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日,想要出去走走,出得门来,只见路渊正坐在院子中出神。 路渊听得莫傲的脚步声,说道:“这些日子学童又少了几个!” 莫傲知道路渊并不以此为生,见他说得郑重,问道:“这又如何?少了几个你又轻松一些。” 路渊有些生气,说道:“你只是看到这些吗?” 莫傲不知道他的意思,说道:“请先生明示!” 路渊道:“我已经知晓,他们几个之所以没来,乃是因为跟着家人,举家南迁。唉!连普通百姓都知道,蒙古入侵乃是迟早之事,虽然胜败未知,但处在边境总是交战激烈之地,是以提早南迁,以做打算。” 莫傲心中佩服,心道:路老先生果然厉害!真是是见微知著。想到当日所见蒙古士兵屠杀百姓的平静,不禁又是怒气勃发,问道:“先生博古通今,以先生所见,这场战争 的胜败如何呢?” 路渊叹了口气,道:“我看是凶多吉少!” 莫傲一愣,心道:这不是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吗? 路渊看出了莫傲心中所想,说道:“长此以来,我大宋百姓,乃至于朝廷官员都以为蒙古是蛮夷之邦,殊不足道。此乃是见识短浅。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蒙古待过一段时间,对他们也有一些了解,我简单说些,你来想想我说的对也不对?” 莫傲好奇之下,点了点头,道:“先生请说。” 路渊道:“首先,蒙古崛起的首领铁木真便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见过他的人都称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你想他们的首领都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属下能差的了吗?” 莫傲点头表示赞同。 路渊又道:“还有一些人认为,蒙古士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军事制度文化极为简陋,这又何尝不是一孔之见呢?” 莫傲道:“请先生详细说说。” 路渊道:“我泱泱中华自诩为文化之邦,兵书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便没有做到,对敌人的了解只有皮毛,如何能够胜敌,这一点蒙古人做得却比我们还要好。” 莫傲道:“这个我倒没听过。” 路渊道:“蒙古人不仅重视战术情报,在打仗时派出哨探前出100~200里侦察,还特别重视战略情报,对敌人的国情、军情、民情、社情进行侦察。这样一来,他们的首领就可以掌握非常全面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莫傲道:“这个他们如何做到的呢?” 路渊道:“他们很会利用敌人的反对者,普通百姓。对他能帮助最大的乃是行走各地的商人。” 莫傲道:“没错,商人的足迹踏遍天下,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都能有所了解。” 路渊赞道:“说的不错,这些日子你的书没有白读。”顿了一顿,接着道:“何止是这些,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叫'扯必儿'的机构,就和咱们这里的幕僚相似。里面聚集了不少的能人异士,凡是有重大决策这里面的人集思广益,拿出一个最佳的方案。不像我们都是由皇帝或者是当权的大臣一个说了算。” 莫傲自小便把蒙古当成了蛮夷之邦,残暴之徒,尤其是在飞云寨参加了几次战斗,见了蒙古骑兵屠戮百姓的情景更是如此,倒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蒙古人,又道:“我听说大宋的将军打仗常常要听从皇帝的指挥,皇帝要如何便如何,这些将军是宁肯打败仗也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 路渊怒道:“这些皇帝,生长于深宫之中,自以为看了几篇兵书,就觉得自己懂了军事,当真是可笑之极。” 莫傲心道:如此说来,我们对蒙古胜少败多,也是有原因的。 路渊继续道:“不仅如此,他们的装备不说胜过我们,至少也是极为实用的。我曾经见过他们能制射程能达到近百丈的强弓,这一点我们的装备却是不及了。” 莫傲在飞云寨中也曾见过一些用箭的高手,只是他们射的虽准,但是这近百丈的距离却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心想:蒙古人也不用其它的什么战术,只是远远放箭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路渊又问:“想必你也见过蒙古的弯刀?” 莫傲点了点头。 路渊又问:“你可曾知道他们的弯刀为什么成那个样子?” 莫傲一愣,这个问题他倒没有想过。见路渊发问,于是仔细回忆起了当时与蒙古士兵厮杀交战时的情形。 路渊见状,在一旁捻须微笑。 过了好一会,莫傲才道:“我想他们之所以设计成弯的,就是为了砍进敌人身体后不至于陷在里面一下子拔不出来,劈到铠甲等硬物也不至于被震飞。我们的单刀长且厚,虽然杀伤力大,但是砍进敌人骨肉太多,便容易一时拔不出来,为敌人所乘。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路渊赞了一声,笑道:“你说的很对,任何事情的成败都是由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细节决定的。你能说出这些,也是难能可贵了!” 莫傲道:“老先生过奖了。” 路渊又问:“那么蒙古人的长枪呢?你又没有注意他们有什么特点?” 莫傲这会知道路渊这样问必有缘故,当时战场之上只顾杀的痛快,并没有注意这些,回想了半天,才想起蒙古人的长枪之上都带有钩子,这次有了经验,一想就明白了,说道:“蒙古人的枪上都带有钩子,我想大概有两个作用,不仅可以把对手钩下马来补上一刺,且矛头或枪头因钩子阻挡不至于刺入太深,方便拔出再战。” 路渊道:“你现在还觉得蒙古是蛮夷之邦吗?” 莫傲苦笑一声,道:“如此说来,蒙古不仅不是蛮夷之邦,而且军事制度,文化,还有技术都在一个很高的水准,我们虽不能说绝无胜算,但是想要胜他们也是很难了。” 路渊道:“你说的很对,所以我才说我们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