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多方面调查,已经锁定了一个人,他叫胡连杨,是3·18特大爆炸案中的一名从犯,被判处了七年有期徒刑,而如今,他已经刑满释放了。 最关键的是,这个人也是昌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关部的一名员工,是祁雪卉的下属,他在七年前是有能力在祁雪卉的办公室安装炸弹的。 “难道是他在七年前就安放了炸弹,准备炸死祁雪卉,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行动,就被逮捕入狱了?而他现在刑满释放后引爆了炸弹?但并不知道祁雪卉的公司已经搬家了,所以误伤了这家小工作室?”黎梦缓缓开口,认真地说道。 “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他有作案能力,也有作案时间……至于杀人动机……”我打起精神,认真地思考。 因为这起爆炸案件,胡连杨有重大作案嫌疑,案件很有可能就因此而告破。 想到这里,我和黎梦都明显变得激动起来。 人就是这样,只要相信了一件事,即便这件事还有很多不可能,人都会主观地去寻找一些解释来解答这个不可能,即便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也会主动地去相信。 “杀人动机好说,他和祁雪卉都是一个部门的,而且是上下级的关系,工作和生活中有矛盾和摩擦是在所难免的。”黎梦认真地对我说道。 可我还是觉得这其中有很多的疑点,我眉头紧锁,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可是这枚炸弹,并不在孟博超在七年前提供给犯罪团伙的十八枚之一啊?!”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啊?!孟博超又不是最强大脑,他怎么会记得那么清楚呢?而且我看他多半是有些精神问题。再说了,就算不在孟博超提供的十八枚炸弹其中,他一生中制作过二百多枚炸弹,也许胡连杨趁他不注意,从他家里偷了一枚炸弹呢?”黎梦的情绪十分激动,在努力给我解释着这其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可她越是这样,我越觉得事情有些可疑和蹊跷,于是我缓缓开口,问道:“炸弹是由手机拨打电话引爆的,如果不是孟博超提供的,那么炸弹一定没有经过芯片改造,因为改造过的需要制定的电话号码拨通引爆,那么炸弹是如何保证在他出狱之前的七年时间里,没有被其他电话引爆呢?就算炸弹是芯片改造过的了,胡连杨又是如何在出狱之后拿到指定电话卡的?” 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可以被忽视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本案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即便黎梦已经向我解释了诸多疑点,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那么容易解释。 “哎呀,不管了,一会去找胡连杨调查一下,不就都明白了?”黎梦见自己说不过我,直接转移了一下话题。 不过这一点我倒是非常同意,只要找胡连杨调查一下,就都知道了。 就在这时,技术队给我发来了一个消息,他们经过二次勘查案发现场,发现了现场残留的手机电话卡残害。 芯片因为爆炸已经严重损坏,但经过技术科的紧急修复工作,已经把芯片恢复了,并且已经调查到了这张电话卡的电话号码。 同时,技侦科根据现场发现的这个电话号码,通过通话记录和通话时间,也已经锁定了引爆炸弹的电话号码。 这绝对是一个重大发现,是一个可以给案件提供突破性进展的线索。 因为相比于很多年前,电话卡不需要实名制,每一个地摊或者报亭都可以购买。但现在不行了,电话号码都需要实名制。 就在我准备继续询问,这个引爆电话号码的谁的时候,技术队又给我发了一个消息。 消息是一张图片,图片上是这个电话号码的机主的身份信息。 我点开图片,顿时大吃一惊。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为身份信息上赫然写着胡连杨的名字! 我赶紧把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分享给黎梦,她看完之后,显得非常兴奋。因为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这个引爆炸弹的电话,就是胡连杨打去的。 胡连杨有重大作案嫌疑,甚至已经可以确定,他就是本案的凶手。 至于这枚炸弹是谁制造的,是谁安放的,杀人动机又是什么,这一切只要等我们把胡连杨抓捕归案,就什么都知道了。 我和黎梦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没有什么是一名刑警锁定了案件嫌疑人更让人高兴的了。 我们看着眼前堆成山的人事部门资料,已经没有什么耐心继续看下去了,我们只是象征性地随便翻阅了一下就准备起身离开。 就在这时,人事部经理袁安阳忽然返回了办公室。 “两位警官有什么需要吗?”他见我们要走,急忙问道。 “哦,没什么需要,我们还有些事情,就不打扰了。如果我们警方有什么需要,还会来联系你的。”我向他认真地解释道。 “哦,哦,那两位警官慢走,我送两位。” 袁安阳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总之送走了警察,自己也就没什么事了,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了。 “不用送了。” 我和黎梦淡淡说了一句,急忙离开了人事部办公室。 离开了公司的办公大楼,我和黎梦快步朝着停车场走去。路上,我急忙呼叫了一下刑警队的王警官,让他立刻派人去对胡连杨实施抓捕。 王警官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之后,就挂断了电话,立刻着手去申请逮捕令,以及锁定胡连杨现在的位置。 胡连杨在七年前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因为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而提前两个月刑满释放。 对于刚刚刑满释放的人员,警方都是有信息追踪的,目的就是防止出狱人员与社会脱节,遇到一些困难。 更重要的是,防止他们出狱之后再次作案。 技侦科通过电话号码锁定了胡连杨的住址之后,王警官立刻带队制定了对胡连杨的抓捕计划,经过短暂的讨论分析之后,刑警队抓捕小组立刻出发,对胡连杨的住址进行布控、封锁,随后王警官亲自率队进行抓捕行动。 这次抓捕行动我就参与不上了,但我相信,很快我和胡连杨就会在刑警队的审讯室见面了。 而且,这起相隔七年,又一次在宁州市发生的爆炸案,就要通过胡连杨的被捕而告破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还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重案组以往接手的案件,已经让我有了一些特殊的职业病,那就是每一起案件的凶手,都不会这么轻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而最后的真凶,都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