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七十五章:利在千秋
纵观各国皇帝,没有一人说是可以比肩赵长青创下的这丰功伟业,就连凉帝徐凤云都曾亲口承认,魏帝赵长青乃是几百年难得一现的绝世英雄。 然而人家端帝呢,根本就分不清时势,还在觉得,凭借自身的力量,真的能够解国家以忧患呢。 殊不知,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 唐军开始包围端国国都。 端国各地南方重镇,又硬生生凑齐了十万人,号称百万雄师去勤王。 但唐国的军队,根本就没什么好怕的,该围城围城,该阻击阻击,在围城之后,端国帝都之外,又接二连三发起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那所谓的端国勤王大军,也被损耗的差不多了。 来勤王的都是一些新兵蛋子,很多人连战场都没有上过,根本不可能是百战百胜的唐军对手。 城内那些端国的王公大臣们知道勤王大军一败再败之后,心中已生气馁,不愿在固守国都,想要活命。 很多人都抱有这种心态,导致现在的京城上下所有人都是心惊胆战,纷纷都觉得,大祸临头了。 但是端帝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经历过这么多次失败之后,他依然觉得无所谓,依然觉得,只是时运不济罢了,接下来一定能够完成自己成为千古一帝的夙愿,逆天改命。 区区的勤王军战败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这些天来,唐军只是围城,迟迟不攻,长孙冲心中便以为,是唐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能够攻下京城,所以才会围而不打。 但是,根本不懂打仗的他,压根就不了解,这是唐军的策略。 围而不打,先让城中的军心民心涣散,到时候所谓的端国国都,自然也就会不攻自破。 更何况,唐军还有一位坚实的盟友没有现身。 他便是魏国! 唐军需要知道他们的确切动向到底是什么,才能真正放心大胆的做出决策。 洛阳皇城中。 太子正陪伴赵长青在凉亭中下棋。 诸葛亮将最近有关端国的情报一一说了出来。 现在,唐军围城,时机刚刚好。 赵长青并没有急于一时做出决定,他看向太子赵弘庆,故意问道:“吾儿,你觉得此间之事,该如何做出选择?” 赵弘庆举子不落,犹豫半晌,才将手中一直拿捏的那颗棋子落下棋盘,然后说道:“父皇,我们可不可以将端国京城送给唐国?我们去攻占端国的南方,占据端国南方之后,我们大可以和正在与凉国交战的三大军团里应外合,彻底灭了凉国。” 诸葛亮听到太子的回答后,显露出诧异的表情。 赵长青大笑道:“真是好太子,那父皇再问你,为什么要将端国都城拱手让给唐国?” 太子郑重其事道:“父皇,这京城,说白了,不过就是一个城郡而已,虽然是端国最富有的城镇,但是,南方诸镇的价值,远比一个都城来的重要。 唐国如此不惜费力攻打端国都城,就是要拿下京城,京城的诱惑力,足以牵制他们的神经,又何苦去和他们挣一个都城还舍弃端国南方数镇? 根据孩臣得知,端国南方诸镇,盛产马匹,可以充实我们的骑兵,为以后骑兵发展提供助力,但是一座京城,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远远不如南方诸镇的价值要高。” 赵长青起身,向太子说道:“好,朕就按照你的意思来。” 太子闻声心生惶恐,连忙起身道:“父皇,这恐怕不妥吧,儿臣人微言轻” 赵长青还没有说话,诸葛亮便是开口了,他说道:“您贵为一国太子,乃是储君,更是国本,普天之下,谁敢说您是人微言轻?” 太子向诸葛亮作揖道:“老师说的对,但是毕竟弟子尚且年幼,恐怕” 诸葛亮笑道:“太子不必忧虑,陛下像你这般年龄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沈万三积蓄自己的力量了,太子殿下,微臣也相信您的判断。” 他知道皇帝的心思,是想利用国家大事,从小培养太子。。 而且,太子所言,确实是和他们一开始就对端国采取的战略意图颇为相似。 赵长青说道:“交由内阁拟旨,让陈庆之伺机而动,把握战机,务必要将端国南方军事重镇全部拿下。” 诸葛亮郑重作揖道:“是,陛下!” 赵长青看向太子,说道:“你先下去吧,将今日所说的计划,写在纸上,父皇晚些时候去看。” 太子作揖道:“是父皇。” 他退下之后,赵长青向诸葛亮问道:“孔明,你觉得太子怎么样?” 诸葛激动道:“陛下后继有人!” 他给出的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 赵长青显然很满意,毕竟,做父亲的,就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子女,心里会有一种自豪感。 他又开口说道:“若是太子将来继位,你觉得,最多能做成什么样子?” 诸葛亮想都不想的就回答道:“开创另一个盛世。” “另一个盛世?” 赵长青陷入了沉思。 或许,这天下可以交由自己打下来,但绝对不可能经由自己大治。 因为自始至终,自己都想着的是要一统天下的同时获取足够的昏庸值来助自己长生。 将来这大治天下的重担,还是要落到太子身上。 诸葛亮退下之后,便是立即派遣高手,以最快的脚力,将圣旨传到陈庆之的手里。 赵长青来到了东宫,去看望荆轲。 自从上一次重伤垂死到现在,荆轲勉强能够站立行走了,但是浑身上下,还是提不起力道,一身修为,已经丧失的七七八八了。 赵长青看向荆轲正在沙盘上写字,看他写了好几个字体,便是出言问道:“这都是些什么字?” 沉浸于写字中的荆轲闻声后大吃一惊,连忙向皇帝跪拜道:“属下参见陛下,祝” 话还未说完,赵长青就制止他说道:“有伤在身,不必多礼,你知道的,朕向来不惜这俗礼。” 荆轲点了点头,道:“陛下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 赵长青笑骂道:“怎么,朕就不能来看看你吗?” 荆轲顿时惊慌失措,连忙赔笑道:“就是许久未见陛下,今日得见,内心有些激动。” 赵长青摇了摇头,笑问道:“你还没有告诉朕,你写的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朕只认识一个字‘剑’,其余的字,便是都不认识了。” 荆轲道:“其实这些都是剑字,不过这也不怨陛下,因为这些字,都是曾经五霸与战国时代,在其它国家产生的文字,在巅峰时期,一个‘剑’字,会有十九中写法。” “十九种写法?”赵长青大吃一惊,不敢相信道:“一个‘剑’字,竟然会有十九种写法?” 荆轲点了点头,道:“陛下,如果加上上古文字的话,估计一个剑字的写法,就会有二十多种了。” 赵长青思虑片刻,开口道:“区区一个剑字竟有十九种写法而又各不相认,待朕统一六国之后,就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统统废掉,只留下一种,岂不痛快!” 荆轲愕然,他作揖道:“还是陛下高瞻远瞩!” 赵长青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将来一统天下之后,一定要统一全天下的文字,这个事情,在当代来看,一定是一件极为昏庸的事情,毕竟,文字乃是文学之源,就只留一种文字,就是对文学的一种伤害。 普天之下的读书人肯定不答应。 但是,这件事却是有利于后代的统一。 既能够赚取昏庸值,也能够为后代着想,这不就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其实,用一句话完全就可以概括赵长青此刻的想法了,那便是‘过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