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经天纬地

第一章 讨贼文诏

三国之经天纬地 作者高祥轩 2327 2024-04-17 22:39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故汉终岁,多事之秋,外戚跋扈,奸宦弄权,贪贿横行,富者不仁,官逼民反,以至黄巾之乱也!   我神州华夏,战乱纷起,四海不安,八方自立,群雄逐鹿,兵凶不断,天下百姓,苦之久矣!   朕奉天意,救民水火,力挽狂澜,不敢有私,勠力克勉,携贤臣勇将之助,乃至今时大汉之盛,人得以藉,衣食饱暖,安居乐业,民主进步,蒸蒸日上!   然奸徒司马氏者,逞兵行凶,荼毒生灵,所过之处,如蝗啃噬,血流成河,冤魂塞谷,十恶不赦,神人共愤!   朕,怀苍生之德,乃愿议处,岂料司马氏者,冥顽不灵,不知改悔,毫无愧色,实为一姓之私,欲置万民于水火耳!   恶不惩,则民愤不抑;罪无罚,则天理难容!我大汉,兴雄兵,惩凶伐恶,顺应天道,所向之处,群小束手,悬颅负荆,则万民再无兵祸之忧,天下承平也!   朕告司马氏者,若天良未泯,少有仁德,悯怀苍生之念,弃顽抗而西向,则善莫大焉,微人殒哉;若一意孤行,祸及百姓,则罪愆甚也,首恶元凶,作伥之众,具成齑粉哉!   众等闻所言者,慎之!抗天必亡;大汉臣民将士,勉之!勠力同心!钦此!   这篇文章,正是刘纬向全天下颁布的《讨贼诏书》!他的文风,不像陈琳那般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而是惜墨如金,字字珠玑,用最少的文字,把所有意思,全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众所周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由朱元璋开头,创下皇帝圣旨的基本格式!不过,其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点,刘纬当然很清楚,却觉得不太顺口,虽然在开国登基以后,也引用了这种格式,却采用了人们所熟悉的断句方式!   奉天承运皇帝,多少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味道,仿佛是在自吹自擂!   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却可以理解为,皇帝在发布诏旨之前,以奉天承运的原则为前提,自省自查,从而,不会颁布那些有违天道的恶旨,这种格式,似乎更符合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的口吻!   刘纬一开篇,便总结了旧汉桓灵二帝以来的天下局势,接着又说自己好不容易开创了一片盛世,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结果却被司马懿给破坏了!   刘纬说,自己不愿打仗,本来想要和平解决问题,却不想,司马昭毫无悔改的诚意,那么,这场仗就不得不打了!说白了,就是在强调汉军师出有名!   不过随后,刘纬话锋一转,又给司马昭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主动放弃抵抗,无条件投降,其精髓在于“微人殒哉”,意思是,只要司马昭肯投降,晋国方面,不会有一人受到惩罚而丢了性命,包括他司马昭!   本来么,司马昭又不像司马懿那样,犯下无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如今又能主动献国投降,避免流血牺牲,拯救许多无辜者的生命,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将功折罪,也不至于丢了性命,刘纬甚至可以善待于他,封侯赐爵,荣耀而终,也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不过,刘纬同时也警告司马昭,以及那些为虎作伥之徒,胆敢顽抗到底,就是灭亡的下场,“齑粉”二字最为贴切,意思就是,他们不但性命不保,而且,还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文章最后,刘纬在提醒晋国诸人慎重考虑的同时,也对汉国军民提出了希望,号召他们团结一心,勠力共勉,倘若司马昭选择顽抗到底,便就此一举消灭晋国,一统天下!   有一个细节,不知您注意到没有,通篇文章,没有一句带有晋国字样,而是一口一个“司马氏者”,其实刘纬是故意的,就是想通过这篇檄文,告诉晋国臣民百姓,汉军的敌人,只是司马昭及其党羽,惩办首恶,余者不论!   汉军一贯与民秋毫无犯,不扰百姓,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晋国臣民百姓,最好不要被司马昭所利用,与汉军为敌,该开城投降,就痛痛快快地,接下来,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在汉国治下,日子只能比从前更有盼头!   群小束手,悬颅负荆,事实上,就是在暗示晋国人投降之意,你们可别稀里糊涂地,上了司马昭这条贼船,在此番暴风骤雨般的变局当中,被他拉去陪葬!   因此,刘纬这篇文章,说是讨贼檄文,却也兼具劝降书之意,既发出了最后通牒,言之赫赫,也给司马昭及晋国诸人留了一条活路,同时,还能分化晋国百姓之心,可谓一箭多雕!   那么,司马昭看过这篇文章以后,又作何反应呢?你还别说,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他真有点动心了!   司马昭心里十分清楚,父亲的失败,意味着晋国失去了最后一线生机,如今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就更不是汉国的对手了!既然晋国早晚要灭亡,投降,虽然很丢人,却未必不是明智的选择!   司马昭不惧一死,怕就怕死后,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另外,一旦自己负隅顽抗,最终覆灭,恐怕盛极一时的司马氏一族,亦将就此而衰亡,断子绝孙,后继无人!   投降,晋国是不存在了,但司马一族却能得以延续,就算刘纬饶不了自己,最终难逃一死,也不会祸及妻儿,诛灭满门!司马昭就是不考虑自己,也得顾全家族的兴衰荣辱和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啊!   然而,就在司马昭犹豫的时候,张春华忽然来到他的面前,警告其切勿动摇迟疑,想想父亲司马懿的惨死之状!   做儿子的,若是投降杀父仇人,即便得以苟活,亦难逃世人指责唾骂,替父报仇,哪怕力不能及,拼尽最后一滴血,也是义无反顾,虽死无憾!   正是张春华这样一番话,打消了司马昭想要投降的念头,继而坚定了奋战到底的决心!问题是,刘纬这篇檄文,动摇了晋国的军心和民心,如何才能统一人心,一致对外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