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明白。”花满楼应了一声,转身下去。 片刻之后,韩岳,秦淮二个陪在避暑行宫的天子近臣先赶到,李钰把皇上留的圣旨给他们二人看过后,什么也没说,只叫宫女上了茶水点心,四个人坐在澹宁居里安静的等着。 又等了两个时辰的光景,韩岳和秦淮两个人喝了一肚子的茶水之后,原本回了京城处理公务的上官默,何玉简,韩胄等才气喘吁吁地赶来,进澹宁居的时候大家还以为是皇上出了什么事儿,进门却不见皇上,只见端坐在上位的长公主和西南王,大家心里顿时涌起不好的预感。 “南浔,你来告诉大家。”李钰把茶盏放下,淡淡的说道。 秦淮应了一声,起身把皇上留下的圣旨原原本本宣读了一遍,最后,跪在地上的几位肱骨大臣们一个个儿都愣了,连领旨谢恩的话都忘了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全然没了主意。 最后还是上官默先开口:“臣谨遵圣谕。” 之后何玉简韩胄等人也都纷纷表示遵圣谕。 “都起来吧。”李钰无奈的笑道,“皇上闹小孩子脾气,可真是苦了我们几个。” 韩胄虽然受李钰的教导和提拔,这些年也一直在她的影响下做事,但如今若说让长公主光明正大的摄政,身为一个传统的臣子,还是有点接受不了,于是拱手道:“陛下对长公主信任有加,但长公主如今临盆在即,这国事政事……唉!”韩胄话说了一半儿,便摇头叹息。 上官默看了韩胄一眼,淡淡的说道:“陛下不是说了吗?由我等成立内阁,国家大事皆有内阁和西南王长公主商议着办。又不是让长公主乾纲独断,长公主也不会太累的吧?” “再说了,不还有咱们西南王呢吗?”秦淮微笑着朝云启拱了拱手,他本来就是云启的死党,如今更是看清形势紧抱长公主府不放手。 “就按照陛下的旨意办吧。”何玉简回头看了一眼杨时昀。 杨时昀点了点头:“因为先帝爷英年辞世,咱们陛下可谓是心神俱裂,出去走走也好。再说,这样陛下便可以微服私访查看各处的政务政绩,看看地方官员可否恪尽职守为国尽忠为民效力,如此这般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李钰见几个人都没什么大的意见,便直接提议道:“既然这样,那适宜吃,刚好现在就有几件大事要定夺,今儿诸位凑巧都在,本来我是要跟陛下商议的,陛下跑去游学了,就让我们来就商议一下这几件要事吧。” 这算是第一次内阁会议,会议地点便设在避暑行宫的澹宁居。 李钰命人抬了两张八仙桌来并在一起,宫女拿了一块米色的锦缎往上面一铺,便组成了一个长条桌。 上官默,韩岳,秦淮,何玉简,韩胄,杨时昀,以及最后赶到没来得及听宣圣旨的邵阎,加上李钰和云启一共九个人,李钰坐在首位,旁边是云启,对面是上官默,剩下的六个人分列两旁。 这样的会议方式对于众人来说前所未有,无比新鲜,但也更能让大家感觉到踏实。 因为皇上虽然封了李钰为摄政长公主,但长公主毕竟不是皇上,臣子们不能接受像是朝拜皇上一样在长公主面前议政,这是数千年根深蒂固的东西,绝非一朝一夕十年八年能够改正的。 等着群老东西都死了,朝中臣子们换一批新贵,君主立宪的概念就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了!李钰如是想。 这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内阁会议,尽管这个时候内阁大臣们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到了一定的高度。 李钰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宁国公卫长卿父子回京述职,由谁来代替他们去西北配合靖安王。 当时几个人都诧异了—— “宁国公要回来了吗?”韩大人问身边的户部尚书何玉简。 “宁国公怎么能回来呢?他回来,西北怎么办?!”何玉简又皱眉问韩岳。 韩岳皱眉不语,在心里划拉出了两个人选:第一,刚从倭国回来的唐虞,第二,贺家的独苗苗贺骁。 李钰敲了敲桌子:“现在是讨论该由谁去西北接替宁国公的军务。诸位都提个人选吧。” “从北边调一个人过去好了,靖海侯萧祚和萧策二人留一个人在凤城即可。”杨时昀提议。 李钰摇了摇头:“靖海侯不能去西北,因为他也要回京述职。” “唐虞和贺骁。”韩岳说道,“这两个人之中任意一个都可以去西北。唐虞是唐老将军的儿子,西北军会卖给他几分面子。贺骁是贺子修老将军的孙子,根儿就在西北。” “我赞同贺骁。”秦淮点头说道,“至于唐虞,我觉得他对海疆尤其是对东倭比较了解,应该把他放在东边海疆而不是去西北。” “这话有道理。”吏部尚书何玉简负责各部官员,虽然这几个武将的调动是国防部署,属于兵部的事情,但何大人也是有两分发言权的。 “我也同意贺骁过去。”云启点头。 “我也同意。”上官默也点头。 “我同意。”韩胄点头。 邵阎淡然一笑:“我对兵部的事情不熟悉,我不发表意见。” 杨时昀也笑道:“下官跟邵大人一样,兵部的事情诸位做决定就好。” “那好,七个人同意,那就派贺骁去西北接替宁国公父子的军务。”李钰做最后的结论,然后又提出下一个问题:“下一个,女子学堂如今越办越大,是时候给女子学堂的校长一定的职衔了,还有,女子学堂以及将来要在各地开设的分校甚至整个国家的教育机构是否归入礼部管辖范围之内,大家讨论一下。” “教化礼制本来就应该是礼部的职责所在。”何玉简应道。 众人都随声附和,国子监,书院,贡院等历来都是礼部的事儿,女子学堂归入礼部自然也无可厚非。只是关键一个问题是,之前吴崇古是礼部尚书,他下台之后礼部的事情就一直由下面的一个侍郎和两个主事管着,礼部尚书尚在空缺,不知道是从下面提拔还是从别处调任呢? 经过九个人商讨表决,其中三个人认为应该由礼部的侍郎晋级为尚书,另外六个人包括李钰都觉得大学士秦淮可去礼部任职尚书一职。 本来在座众人也只有秦淮是个虚职,他之前一直陪在先帝跟前,虽然是近臣宠臣,但却也只是表面风光。如今被委以重任去礼部做尚书,自然是喜出望外,当即起身朝着众人抱拳行礼,又对李钰表了一番决心。 李钰微笑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以后大周教化万民的事情,秦大人可要多多上心,之前的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国家的需要,我想了一套新的科考方案,回头我把教育革新的卷宗交给秦大人,下次内阁会议上我们在做讨论。” 科举制度上溯到千年以前,历朝历代都基本是一个模子下来的,八股取士的办法用了一千多年,如今竟然要改了?!那圣贤书还读不读了?四书五经还看不看了?在座的几位重臣当时就傻眼,搞不懂长公主这是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