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

第278章 安排

   沈婳还真有些心动——    阿史那曜要去中州,抢夺西洲军的控制权。    他这一走,固然会留下守军,可到底群龙无首。    且,沈婳记得姜砚池曾经说过,阿史那曜的大军里,有两万是投降的京郊大营的人马。    他们本质上是大盛的官兵,当初被元安帝留给沈继一起驻守京城。    沈继不想做炮灰,便利索地带领那些人马向阿史那曜投降。    这些人,或许对大盛王朝没有那么的忠心,却也不是阿史那曜的心腹。    若是暗中运作一番,应该有几分成功的引诱他们再次“反水”。    京中若是乱了,沈婳的娘子兵就能浑水摸鱼。    “……算了!还是不要故意制造战乱了!”    之前在泾县,沈婳、姜砚池利用千牛卫的啸营,引发了一场大混战。    非常成功地让元安帝与姚家等来了个狗咬狗。    姚家也终于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    沈婳和姜砚池都算是报了仇。    但,权贵们为了权利、恩仇等互相厮杀,真正伤亡的却是最底层的兵卒,还有附近的无辜百姓。    天下已经够乱了,沈婳不能再人为地制造混乱。    她会虚中州凑热闹,也是因为中州的争斗,不管她去与不去都不会避免。    她去了,或许还能做些什么。    可京城?    现在还不到“收复”京城的时候,她把京城弄得一团乱,却又不能好好地善后,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实在不符合沈婳的三观。    沈婳的这些心里纠结,其他人并没有看出来。    唯有姜砚池,他本就敏锐,且又一直密切关注沈婳。    关键是他太了解她了。    所以,沈婳眼底眸光闪烁的时候,姜砚池就开始观察、分析。    然后,他得出了结论——    唉,小公主又心软了。    京城的“宫变”是不可避免的。    就算没有人去煽风点火,沈继与阿史那曜也终究会有一战。    沈婳想到了那两万“降军”,沈继作为亲自带领“降军”的人,自然不会想不到。    沈继与其说是被姜砚池的“胡说八道”触发了反抗的心思,还不如说,他早有不满。    这半年来,他肯定没少受气。    而辽东、安西等几个节度使的“忠心”,也给了沈继些许底气。    姜砚池的“出兵勤王”的许诺,不过是让沈继下定决心的诸多原因之一。    就算没有姜砚池(确切来说是娘子兵),沈继依然会暗中串联,想方设法地搬到阿史那曜。    所以,小公主真的没有必要心软,更没有必要过度地自责。    再说了,恰逢乱世,行事更该不拘小节。    “……不过,心软!或者说敬畏生命,不就是小公主最大的特点?”    “若不是小公主心软,还足够善良,我姜砚池哪里还有机会做姜三七?”    “还有薛易等人,他们也早就成了战场的一堆烂肉、枯骨。”    姜砚池定定的看了沈婳一会儿,然后轻轻垂下眼睑。    他用力握了握拳头,这些脏活累活,还是由我来为小公主做吧。    造杀孽,落骂名,也当有我。    至于小公主,她就是善良、美好、宽厚、仁善的仙女儿。    “……寨主,您也说了,只是‘许诺’!”    “再者,咱们就这么点儿人马,此次还要去中州,根本就分不出太多的人马。”    姜砚池抬起眼皮,神色清冷,说出的话,却透着几分无赖的味道。    偏偏他容貌好,气质也高贵,明明是“毁约”的耍赖,却还是显得那么的义正言辞。    沈婳:……    她还能说什么?    长得好,就算三观不正,也让人难以厌弃?    “京城的事儿,咱们暂且不管。”    沈婳压下无奈,正色道,“还是先讨论中州吧。”    薛易一听话题又被扯了回来,赶忙说道,“寨主,中州之事,可行!”    说着话,薛易就站了起来,对着沈婳双手抱拳,行礼道:“易愿带兵前往。”    就算不能占个大便宜,也要狠狠地吃口肉。    吴庸善于谋略,不会冲动,他缓缓道,“中州之事,确实可行。但山寨也不能松懈。”    “还有散关——”    提到散关,吴庸便顿了一下,目光飘向了姜砚池。    上次他们能够率领大军从散关出来,靠的就是姜砚池给弄来的通关文书。    而姜家与郑家的渊源,吴庸也略有耳闻。    唉,英年早逝的姜侍郎真的是个极为出色的人,不管是才学还是人品,都算得上京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再看看就姜家……估计啊,这一家子上下近百年的灵气,都集中到了姜侍郎身上。    可惜,慧极必伤。    太出色了,担负的担子太重了,反倒不长寿!    吴庸暗暗惋惜着。    而姜侍郎留下来的余泽,估计也就只有这一次的人情。    就这,也是搭上了上千副的残缺军械,才顺利通关。    人情用完了,军械也没有了。    此次再通关——    “无妨!我已经有了法子!我会和姜三七一起去散关,与郑启将军洽谈此事!”    沈婳接过吴庸的话茬,无比自信的说道,“放心吧,此次我也能让大军顺利通关。”    “只是不知,此次出动,我们该带多少人马合适?又该留下多少人马?”    沈婳问这些问题,不只是想要知道具体的数目,她还想知道,主要负责人员等方面的安排。    吴庸是老军师了,分派人马,安排人手,还有应该配备多少粮食,多少民夫等后勤问题,他都非常熟悉。    “娘子兵现在有三千余人,可带两千人出行,一千余人留守山寨,并负责沿途官道的驿站。”    “现在我们无法征调民夫,可以聘用一部分当地村民,或者从寨中筛选。民夫二百人足矣。”    二百民夫,就要配备四五十辆车架。    每辆马车可以装运五百到八百斤的粮食。    娘子兵还有有肉,肉蛋蔬菜等,可以先少配备些,沿途可以采购。    另外,还要征调医署的医生、学徒等……    吴庸安排得非常详细。    对于留守的人,他也有所建议,“庸不才,愿为寨主留守山寨!”    周朗有些急,他刚才那么积极的表现,就是希望能够在吴庸出去带兵的时候,自己留守山寨。    没想到,这次吴庸放弃出征,转而跟自己抢工作!    偏偏自己还真就抢不过。    既然这样,那就退而求其次吧,“寨主,听闻您与阴县郑家有合作,某愿意在您出行的时候,代为打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