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人都是历史上降清的贰臣,到了南明官至总兵高位,却不思忠君报国,满清***打来,他们当了可耻的汉女干。 现在他们二人身为黄得功手下的副总兵,但是与黄得功并不是铁板一块。 尤其是于永绶对黄得功心存不满,对大明朝廷崇祯更是怀恨在心,这还得从当初在辽东作战时开始说起。 于永绶是辽东人,最初他是袁崇焕的手下。武艺绝伦,杀法骁勇,数次跟满清***交战,从一个大头兵一路上爬,伍长什长,小旗总总旗,把总参将,一度升到了游击将军的位置,在关宁铁骑中,属于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但这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袭扰京畿,那个崇祯命令袁崇焕带关宁铁骑火速入卫勤王,这是袁崇焕倒霉的开始,也是关宁铁骑覆灭的开头。 崇祯中了满清***的反间计,将关宁铁骑的头子袁崇焕凌迟处死,在菜市口割了几千刀。 游击将军于永绶受也到了牵连,虽然那个崇祯没有降罪于他,但却把他调到南京军机营,仍然是游击将军。 看似不升不降的平调,但崇祯皇上龙目无恩,翻脸无情。这样的边兵悍将,如此大的功劳,没有任何升赏,这等于受到了诛连,因此于永绶那个时候就对崇祯心怀不满。 到了南京以后,他成了黄得功的手下。 南明朝廷建立以后,各方势力,纵横捭阖,各路军阀拥兵自重,争抢地盘,烧杀抢掠都得到了好处,而唯独黄得功军纪甚严,严格约束部下。 其结果是争抢的兵将得到了好处,南明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守纪律的兵将只能喝清水,弘光朝廷也不奖赏,视而不见。 这就引发了「边兵」和「内兵」的不和。 边兵头子于永绶和卜从善曾经劝过黄得功,咱们也抢劫,这年头不兴好人,反正朝廷不管不问,粮饷补给有限,可以通过抢劫获得补给。 但是黄得功不准,这二将心中对黄得功颇有微词,但是害怕他的铁鞭,谁也不敢表现出来。表面上都是恭恭敬敬,唯命是从。 但是后来历史上就发生了京口兵变,军阀混战,死了好几百人,牵连到了好多无辜的百姓,震惊了南明朝廷。 京口之变的主谋就是于永绶,但是弘光朝廷无力,史可法无能,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现在他们突然听说大明皇上崇祯来到了他们的和州,黄得功背叛了弘光朝廷,倒向大明皇上崇祯。 两个人心中非常不痛快,当夜三更天,他们又联系上了好朋友林中瑜和杜弘域,这两个也都挂着副总兵的官衔,这4个人臭味相投,而且他们每人手下都管着一两千兵将。 他们一直商量到四更天,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明天朝拜的时候,发动兵变,一举将大明皇上擒获,向南京朝廷邀功,并派人连夜向南京伪朝廷告密。 然后4个副总兵连夜开始行动,召集部下,以黄闯子喝醉上当受骗为由,大明武帝崇祯已经胁迫了黄得功,他们必须得杀了这个冒名顶替的伪帝崇祯,救出他们侯爷。为南明朝廷尽忠报效的时候到了! 如此一煽动,这些不明真相的兵将由震惊到激愤,纷纷做好准备,准备明日的厮杀。 天亮时分,四个副总兵,4路大军将近一万人马,手臂上全都缠上白带子作为标记,从4个方向进入和州,暗中包围了靖国公府。 而此时的黄德功还被蒙在鼓里,因为昨天晚上多喝了两杯,加上一天的劳累,还在酣睡。 上午辰时过后,黄得功被人喊醒。 昨天晚上约定的十几员大将全都到了他的账中,然后黄得功洗漱已毕,换上新官服,带着这些大将幕僚来到了靖国公府,也 就是崇祯的临时皇宫行辕,准备参王拜驾。 此时的崇祯已经换上了他皇上的标准行头。 头戴八宝珍珠闹龙冠,身穿杏黄色的滚龙袍,腰悬天子剑,端端正正的坐在龙书案前。 与昨日文质彬彬的赶考举子形象,判若两人。 旁边站着太监王承恩,头上戴着三山帽,一身太监服,手里拿着苍蝇刷,那张大胖脸透着威严。 与昨天刚进府门时的马童形象截然不同。 5名锦衣卫大内高手,此时也全都恢复了正装。飞鱼服,绣春刀,文山甲,黑帽白底黑靴,令人望而生畏。 1000名勤王站殿的兵将府内府外戒备森严。此时国公府的正堂大厅,俨然就成了皇宫大殿,气氛森然。 就连黄得公也感到了几分陌生,这哪是他的国公府,这分明就是大明皇帝的上朝宫殿,不过他又感到非常的熟悉和高兴。 大明皇上崇祯大难不死,天佑大明,苍天有眼,皇上鸿福无边…… 黄得功走在最前面,其他十几个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排成了三排,在后面跟着他,齐刷刷的进来了。 这时站成一排的于永绶、卜从善、林中瑜和杜弘域,4个人暗中递了一下眼色,悄悄的摸了一下身藏的利刃。 然后四双狼眼,悄悄的盯向前面龙椅上坐着的头戴龙冠,身穿龙袍的崇祯,然后目光又落到了王承恩和这几名锦衣卫的身上。 他们心中一震,黄闯子果然没说假话着,这真是大明皇帝崇祯,还有王承恩及这些锦衣卫全都是货真价实。 不过,今天你们全都是该死的冒牌货! 四个副总兵暗中咬牙,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大明武帝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