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下了三天两夜的细雨终于止了,云雾慢慢淡去,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渐渐显现出它原本的风貌来,经过一番春雨的洗礼与滋润后,槁木抽出了新枝,野草又发嫩芽,正是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老和尚并没有回应阿茨的好奇,而是将手指向了远方,“那里可是有座古庙?” 阿茨向老和尚手指的方向遥遥望去,目光尽头是雨后空山。 磅礴苍茫的远山此时如出浴的神女,半山腰处云雾缭绕,峰峦如涛,若隐若现,虽不能尽观其全貌,让人略感遗憾,反而充满无尽的神秘与诱惑,宛若仙境一般。 阿茨知道那山,说起此山,却是大有名头,当地人称作门楼山。 山中有一庙两洞三池九峰十二涧二十四道梁,山门入口矗立着一道巨大天然石阙,巨石森然,如守门巨兽般雄踞山隘,石阙上无文无字,名曰无铭阙。 阿茨虽是女孩子,但因老来得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幼年家贫,每到晚上便会早早熄灯,看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她喜欢窝在爹爹那宽厚的臂弯里撒娇,缠着他讲故事哄自己睡觉,而那个勤劳憨厚的男人也总是笑呵呵的满足自己女儿这个简单而纯粹的愿望,母亲则坐在一旁默不作声,手里却在不停搓着麻线,听到高兴时,偶尔会心一笑。 这是一家人,最温馨快乐的时光。 在爹爹讲过多如繁星的故事里,其中就有涉及此山的传说,据在斜石巷摆卦算命的孙瞎子说,大伙可别小看了咱们这地界,兴安镇地方虽小,其实却是大有乾坤,别看你们一个个睁着两眼不小,但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肉眼凡胎的却看不明白。 别看老夫翳目,却是眼盲心亮。 老夫我今日心情不错,与你们说道说道这山、这水,也好让你们开开眼,到时候万一有外地来的问道,可别一问三不知,岂不是丢了咱兴安镇人的脸么! 《堪舆金匮》有云,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 你们看那门楼山前有河,水东流平缓而屈曲流连,环抱有情,犹如人耳横卧,此乃藏风聚水形胜之地,而这却仅是藏福,《青囊经注》记载,山环水抱必有气,而此处就有大气运,山中常有五色云气升腾,内赤外黄正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 尔等肉眼凡胎,看不出个一二三来的。 …… 阿茨颇为讶然,一双美目不由异彩连连,“大爷,你真是神了,才刚到这里,怎会知道那里有座庙呢?” 老和尚微微一笑,“小施主宅心仁厚,日后定能逢凶化吉,福泽绵长,聊了这么多,还未请教姑娘的尊姓大名,敢问贵姓?” 阿茨有些腼腆,小声道:“阿茨,俺姓莫。” 山顶突兀耸立两峰,高约百丈,如长戟巨刃般直指苍穹,二峰相距不远,约有三十来丈,一左一右,如两位生死对决的宗师般渊渟岳峙般横眉冷对,大有一言不合便会大打出手之势,一股令人窒息的威压感油然而生,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竟在双峰之上又有一块天外来客般的巨石,横亘其上,使得原本互不相干的三者组成一个“门”字,恰如农家小院常见的门楼一般。 山下兴安镇上的人们观其形,命其命,称此山为门楼山。 穿过大开大合的门洞远眺,但见长空万里湛湛,孤月白云悠悠,令观者无不生出一股冲天豪气,纵横千万里,睥睨天下之意。 不过,孙瞎子却不赞同这一叫法,说此山不该叫做门楼山,太小家子气,应叫天门山。 深山禽鸟和鸣,古道空灵,在参天古木与淡淡云霭掩映中,一座破落千年的古庙悬空浮现。 古庙不知其名,建于何时,亦不知为何人所建,甚至连那个无所不知的孙瞎子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留下谜团无数,像山间的云霞一样,让人琢磨不透。 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庙如今只剩下无数的断壁残垣,破败不堪。 不过,从现存的遗迹依稀可以推测出,当年香火鼎盛时古寺的规模应该不小,可容纳百余号僧人衣食无忧,让他们饱食终日,只知晨钟暮鼓参禅念佛不问尘世,不必为生计忧心。 正面是巍峨庄严的佛堂大殿,左首是钟楼,右首是鼓楼,后面是罗汉堂、讲经堂、众僧的禅房、碑林…… 不过,如今此处早已偃钟息鼓,空空空空已空空,真正的四大皆空。 至于为何会忽然没落,早已遥不可考。 估计是山下的百姓在遭受了连年战乱与瘟疫饥荒,民生日渐凋敝,自身尚且难保,又怎会去顾及那些冰冷泥塑的存亡呢? 古寺香火寥落,此后罕有人再登山拜祭。 没了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和尚们也都四散逃命去了,古寺无人打理,此后无人问津也在情理之中。 事后曾有好事者重登此山前来寻古探幽,只见古寺已是满目疮痍,令人不忍卒视,不由黯然神伤,偌大的古寺中一片空荡荡,唯有大殿正中尚有一尊石佛安然无恙,依旧是那么的肃穆庄严,冷眼低垂,神色微悯地望向虚空,似有所期待,而任凭门窗皆无的古寺在凄风冷雨过雁吟虫里飘摇,好似浑不在意。 可怜当年一座香火鼎盛的古刹,竟会败落成古墓一般死气沉沉。 空空荡荡的寺院中早已空无一物,只在左首有一株寂寥的沧桑古木,可惜千百年来一直枝叶不发,枯槁而立。 老和尚辞别阿茨,向着那远山,古庙径直行去。 阿茨静静站在原地,目光却追随着那个衣衫褴褛,却无比神秘老和尚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隐入深山,若有所思…… …… 一日清晨,当枝头一滴晶莹剔透的露水悄然滑落,一声悠扬清越的钟声如天籁般响起。 这钟声惊醒了林鸟,扑棱着翅膀飞向了天空,划破了莲花湖的寂静,一道细细的涟漪从湖心荡漾开来,激起层层微波,打破了兴安镇的寂静,人们纷纷披上衣服,走出屋子,这时,一缕晨曦破空而出,照亮了大地。 阿茨正帮父母卖豆腐,听到钟声,不由有些发愣,痴痴地微张着嘴望向那座山,那座寺。 要知道,那口尘封在断壁残垣下的大钟不知多久一直哑然无声,更令人诧异的是,那口大钟不知有几千斤重,难道是那位初来乍到看似风烛残年的老和尚,真的是活神仙?竟以一己之力把那口庞然巨钟又重新挂了起来? 此后,沉积了多年的古庙,香火渐渐又兴旺了起来。 …… 门楼山位于维洛王朝西北,在整个帝国的版图中虽籍籍无名,却是一山分昏晓,路曲失东西,崇山峻岭间有无数凶禽猛兽霸道横行,峭壁山溪畔野蛮生长着无数的山珍灵药。 门楼山东为汉阳府,山西那片广袤的原野则归邶风郡所辖。 老和尚的佛法精不精深,百姓们无从知晓,却知道他对黄帝之术十分洞明,山下的乡邻凡有疑难杂症,无不求到庙里,而那老和尚也是慈悲为怀有求必应,只要那人尚存一息,莫不是手到病除起死回生。 一时间,方圆百里之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无不交口称颂那老僧为活佛。 声名远播有多种原因,归纳起来无非是因人、因地、因事,老和尚一时声名大噪,但那古寺却仍是无名,甚至连门都没有的山门上至今都空空如也。 于是,有好事者道:“大师,为寺院起个名号吧!” 老和尚不以为然,停了手中的木鱼淡然道,“老衲一心了无牵挂,早已四大皆空,空苦苦,气化清风形归土,花开自有花落时,一切皆是浮云。” 旁人不死心,又劝道,“虽说大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乃方外高人,但俗世讲究的仍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师岂不闻入乡随俗的道理?” 老和尚捻着一缕雪白胡须眉头微蹙,沉吟不语,忽的起身离开蒲团,慢慢踱步到了院中,走到院中左首那株古木面前,右手慢捻念珠,左手轻轻落在苍劲如铁的树干上,抚着沧桑斑驳如虬龙的树皮,低头沉思,半天不语。 自老和尚入寺至今,古木依旧,仍一叶不发。 “此树乃千年前创寺之初,本寺第一任开山祖师七远上师亲手所植,希望佛法与此树一样,能开枝散叶发扬光大,谁料想……竟是今天这个局面……”说到此时,老和尚不由微微一怔,转身看向众人,“非是老衲不近人情,此树一日不重新发芽,本寺就一日无名,一年不发,则一年无名,若是……老衲无缘见到此树重新发芽,开枝散叶的那一天,老衲也就认了!” 说完此话,老和尚一脸淡然,但眼神深处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落寞。 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时光如山间的小溪,流动虽缓,却一往无前,转眼间,山中的树木绿了又黄了,黄了又落了,大雪落下,银装素裹。 三年过去了,阿茨从豆蔻少女长成大姑娘,嫁给了镇上一位读书人。 一天深夜,青灯如豆,老和尚手持一部古卷,双目微合,若有所思。 正在此时,灯花突然炸开,一团火苗一跃而起,瞬间照亮了禅房,老和尚忽地睁开双目,右手手指不停掐算,口中念念有词。 正在这时,老僧耳根一动,他听到一声细不可察的微响,雪眉一挑,将目光投向了屋外。 院中那株枯槁千年,一直了无生机的古木枝干上竟然裂开一隙,发出一点嫩芽,在夜风里缓缓舒展。 老和尚一向波澜不惊的脸上此时此刻终于动了容,一行老泪潸然而下,这一刻,似放下千钧重担,无比轻松,但转瞬间,他又双眉紧锁,脸色无比凝重,抬头望了一眼西南天际的残月,沉吟半晌,似入定一般,一动不动。 过了足有半柱香的时辰,老和尚终于动了。 似大鹏冲天而起,又似虎归深山,朝着西南方向疾掠而去。 虽说山道崎岖难行,又有横枝老藤缠绕挡住去路,但其身影竟毫无凝滞,上坡下岭,穿溪越涧,在淡淡的月光下与林雾间依稀可见一道残影飞过,大袖飘摇如一双张开的双翼,有种说不出的飘逸出尘感,不到盏茶的工夫便行了十余里。 月色如晦,又有林雾遮蔽,深山密林中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昏暗不知去路。 在一个山坳前,老和尚忽然放慢了脚步,似乎在寻路,又似乎是害怕吓到什么,轻手蹑脚,一脸的慈爱与关切。 “哇……” 一声嘹亮而稚嫩的婴儿啼哭如热刀入油般破开深夜的寂静,声彻山林,惊醒了栖在树杈上的几只野鸟仓皇振翅远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