暴涨。 虽说早有计划,可杨不归还想听听众人的看法,再怎么缜密的计划,也可以找出漏洞。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他也希望这些人能有点作用,找出一些纰漏。 “陛下!我认为景国和梁国对我们毫无威胁。” 下首一文官出列,他是刚刚自国子监出来的弟子,对他们而言,如今可是最好的机会,一旦入了杨不归法眼,必定能够节节高升。 “我们可以派遣使臣向出使景国和梁国,提高每年供奉,抓住这个机会,以鲸吞之势快速拿下周边几个国家。” “景国和梁国向来不对付,他们一直相互猜忌,一旦景国插手,我们便可向梁国求援,一旦梁国插手,我们便可向景国求援。” 青年飞快的说着,一脸上意气风发。 杨不归点点头,倒是没想到这位让他刮目相看:“不错,可以一试,你叫什么名字?” “陛下,小人黄璧,为新任内阁中书。” 黄壁闻言大喜。 国子监乃是辰国最高学府,一旦入了国子监,日后必能做官。 是以很多国子监的学生,都渴望建功立业,黄壁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得到陛下的赞誉,他心中极为振奋,大有实现心中的抱负后的酣畅淋漓。 “陛下!臣有异议。” 下首一位面容清廋的老者站了出来。 “陛下,景国和梁国都是个庞然大物,必然不会任由我们对其他国家动手,此举无异于火中取粟,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他跪在杨不归面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还请陛下三思!” “怕什么,他要是敢来我们这里,纪灵将军会让他们有来无回,将军打出去的名号也不是吃素的,梁国和景国就是两只吸血鬼,若是再被他们这样剥削下去,我们什么气时候才能站起来。”黄壁很直接的开口道。 虽然话语粗鄙,却一针见血。 无论是辰国还是燕国,都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太过贫瘠,本身就难以发展。 若一直如此,不知变通,根本不可能满足杨不归的野心。 “陛下,我同意黄壁大人的意见。” 武将行列,新提拔到都城的范铁林于跟着出列,躬身开口道:“与景国与梁国而言,即使我们统一周边国家,也不会被他们放在眼里,刘大人多虑了。” 开疆拓土,青史留名,对很多人而言,都是难以抵御的诱惑。 富贵险中求,更惶恐一个国家,冒点险也是值得的。 “很好!就这样办吧。”杨不归点头,算是认可了黄壁的计谋。 杨不归开口,他们也知道多说无益,一直以来,杨不归虽然年幼,可却刚愎自用,行事霸道。 他的命令,根本不容他们拒绝。 实则杨不归自身也在发苦,他底下这些文臣武将,根本没有一个可堪一用。 于正伟和林博生虽然忠心于他,也略通一些谋略,可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早已没有了热血。 只求安稳,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冒险。 所以今日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会提出来,一个个老神在在,只要杨不归点头,他们就跟在杨不归后面。 不过今日发现黄壁这一人才,倒也是一件可堪欣慰的事。 军事方面,列为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杨不归又开口询问了一遍。将军,我们要扩军吗?”纪灵出列,躬身开口问道。 “不用,我们的人口养活我们现在的军队已经是极限了,况且今年天灾不断,贸然扩军,恐怕我辰国百姓熬不过这个冬天。” 杨不归摇了摇头:“当然,如果我们拿下乾国,燕国以及越国的话,到时候因为地盘的扩大,我们可能会扩军。” “陛下圣明!”纪灵立刻点了点头,回到队伍之中。 “还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吗?”杨不归端坐龙椅,扫视所有人一眼。 这一次没有人说话了,其实之前如果不是杨不归询问,他们也不会说话的,军事这方面除非必要,或者杨不归吩咐,否则的话没有人会随便插话。 因为军队他们都清楚,没有哪个统治者喜欢下面的人胡乱插手的,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的禁脔。 更惶恐他们早已把杨不归视为洪水猛兽,朝中消失的一大半臣子就是血淋淋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