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神庭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太安城中的他们

神庭 司天小神仙 12950 2024-05-25 12:18
  太安城。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整座太安城就变了天。  太子李雍和起兵谋逆,欲要行弑君杀弟之事,被皇子李济民斩杀于玄武门前。  这是不久前从那座巍峨恢宏的皇城中传出来的消息。  大梁储君消失不见,作为大梁皇室一国之君的李汤总要给百姓一个交代。  这道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就在太安城的街头小巷中引起了滔天巨浪。  有人说身为储君的李雍和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既然已经坐稳了东宫之位,那只要再熬几年等到当今的陛下退位,那他就可以顺利登基大宝,届时只是一个被分封出京城的亲王,根本就不足为惧。  也有人说觉得此事很有蹊跷,身为太子的李雍和又不是傻子,皇位明明已经唾手可得,又为何行这种人神共愤之事?  甚至在这座天下首善之城的太安城中还有这样的流传,“太子李雍和是被李济民兵变杀害于玄武门前”。  不过这则传言很快就被人鄙夷唾弃,犹如石沉大海看似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秦王李济民的性情为人整座太安城的百姓皆是有目共睹,虽说先前传出他被分封离京的消息,大半太安城的百姓纷纷表示不敢相信此事。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今陛下的三位皇子中,除去已经起兵以下犯上的皇子李景凉外,二皇子李济民无疑是最合适坐龙椅的人。  至于太子李雍和,无非是占了身为嫡长子的便宜。  不过眼下既然他自寻死路,梁国百姓自然乐见其成,甚至曾有人当中调侃已死的李雍和是自作自受。  虽然李济民如今已经正式辅佐当今陛下处理朝中事务,但那座金碧辉煌的东宫始终是空荡荡的。  虽然朝中也有大臣进言“既然秦王殿下已经处理政务,那理该入主东宫,否则在天下人看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但身为当事人的李济民却始终没有松口,每每谈及此事他都是笑而不语。  所以秦王府一直还是那座秦王府,而太子府随着李雍和的身死已经是树倒猢狲散,早已经面目全非。  自从李雍和死后,原本的太子一党分崩离析,朝中大臣皆是见风使舵改弦更张,转投到了秦王李济民的麾下。  那座原本门可罗雀的秦王府如今也朝中官员络绎不绝纷至沓来。  但除了最早跟随在李济民身边的兵刑两部朝臣之外,李济民从未再让任何一人踏入过秦王府的那座梧桐院。  每每待客李济民也只会安排在前堂。  当然,除兵刑两部的官员外,还有一介布衣能够自由进出梧桐院。  秦王府的人称呼他为房先生。  一个尚且不足而立之年的年轻书生。  秦王府,梧桐院内。  如今已经站在权力巅峰的李济民只身一人站在了梧桐树下。  “殿下,房先生来了。”一身轻便甲胄的秦鸾走到他身后,恭敬地说道。  李济民闻声点点头,摆摆手,示意道:“让他进来。”  随着秦鸾的离去,很快就有一道青袍人影踱步走进了院中。  “见过秦王殿下。”身形依旧那般单薄的房玄策躬身行礼道。  身着锦衣腰饰玉佩的李济民将其搀扶起身,笑吟吟地说道:“玄策,我之前就说过你我之间可免除这般繁文缛节。”  直起身来的房玄策闻言淡淡一笑。  古往今来就不曾有听说过可以免行君臣之礼的。  即便是有,当君王的可以说,但做臣子的却不能够信。  “平日里让你多穿些衣物,可玄策你就是不听,每每都是一件单薄的青袍,过会我就让秦大哥将些棉衣送到你房间去。”李济民一边略微责备着一边解下自己身上的锦裘披到房玄策的肩上。  房玄策没有拒绝,只是淡淡说道:“谢过殿下。”  “外边风凉,里边说。”说着李济民便拖着房玄策往书房内走去。  根本就不给后者说话的机会。  “殿下,我这番前来是因为在城中听到了一些对您不利的传言。”房玄策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济民闻言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指了指那堆堆放在书桌上整整齐齐的章册,说道:“我知道你要说是什么,在你来之前天策卫那边已经都同我汇禀过了。”  房玄策点点头,“所以殿下想怎么处置此事?”  “你觉得呢?”李济民并没有开口,而是又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他,反问道。  房玄策沉吟了片刻,给出李济民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杀。”  听到这一个“杀”字的李济民抬眸看着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房家雏凤,眸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会从他口中听到这样一个杀伐果断的答案。  “此事绝对有人在幕后推动,但好在殿下平日里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于这种空穴来风的坊间传闻并没有人会信以为真。”房玄策解释道:“不过很难保证在这之后幕后之人不会再有所动作。”  “所以房玄策认为站在此事背后的不管是李雍和的党羽还是李景凉的残部,绝对不能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听到房玄策这般解释的李济民没有立即开口,而是抿了抿嘴角。  若是放在初入秦王府的房玄策身上,他是绝对说不出这种斩草除根的话来的。  现在的房玄策不再感情用事,比之先前更是多了份果断的杀伐之气。  这让李济民很是刮目相看。  “我已经让尉迟将军去处理这件事了。”李济民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房玄策闻言轻嗯一声,点点头。  既然李济民已经做出了兵变杀兄之事,那青史之上就绝对不能够有所记载。  特别是像李济民这般要成为一代千古名君之人,在那流传后世的史册上,更容不得有半点污点。  等到李济民率先坐下身来后,他指了指身旁的座位,打趣道:“站着做什么,还非得让我请你不成?”  房玄策闻言哑然失笑,这才毕恭毕敬地坐了下来。  “最近朝堂上不断有朝臣想要举荐你入仕,三省六部之中更有大臣提到了当年你与我妹妹的那桩婚事,玄策,你怎么看?”李济民笑吟吟地问道。  当年房家的冤屈已经被彻底洗刷,甚至当今陛下还特意为此下了“罪己诏”,所以虽然如今房家只剩下了房玄策一人,但没有人会怀疑年幼之时便名动京城的房家雏凤不能够重振房家门楣。  房玄策淡淡一笑,“殿下应该清楚我之所以能够走进那些朝中重臣的眼中只是因为殿下,他们在陛下面前举荐我也只是为了贴合殿下你的心意。”  “至于太平公主,殿下更清楚她的心思,她只是把我当成了朋友,并非是意中人。”  李画扇所钟意之人,远在蜀地。  房玄策说到这后顿了顿,然后又继续说道:“我会参加来年的科举。”  李济民听到他这般说,神色复杂地点点头。  之后书房内便是两两无言。  虽然房玄策刚才已经提到了某人,但也仅仅止步于提及。  “对了,有他的消息吗?”李济民终于是话锋一转,冷不丁地问道。  虽然他没有提及名字,但他知道房玄策肯定清楚自己所问的是谁。  房玄策闻言摇摇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天霜山距离太安城甚远,他一时半会没有消息传来也是正常。”李济民宽慰说道:“你放心,我已经吩咐秦大哥,只要蜀地那边有什么动静,立马会百里加急传信会太安城。”  其实李济民要远比房玄策更担心此时隋便的安危。  他已经将李雍和铲除,虽然尚未入主东宫,但也已经有太子之实,眼下更是行太子监国,所以说只要没有意外,不久以后父皇退位让贤,他李济民就会登基大宝,继承大统。  当然,他所担心的那个意外就是天霜山。  隋便真能够荡平天霜山,那后者便不会再对他造成任何威胁,他就可以坐稳大梁皇帝之位。  可若是隋便失败了,那等天霜山回过神来后就是对自己下手。  眼下李雍和已死,他李济民是大梁皇室唯一的正统,天霜山多半会承认自己的身份,但在那之后他就要沦为山上统治山下世俗王朝的傀儡,像父皇李汤,像李雍和那般。  可若是要让自己起身反抗天霜山,说实话,李济民不是不敢,而是不想将大梁的百姓再度拖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  况且他也清楚,以大梁现在的国力,想要战胜天霜山,不说痴心妄想也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所以不管是他还是他的父皇,都把宝压在了隋便的身上。  “殿下,假若,我是说假若隋便失败了,天霜山卷土重来,你会如何?”房玄策沉声问道。  李济民闻言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你觉得本王该如何?又会如何?”  这两个问题若是放在如今三省六部任意一朝臣身上,哪怕单独拎出来一个问题,只怕他们现在也已经胆战心慌栗栗危惧了。  房玄策抬眸正色看着李济民,道:“若真有那么一天,或许隋便已经死了。”  “房玄策不敢左右殿下的任何决策,仅是想让殿下记住,隋便是为何而死的。”  李济民看着郑重其事的房玄策,沉吟了许久后这才微微点头,“放心,他隋便能做的事我李济民同样也可以。”  ...  太安城皇城中。  养心殿内。  偌大的宫殿之内仅有李汤与董和两人。  两人是君臣,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半个朋友。  这当然不是董幼宰的臆想揣测,而是今日听宣进宫后身为皇帝的李汤在屏退四下后亲口同他说的。  当时在听到坐在皇位上的皇帝陛下这般说后,董和在震惊之时更是赶忙跪地叩首,惶恐不安地说道,“老臣不敢”。  李汤见此淡淡一笑,然后只是让他起来说话。  董和闻言又缓缓从地上站起身来,不知道此时该如何开口。  李汤见到今日表现如此拘谨的董和,笑而不语,他清楚大概是刚才的那番话吓到这位大梁的上都护府副都护大人了。  也对,历朝历代的皇帝哪有像自己一样会对臣子说出“称兄道弟”的话的。  李汤起身慢慢走下台阶,然后在最后那阶台阶处止住了脚步,然后在董和目瞪口呆之下一屁股坐了下来。  “坐在上面我端着架子累你仰着脖子估计也好受不到哪去。”李汤长舒一口气,说道:“索性就坐在这吧。”  随后他看向董和,笑眯眯地问道:“董大人,你不会是想让朕这般仰着脖子看你吧?”  因为此时李汤坐在了最后一阶台阶上,而董和又是站着的,所以李汤看向董和时是需要微微抬首的。  董和闻言赶忙跪下身来,刚要开口请罪,就被李汤打断道:“谁让你跪着了,来,到这边来坐。”  说完他还轻轻拍了拍身边的那处台阶。  这位历经风云诡谲官场数十载的上都护府副都护闻言缓缓抬头,面露疑惑之色。  即便是以他的官场阅历都不清楚这位当今的皇帝陛下究竟是怎么个心思。  不过不敢违抗君命的他还是重新站起身来,然后在李汤的注视下脚步略显沉重地拾级而上。  在他站在李汤身旁,神色拘谨地轻敛官袍,然后小心翼翼地坐下身来。  他还是第一次像现在这般距离大梁皇帝这般近。  “其实你不用这么紧张,今日朕宣你来并没有要紧事,只是觉得在满朝的文武百官中有些话也只能够说给你听。”李汤瞧见他搁置在膝盖上的微微攥起的双手,于是解释道。  “陛下,微臣惶恐。”董和沉声说道。  此时在官场浮沉多年的董和额头上已经密布汗珠。  因为他发现今日的大梁皇帝于自己而言是这般陌生。  “幼宰,若是朕没记错的话,你家的长子董儒林如今正在国子监吧?”李汤笑呵呵地问道。  “回陛下的话,是。”董和赶忙应道。  李汤点点头,“不错,你们董家也算是文武双全了。”  “是陛下对董家皇恩浩荡。”董和沉声说道。  李汤摆摆手,“是你们董家人自己争气而已。”  有了这番开场,董和脸上的拘谨神情也消减了几分。  “幼宰你是好福气啊,家中和睦,父慈子孝,即便是在满朝文武中也是让人艳羡不已。”李汤报以笑意地说道。  这个让人艳羡不已就要看同谁比了,比如同自己。  董和瞬间就明白皇帝陛下话里的意思了。  先是李景凉起兵逼宫篡位,后又有太子李雍和与秦王李济民手足相残于玄武门外,以李济民获胜赢下了这场夺帝之争。  如今大梁三位皇子中,也只有秦王李济民以胜利者的姿态活着了。  不论如何,三子死两子,这若是放在寻常人家,说是天塌下来也不为过。  李汤是上位者,是当今皇帝不假,当然在这层层尊贵身份之后,他还是一个为父者。  董和知道,自己此时什么都不该说,也什么都不能说。  “不管是景凉还是雍和,其实他们都算是死有余辜,也怨不得谁,朕三位皇子如今也只剩下济民了。”李汤说这番话时转头看了眼空落落明晃晃的皇位,“都是为了这张龙椅而已。”  “朕自从登基梁国大宝励精图治,到后来的讨伐大隋举国征战,再到后来天下初定改国号为大梁,最后到现在社稷安定百姓衣食无忧,朕坐在这张椅子上已经数十载了,累了,也乏了。”  空旷的大殿上,响起的是一位其实已经是年过半百老人的轻声诉语。  “陛下身体还健朗的很,切不敢这般说。”董和慌忙说道。  他大概已经猜到皇帝陛下的今日宣自己来的意思了,但他不敢说,因为这关系到整座大梁的江山社稷。  李汤揉了揉膝盖,摇摇头,“朕的身体朕最清楚不过了。”  “当初让你替天巡狩去往西洲,委实没有想到雍和会对你下杀手,所以朕还是该同你说一声对不起。”  虽然人已经死了,但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都说父债子偿天经地义,那子债父偿又何尝不是呢。  “陛下万万不可这般说,老臣惶恐不已。”董和再也顾不得其他,慌忙起身跪在李汤面前,沉声说道。  李汤见此苦笑一声,责备道:“你看看,你怎么又跪下了?赶紧起来。”  董和抿了抿嘴角,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先前两人的那番对话,已经不再像是君臣之间的谈话了。  正如李汤先前所说,如今两人不像是君臣,更像是一对多年好友。  “不过好在隋便救了你,也算是有惊无险。”李汤悠悠开口道。  “陛下,隋便他...”听到皇帝陛下提及隋便,董和欲言又止道。  当初他曾在御花园中以身家性命来保下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隋便,但他却从未想到过,自己的救命恩人竟然会是前朝太子。  所以单是这一点,董和就是死罪。  “算了,不知者无罪,更何况当初他连朕都给骗过了。”李汤摇摇头,苦笑道。  李汤没有告诉董和自己当初同隋便做得那个交易。  虽然后者对自己隐瞒了其真正身份,但从那夜太安城一战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所对付的一直都是天霜山。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没有完全欺骗自己。  “听秦王殿下说,他去了天霜山。”董和重新坐回李汤身边后,压低了嗓音说道。  李汤点点头,这件事自己早先已经从李济民口中知晓了。  其实不只是李济民,李汤自己也一直派人打听着从蜀地传回京城的消息。  他同样希望隋便能够荡平天霜山,让山上人不再沾指世俗王朝之事。  董和见李汤陷入了沉思之中,便极为识趣地没有再出声。  偌大的养心殿中,顿时没有了半点声响。  “董和,你觉得济民如今怎样?”突兀间,李汤嗓音平静地问道。  董和闻言正襟危坐,道:“回禀陛下,秦王殿下自从监国以后,政务之上没有出现过半点纰漏,三省六部的奏章也是亲自翻阅批注,勤勉图治,从善纳谏,已经有了陛下当初的风采。”  “能够让你这般称赞,看来济民做的确实很不错。”李汤面带笑意地说道。  董和连忙说道:“并非只是微臣这么说,朝中文武百官皆是对秦王殿下赞誉有加。”  李汤轻嗯一声,然后就沉默不语。  过了半晌,他才自顾自说道:“既然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陛下?”董和不解问道。  李汤一手轻轻搭在他的肩膀上,说道:“就像朕之前所说的那样,朕坐了这么多年的龙椅,累了,既然济民已经能够当此重任,那朕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董和听到这番话终于可以确认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他猜到会有这么一天,但却没有找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是已经心灰意冷还是如陛下所言是真的力不从心?  不过这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身边的这位大梁皇帝,已经有了退位的心思。  而这位一旦退位,那坐上龙椅来的就只会是秦王李济民。  “你回去可以将此事告诉济民,并且告诉他,这就是朕的意思。”李汤看向董和,沉声说道。  “陛下...”满头华发的董和站起身来,躬身说道。  李汤双手按在膝盖上慢慢撑起身子来,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神色疲倦地说道:“行了,朕不怪你。”  当董和徐徐退出养心殿后,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副都护大人后背处的官袍已经被冷汗浸透。  当养心殿殿门重新掩上的那一刹那,他才如释重负般缓缓吐出一口长气。  转过身来的他抬头看向那座巍峨的皇城城头,神情复杂,“很快这个王朝就要换主人了。”  秦王府中,房玄策已经从梧桐院中离开,其实这位被李济民许以国士待之的读书人已经很久没在秦王府住过了。  如今的他已经回到了当年房家的府邸中。  李济民走出书房,似乎是有所感应般,他扭头看向皇城的位置,双手负后,不怒自威。  如今的他已经有了君临天下的威严。  “隋便,你可别死了。”李济民轻声呢喃道:“不是为了我大梁,就算为了你们的大隋遗臣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