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到起虬境之后,就算没有修持功法,肉身也会自然而然地与天地灵气产生一个接触,但却无法很难强大自身,也无法做出境界上的提升,只有修行了功法,才能够继续提升修为。 突破到起虬境之后,狄仁杰整个人也心定了许多,虽然后面的路将会越来越难走,但这第一个大槛他总算是走过去了。 翌日。 这一天,狄仁杰也没有打算炼丹了,既然已经修炼突破到了起虬境,鉴于后面需要执行的任务,狄仁杰现在只想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 突破到了起虬境,他便可以修行功法了,一旦能够修炼功法,那么造成的实力差距将会是越来越大的。 白日晴朗,昨夜下了一场雨,是一场春雨,细细绵绵的,神府府探们所居住的地方环境奇好,竹柳林立,清新自然。 狄仁杰本想出门先去皇城下的那些商会里面购买一本功法的,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并未觉得自己就能够将手中的那本《太清紫气典》练成,这当然是很正常的想法了。 “先看一看吧,回头再出去也不迟。” 突破到起虬境之后,狄仁杰的心情也异常的好,于是便在住处内翻阅起了那本《太清紫气典》的残本。 虽说是残本,但其实比那些普通的一品功法还是要复杂得多,那些一品功法即便没有人教导,稍微有些领悟能力的人也是能够看的,但是这《太清紫气典》则不同,哪怕是全本之时,也是必须要太清圣阳门的长老传授教导的,想要个人去领悟,那领悟都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里面字字句句都是微言大义,深奥晦涩,寻常人想要依靠自己的悟性去领悟体会,难如登天。 然而,此刻的狄仁杰却是聚精会神地翻阅着那本残本,双眼愈发明亮,他本就悟性极高,思维通达八方,且并非一般武夫出身,那些武夫可能是看不懂这深奥晦涩的《太清紫气》,但这会儿狄仁杰却不一样,他非但看明白了,而且还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这是狄仁杰万万没有想到的,总的来说,这《太清紫气典》给他的感觉颇有些像在看《道德经》一般,虽说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实都在讲述一种自然的真理,只不过所针对的世界不同罢了。 《道德经》在他此前所在的大唐世界可被无数饱学之士通注过的,他狄仁杰自然也看过这一传世经典,而且有这么多巨人的肩膀,也因此他理解起来并不复杂。 《太清紫气典》也是如此,虽然只是残本,但是他却能够结合对《道德经》的理解从而有另一番自圆其说的领悟,这是好事,只不过真章还得修行了之后才能够看得出来。 “我且先修炼试试看如何。” 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狄仁杰自己也有了信心,虽然外界一直在传闻这《太清紫气典》残本根本无法修炼,但事实上还是有一个人练成的,虽然这个人最后也是走火入魔而亡。 然而狄仁杰知道自己的情况不一样,自己因为觉得这《太清紫气典》与《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修炼起来,若是能够对自己的想法有所印证,那自己为何就不能够修炼呢?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狄仁杰并不会按照前人的路一直走,如果实在不行,那么他也会主动放弃这门功法。 “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不想修炼一品功法罢了,手中有这个,而且自己应该还能够修炼,冒险一下又有何妨呢?” 狄仁杰清楚自己的情况,他一没势力背景二没财富资源,想要在修行这条道路上比一般人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拥有自己的机会。 虽然这样的道路会很危险,乃至于自己都可能身殒,然而他仔细想了一番,依旧还是走这么一条路。 “若是我只是单纯修炼一品功法,之后慢慢修行的话,哪怕我有天赋我也走不了多远,这会儿手中既然有这个残本,为何不试一试呢?” 打定主意之后,狄仁杰便按照着自己对《太清紫气典》的理解,再加上对《道德经》的理解,两者互相结合了起来,开始修炼起了功法。 “典上所言的圆方之道,其实也是一种类似乾坤之道的说法,以此去印证的话,应能有所益处……” “以紫气逐乱,是以神能稳……还虚不一,是以寐加……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不就是上善若水之说么?” “布圆为方,布方为圆……又是这一句话,乾坤虽似对立,却又互为阴阳,互为因果……” 狄仁杰一步一步地解释着,印证着,他并没有完全照着《太清紫气典》上所言的修行路子去走,他有想法的根据自己所领悟出的路子去走,如此,他才能够发现利弊之处。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此番结合《道德经》来修行《太清紫气典》,却让他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果然这样也能行,已经能够感受到体内流通的灵气了,我听说一开始突破到起虬境的人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能够感受到流通的灵气,一则证明修行的功法强大,二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修行之人的天赋,虽然我不清楚究竟自己属于哪一个,但无论是哪一个,我都算是应了机缘才对。”。 到得现在,狄仁杰也已经知道自己是可以修炼这门《太清紫气典》的,虽然这是残本,缺失了很多,但好在这些残本都是开头,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其实都能够修炼,至于能够领悟到什么地方,以及后续又该如何修行,这就是看修行之人的造化了。 狄仁杰自己则根据对《道德经》的理解再去修炼这门功法,严格来说,《道德经》上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关于一个人的修行,但却并非是什么功法修行,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修行,然而这样一种修行方式,却让狄仁杰与《太清紫气典》结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