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名落孙山
虎龙山,位于中东省的中部,属于道家圣地。 据记载,正天道的创始人张天师曾在这里炼丹,传说“丹成而虎龙现”,虎龙山因此得名。 据道教古籍记载,第四代张天师在三国或西晋时已在虎龙山定居,此后张天师的后裔,世代都居住在这里,至今承袭数十代,历经时间近二千年。 后土从江东省出发后,一路步行,经过五日五夜后,终于蹒跚着来到了这里。当然,很多时候,他在一路练习自己的飞功。 修炼就是这样是,不进则退。所以,他一边在坚持天龙功的修炼,一边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飞功。 “哇瑟,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他感受着如画的美景,内心澎湃不已。 虎龙山果然名不虚传,它的山体高耸,峭壁林立,就像一只只巨大的老虎头,盘踞而卧。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在山脚盘旋,就像一条巨大的青龙。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而今迈步从头越,人间正道是沧桑。” 他感慨万千,诗性油然而生。虎龙山,就是虎踞龙盘之地,道气袅袅,所以它成为了道家胜地。 在虎龙山,最高的地方是天门山,在两座高山之间有一道桥相连,就像一处天门。这里,山峰奇特、溪流清澈、峡谷深邃和森林翠绿。 后土一路攀登,最后看到一处古建筑群,有道观、道院、古塔、古桥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天师府。 天师府有三仪门、三省堂、万法宗堂,属于历代天师居住的地方。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建筑风格。 天师府的布局主要为:府门、仪门、狐仙堂、玄坛殿,真武殿、提举署、法篆局、赞教厅、大堂、家庙、私第、观星台、后厅、敕书阁、万法宗坛、百花池位于府、纳凉居、味腴书屋座落、灵芝园、以及厢房廊屋等。 天师府的府门,临溪耸立,古镇小街东西横穿,六扇三开大门,中门正上方悬一块“汉嗣天师府”直匾,金光夺目。 进入头门硪石甬道,三百余步后是仪门,通过二门直达大堂。在进头门二十步的甬道间,跨路横建有石坊一座,上书“仪门”二字。 二门前东为玄坛殿,西为法篆局、提举署。进入二门有一大院,院内有数棵古樟树,枝叶繁茂,九千斤铜钟和大石碑在古樟之下。 后土穿过二门,走数十步便来到大堂。大堂内原置有法台、令旗、朱笔、兵器、御赐半副銮驾,以及麒麟图祖天师像等,颇有公堂神威之感。 “我要找天师,他在哪里?”后土逮住一个工作人员就问。 那个工作人员当场愣住了,随即轻笑道:“我们这里没有天师,只有主持。” “那我找主持”后土改口了。 “主持不在这里,请问你有什么事情?”那个工作人员正色道。 “我要到这里出家”后土直截了当。 “这里是旅游的地方,只为游客开放”那个工作人员忍俊不住地笑了起来。 “哇擦,我又草率了”后土的脸上通红一片。 “你去外面找那些道观,每个道观都有师傅。不过,他们要现在招弟子,也是要通过道家学院的”那个工作人员耐心为后土介绍。 “谢谢,请问道家学院在哪里?”后土厚着脸皮询问。 “那边,就在琵琶峰下”那工作人员用手指了指,他没有不耐烦。估计,他是头一次碰到后土这样的愣头小年轻:情况都没搞清楚,就说来这里出家? 后土真诚地表示了感谢。随后,他搜索了相关信息。 虎龙山道家学院就在景区一角的琵琶峰下,与大上清宫隔河相对,内设教学楼、养生楼等设施,集道教教学与养生旅游于一体。 他一路打听,顺利找到了道家学院。在道家学院的大门口,他看到了一块巨石,上面写着“道教祖庭”。 道家学院要求的最低学历是高中生,后土是可以的。不过,要想成为道家学院的学生,需要收徒弟的道长先向虎龙山道教协会做备案,然后学生要做备案,这样拜师才作数。而且,道教正天道是不需要出家的,只要有师傅愿意收你为徒就行。 “你先去做备案,过两天再来吧。到时候,这里会有一场道家学院的选拔考试”一个门卫很热情地告诉后土。 次日,后土就去虎龙山道教协会做了备案,并在网络上可以查询到他自己的信息:李小雨,高中学历。然后,他登记了身份证,曾用名后土。后土之所以用李小雨身份证,是为了不被“仇家”追踪。 次日,他兴高采烈地来到虎龙山道家学院。在学院门口,前来参加选拔考试的年轻人很多,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因为龙虎山道家学院对外招生有公告,在学生毕业后可以颁发大学本科证书。 第一场考试是闭卷考试,直接在电脑做题,科目分为道学、易学、历史和语文等。 第一门道学,相当于是作文题,他自信满满,把自己在光泉寺所思所学,尽力写了上去。 他从小跟姜爷爷学易学,高中时候的历史和语文都是全年级第一,所以后面的三门应该都不在话下。 几日后,第一场的成绩公布,入围的人需要再来虎龙山道家学院进行测试。 在虎龙山道家学院门口,就有公告栏,入围的学生成绩会公布在那里。 后土激动地查看着公告栏,一千多人的名单中,他从头看到尾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他很郁闷,自己考得很差吗? “小伙子,你没有考上?”门口的那个热情的门卫认出了后土。 后土点点头,有些垂头丧气。 “别灰心,明年可以再来”那门卫宽慰着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