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湘深知云栖此举实为堵林静之语,于是取笛作上一曲,此曲名为“月上愁”,意道绵长,取自玉笛山间林道,茂野乡居,此居本无名讳,自一名唤董绅之人因思愁致亡,而后乡民为记怀此人而取名为“月殇居”。 董绅自幼饱读医书,精通百种草药,每日必去山崖寻草,嗅其气,尝其味,玉笛遍山无处不知,无处不晓。 其师齐均祖籍津城,曾负医仙圣名,平生救民无数,不论何等疑难症状皆可尽解,那时疫荒盛行,疾民上万,齐均一日救百人,十日救千人,百日救万人,世人歌功颂德,先帝赐其医仙之名,并赏其玉令为证。 心存济世仁心之士欲寻齐均拜之,然齐均自诩常人不收,收人不常,一生仅收二徒,一人名唤董绅,一人名唤赵笙。 二人自归于齐均门下后随其行医几载,浪迹南北,董绅入门前便家居津城尚医馆,医术精湛,一日门前临见齐均蹲步饮酒,其衣衫破乱,毛发蓬松,行人纷纷避让,董绅近身扶起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我家门前饮酒?”齐均醉道:“我济世半生,览尽人间悲苦,却感世道无常,生亦何欢,死亦何趣,不如醉亡于街道,好过饱受凄凉,意冷心灰。” 旁周行人见之大笑道:“你一身破堪,满布烂泥,还道甚么济世救人?当是那医仙齐均不可?” 那人讥讽嘲声不止,董绅却喝退那人道:“君子处世怎可以貌取人,快些离去,休要招烦。” 其父董恒出门嗤道:“怎可这般与人讲话,快些与人道歉。” 董绅撅嘴不理,董父便抄起木棍棒打,董绅急步忙溜,齐均远远观其背影,眸生欣色,待董父将董绅拎回医馆门前时,见齐均仍旧在此,董父目光现鄙,董绅却嬉道:“你怎还在此处,快些离去罢,若是无处可去,那便来我尚医馆任个杂事也可。” 董父闻之掣道:“尚医馆甚么时候轮到你这混小子作主了?”又视齐均道:“你快些走罢,我们医馆寒家招待不起。” 齐均扬天长笑道:“我齐均一生光磊,若能晚年得一孝徒,安养天年,岂不快哉?”董绅惊道:“你说你是谁?”董父讥道:“这破叫花怕是醉疯了,竟唤自己为医仙,真是不成体统,快些离去,休要耽搁我医馆生计。” 齐均似是未曾理会董父之言,只朝董绅言道:“小子,你若有济世为怀的夙愿,便请随我一道浪荡江湖,我定会传你无上医法,使你名扬海内,思定后于城门相见。” 言罢欲走,那董父只当那人醉后胡言,欲扯董绅进馆,却扯衫不动,正欲问情,却见董绅拔腿奔向齐均那处道:“我欲随先生纵身浪迹,不亡不休。” 董父震怒,提棍棒就打,却棍置空止,齐均手格木棍,视董恒道:“我瞧你儿仁义,欲授其医术,与我一道诊民救世,还望你准允。” 董恒怒斥齐均道:“你这泼烂的叫花子,还敢拐骗我儿,吃你爷爷一棒。” 言罢恍知木棒正被齐均拿住,使力不得,一时恼火万丈,齐均自怀内取出一玉,那玉碧亮清透,精纹细路,内刻“医仙”二字,外镶天子宝印。 董父见之松棍,立时跪身拜道:“殊不知医仙大驾,小人拙目不识真英,实在惭愧至极。” 董绅亦当惊愣,董父见其呆立,忙扯其跪下给齐均磕头,董绅会意急忙磕道:“弟子拜见师父。”齐均道:“你父尊还未曾答应,你怎当先拜我了?” 董父闻知不敢不允,连声诺应道:“犬子能随医仙一道,乃我祖上积德,三世有幸,小人怎会不应?” 旁周行客纷纷凑身过来拜礼,齐均大喜,朝众人道:“齐均今日收下第一名弟子,日后逐步天涯,处处行医施善。” 众客无不敬仰,纷纷叩首再拜,自此董绅便是齐均之徒,后之再遇赵笙,赵笙乃参军随梁军北抵叛贼哈赤部族,遭生死大难,自山崖滑落跌于谷底,巧遇齐均谷底收集药材,适时赵笙生死堪急,齐均将木篓内的药草一一翻出,临场配出奇药,救赵笙一命,携至山屋由董绅照料。 时日渐久,赵笙身愈,齐均欲遣董绅护其出山,而赵笙不愿,为报救命之恩跪拜求师,齐均大异,连声拒之,并蹲下扶身。 赵笙跪地不肯,硬言若不收己为徒,便跪地致死,齐均实扭不过,只好勉为应下。 自那日起,齐均兼具董赵两位后生弟子,二人虔心求医,时常一道外出采药。 其医术日渐精进,董绅天资聪颖,自命不凡,赵笙多半妙医绝书几被其一一览过且牢记于心,学医三载,竟能独当一面,反观赵笙,天赋不佳,心术不稳,学医一年未至便欲弃医从武。 其鸿鹄之志乃是报销朝廷,而非济世救人,早在赵笙入门之时,董绅便已觉出他绝非池中鱼,于是余闲之时常赠些兵法武学之书予赵笙。 赵笙见之立喜,夙夜研读,终辞别齐均董绅二人,前往北境参军不题。 董绅志在行医天下,时随齐均出诊患民,然二载过后,齐均忽身失未见,走前留有一书,董绅细览,悲痛欲绝,三日未进一食,那书上题道:“闲徒如晤,齐谋晚年得徒,当千古难遇一绝才,徒儿志意长远,为师毕生所学皆已传授于你,学医当无止境,需你潜心研习,历经世间磨苦,望你待师济仁,兀自珍重。” 董绅心中早已有觉,师父有退隐之意,当日齐均馆前醉酒悲言,便已有没世之意,这些年来一直未决,应是余愿未了。 百思之下不知师父为何遁入隐林,行医半生,怎可轻易作弃,那日起便许下誓言,今生定要传承尊师医学,令世间再无病苦疾患。 自此董绅一人纵行南北,四处行医,济世为怀,时有饥荒瘟疫,杂难绝症,经董绅之手,全然得解。 适时正值兵乱,圣上无暇赐名,民间为感恩颂德,便为董绅起名为医圣,董绅自诩医术绝伦,为人也当恣意张扬,声称世上无不解之症。 正值壮年少季,一日行医至津城,忽觉自家医馆多年未归,应返家探探父母兄弟,正走近馆门,却见馆内一老者被一灰衣郎中请出,董绅瞧出那郎中真是家父,正欲上前认亲,却闻言止步,只听家父言道:“张员外,你女儿之疾自小养成,现下已至绝期,让我怎生救治?” 那张员外嚎泣道:“听闻董郎中公子乃当今医圣,若先生无策,可否请他为小女诊治,老夫即便散尽钱粮,倾尽万财,也当在所不惜。”那董父道:“不是我不助你,小儿常年在外,未曾着家,我早已托人寻听,却始终渺无音讯,实在有心无力啊....” 刚自言完,却闻旁之唤声,那声道:“爹,小儿董绅回来了。” 道客皆转首盯视,却见董绅衣衫规整,冠帽持正,当真与往日顽捣不正的毛小子相差甚远。 董父斜眼细瞧,半晌识认不出,直至董绅近身朗言道:“爹,你不识得我啦?” 董恒才自识出,立时热泪盈滚,将其紧紧拥住,朝馆内喊道:“知淑,快出来瞧瞧是谁回来了。” 董母林氏迈步出馆,见董绅面相立时泪目,奔过来抱住董绅痛泣。 董家团聚一事,顷刻间便扬遍整座津城。 那张员外见董绅现于此处,便似繁星抱月,如鱼得水,大旱逢甘霖,疲人遇梅木。 忙跪身拜向董绅,周身行客纷聚而至,董绅欲扶,那张员外泣道:“小女弱疾已发,闻董圣精妙医寰,还请你瞧看一二,老朽感激不尽。”董绅道:“你府邸何在,且领我过去瞧瞧便是。” 张员外喜极,忙起身引领,张员外讳名张兼家居津左,乃当地富绅,家有田亩万倾,府中育有独女,名唤月稀,取自“月明星稀”,天患弱疾,体寒多变,又逢生母猝亡,身心俱伤,自此思母过甚,日日无故盈泪,时时生咳,今载二十有二,一日饭间恍惚仿见母亲坐于身旁,替己投箸拾菜,一时心纠,呕血于碗内,倒地晕厥。 张兼忙至扶起,身旁丫鬟将其背入闺内,府内小厮急去尚医馆请郎中,半时后董恒至府内闺房,丫鬟将月稀袖口挽起,隔帘伸出,董恒手搭筋脉,闭目感思,稍后手离玉腕,站身嘘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