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171,三步走
典韦挖泥巴,赵云来和泥。 你还别说,有了这两位的加入,陈元的速度的确是大大提升了。 因为典韦和赵云都可以催动真力加速胶泥的晾干速度,不仅比自然晾干更快,而且也更加的平滑,一点裂纹都没有,简直完美。 于是这般,陈元在两天之内顺利的把一千个活字给造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这一刻是历史的飞跃,是民智开启的开端,是打破世家豪强知识垄断的开始,是中华文明大跃步的里程碑,大大的增加了华夏民族的气。 崖山之后为何汉族重新崛起,横扫蒙古? 书籍传承的力量居功至伟。 这才重新有了我华夏衣冠。 这种重要的时刻,陈元必不可能让它就在自己的府邸之中完成。 必须让所有人来鉴证。 所以,就等书院开院之日来完成这一伟大时刻。 陈元让典韦和赵云好生护持做成的这一千个活字,胆敢窥视者杀无赦。 陈元严肃的表情让典韦和赵云凛然领命,庞大的灵觉笼罩整个院子之中,一只蚂蚁都别想靠近这一千个活字。 陈元还有事情要做,那就是跟刘备和蔡邕商量书院的开院大典该怎么办。 虽然现在书院的老师和学生已经是超级豪华,可是陈元并不满足。 襄阳书院不仅要培养天才,也要培养人才,尤其是一般百姓之中的人才。 这种培养起来的人才才是刘备的嫡系,才能一心跟着刘备集团走。 至于说现在收拢的这些天才,除了一些人之外,其他人可都不好说。 当然陈元也是抱着策反这些二代们的心思收拢他们的。 能够策反最好,就算是不能策反也要让他们生出刘备不可敌的想法。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将来统一天下就可以省去很多力气和麻烦。 所以,这个开院大典不仅要震慑其他人,更是对这些学生的一个下马威,让他们见识见识老师们的厉害。 陈元来到刘备的州牧府,然后一起到了蔡邕的府邸。 并不是不能在州牧府商议,主要是为了尊重蔡邕。 要知道蔡邕现在可是荆州的一块招牌,因为蔡邕来了荆州以后,很是有一些人才投效了刘备。 使得刘备的人才库大大扩充了。 要知道荆州七郡,刘备如今切实掌控的五郡不说,南阳和江夏也要派人过去显示存在敢啊。 光有两个太守可是不够,还得有其他官员,这才能逐渐蚕食两郡,最不济也要成为一个钉子吧。 这就需要人才啊。 要知道一个太守府下面可是有很多属官的,再加上各县的县令、县丞、县尉什么的,需要的人多了去了。 刘备现在掌握的人才填满五郡的县令就不错了,南阳和江夏就鞭长莫及了。 人才,永远都不够啊。 而且除了地方上的县令和太守,州牧府的行政班子也需要大量的人才。 要不是陈元狠狠挖了一波墙角,又把原先蜀汉的一大群人才给提前请了出来,就算刘备是荆州牧,到最后的结局恐怕跟刘表也差不到哪里去,还要依靠荆州豪强才能掌控荆州,绝对不会像现在,起码刘备的命令在五郡之内已经没人敢不听了。 政令畅通无阻。 因为五郡之内大部分的郡县都已经换成了太学生和刘备招揽的人才做县令了。 再加上每个郡内都有驻军,基本保证了对各郡的实际掌控和统治。 所谓的实际掌控,说白了就是刘备可以从五郡之内收税以及征兵。 能够收钱收粮,能够征兵这才是最实在的利益。 有粮食,有钱,有兵,就是大爷。 蔡府之中,蔡邕、刘备和陈元分席而坐。 陈元率先开口:“老师,大哥,关于开院大典,你们有什么想法?” 刘备和蔡邕有什么想法? 没有什么想法。 因为像这样的书院,谁都没有办过啊。 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书院都是私学,一般都是豪强地主为自家子弟开办,顶多收一些姻亲和世交的子弟入院学习,外人想都不要想。 知识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昂贵的。 一般的老百姓想要获得知识,难如登天。 所以,也就没什么开院仪式啥的了。 什么,你说太学? 那是朝廷以一国之力举办的,那是朝廷权威的象征。 荆州要是敢办太学,分分钟灭了你信不信? 这跟举旗造反没什么区别了。 刘备和蔡邕面面相觑,然后看向陈元:“子初,汝可有什么想法?” 陈元一看刘备和蔡邕的架势就知道指望他们是没戏了。 还得看自己。 好在陈元早就做好了功课。 “咱办这个书院的目的有这么几个,一个是为了保护典籍,传承文明,一个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还有一个那就是将来时机成熟,在荆州各地办分院,培养更多的人才。” 现在不办分院的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老师。 “要达成这三个目的,就要让咱们的书院比那些豪强们的私学更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到咱书院来。” “所以,开院仪式必须要突显出咱书院的强大和优势。” 陈元的核心意思就一点,亮肌肉。 听到这里蔡邕和刘备心理就有谱了。 陈元继续说到:“因此,我们得广邀天下大才前来观礼,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举办两个活动,天下文士辩经大会,和天下第一武道大会。” 《仙木奇缘》 “第三步那就是灭了蔡家,以显我书院之威。” 刘备和蔡邕听了陈元的话,不由的心中巨震。 好家伙,这三步没有一个是好办的。 比如说第一步,广邀天下大才前来观礼。 你是谁,人家凭啥来给你捧场啊? 没有足够的好处,谁愿意千里跋涉来荆州给你呐喊助威啊。 刘备问出了这个问题。 陈元早就有所准备:“但凡来者,皆可赠送一本三字经和千字文,老师和大哥觉得如何?” 嘶! 两人倒吸一口冷气。 这下了血本了。 三字经和千字文,两人都看过了。 他们知道,这是开学启蒙的无上典籍。 大大降低了一般人习文认字的门槛。 “这样会不会有点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