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穿越诸天做土匪

雪中 第三百九十七章:【天下第一楼楼主,亲自发出绝杀令!】

穿越诸天做土匪 你是穿越者 7102 2024-05-16 01:47
  老儒生也不客气,走上第一级台阶。  摘下书箱,抬手一挥。  近两捧缎如画轴的宫女太监,鱼贯进入。  于广场左右两侧,屈膝放缎画,低头倒退行走。  各自拉起一条长幅,无一例外,皆在广场中央处,一一衔接,拼凑在一起。  女帝骤然眯眼,望向广场。  百缎成巨画。  这是一份,兼顾北莽和离阳的两朝版图。  其中,细致程度已然到了,囊括每一座军镇,每一条大川,每一条山脉。  这一刻,女帝恍然间有种热血沸腾,天下,尽在朕脚下。  于是,女帝下意识踏出第一步。  走到第八级台阶上。  站得高,看得远,可她的野心,自打进宫第一天起,又岂会只是看看而已?  两朝江山锦绣。  波澜壮阔。  北莽王朝,地理轮廓,以黑底写白字。  离阳王朝之疆域,以白底描黑字。  一副棋盘,一局棋。  黑白对峙。  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两军对垒,一统天下。  女帝微笑道:“朕素有耳闻,太平令善弈棋,今日可是要与朕做一盘推演?  要朕与你一道,于这江山之上,走上一遭?”  老儒生并未回答,而是待那些汗流浃背的女官,太监,尽数撤出广场,方才打开书箱。  从中拿出一根竹竿,以及几块黑炭。  一屁股坐下,抬头道:  “陛下不需下台阶,今日,容我先说说,天时,地利,人和。  明日,再细说我这些年,在中原春秋见识到的地理,人治,军力,风俗。  第三日,说两朝边境,可当下解燃眉之急。  第四日,说我朝具体事宜,怎样得士子民心。  第五日,说如何灭北凉,占西蜀,吞南诏。  第六日,说矛头直指太安城,终平天下。  第七天,再说如何治理江山。”  饶是女帝,历经风雨跌宕,听闻此等,气吞天下如虎的豪迈言语,亦是愣了一下。  她走下一级台阶,也学太平令老儒生,坐在地上。  老人放下手中木炭,双手拄在,那以往用作登山,涉水的竹竿上。  竹竿早已摩挲得光滑洁净。  望向广场,平静道:“黄龙士有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深得我心。  春秋初定,离阳王朝灭去八国,挟大胜之势,北征我朝。  看似,势不可挡,却不知,一鼓作气后,人力有穷时。  离阳疲军伐北,北莽虽说是以逸待劳,但那时,陛下初登九五,朝局不稳。  不惜以身涉险,最终,却只得不胜不负。  那时,天时仍在离阳。  不过,北莽地理形势,与中原迥异,致使离阳四十万甲士水土不服。  加之,离阳先帝对北凉徐骁,忌惮已久。  恐北凉铁骑以虎吞狼,灭去北莽后,独霸一方,自立称王。  当年,徐骁未能与离阳分裂,划江,南北而治。  可今时不同往日,北凉新王徐千秋,其人野心不在陛下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三次飞龙在天,便可算作通告天下。  当年,离阳先帝顾虑到,北莽境内崇武不崇文,那时,北凉灭了北莽,便可占据富饶之河,以及凉西廊。  那时,便可自立为王。  若届时,北凉再将北莽之地征服,尽收囊中,如此,便可与离阳南北对峙。  于是,当日离阳先帝一封密旨,在大好局势下,迫使徐骁退兵。  并且,与北莽签订合约。  这虽算不得妙棋,可也称不上昏招。  于是,这天下便造就了当下,离阳,北凉,北莽,三足鼎立之势。  这,便是我要与陛下说的第一个道理:  天时,终归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国凭仗,不在天险,而在人心。  人心,却并非民心如此简单。  民心之力,北凉之行,令臣恐惧。  军民一家,无懈可击!  唯一的贪官之流,便是其祸患,可惜,却为北莽新王继位后,一一剪除干净。  若有机会,老夫倒是想见见这黄毛小儿。  听闻他已孤身入北莽,依老夫之见,不惜一切代价,除之!  杀此一人,等同于灭北凉铁骑三十万。  若任其平安返回北凉,三十五万铁骑,便得视为七十万战力。  此人,不惜一切代价,杀之!  百姓自古随大流,重视,却不可盲目。  春秋士子依附北莽,于北莽而言,更是福祸相依,不得不察。  老臣在中原各国游历,记住各色人物,两千六百四十三人。  一一说来,各有粗略,请陛下找女官记录在册。”  老儒生滔滔不绝,唾沫飞溅:  “一农,可耕田地三十亩。  亩收米,两石或三石,以二石为中。  亩以一石还主家,五口之家,人日食一升,一年即食用十八石,约余得十二石。  此外,衣着嫁娶,祭祀,生老病死等,皆需费用。  若遇旱涝蝗灾,捉襟见肘。  老臣所讲,皆为苏杭嘉湖流域,及西蜀等帝国粮仓,所在情况。  其余等地,常有大批浮浪不根之人,并非罕见。  故而,离阳王朝所谓的,海晏清平,颇有水分。”  “离阳王朝,官不得当地人出任,吏则不同,世世代代为本地吏。  不出百年,离阳王朝便会出现,遍地皆是地头蛇之局面。  故而,张巨鹿之急,不得不急。”  老儒生口若悬河,说之不尽,女帝静静听着,未有打扰。  整座大殿,唯有他一人之声。  以及宦宦官婢女不,断记录书写的哗哗之声。  离阳王朝,从内到外,从外到内,无一不被老儒生钻研透彻,一词一句,娓娓道来。  何处优势,何处缺漏,皆在他一人口中,一语中的。  一针见血。  “离阳王朝,龙虎山居安,却不思危,陛下应趁机,令国师着手编撰万卷《道藏》,扶持道德宗,成为天下道教执牛耳者。”  “西域红黄二教之争,陛下切不可只是看戏,我朝灭佛一事,可灭禅宗大佛,却要立起密教小佛。”  天下事,事无巨细,太平令老儒生,娓娓说来。  白日说,晚上也说。  第一日,女帝坐在台阶上。  第二日,便走下台阶,跟在老人身后,走走停停。  脚踏锦绣之上。  夜晚,亦是不停说。  灯笼高挂,灯火辉煌如昼。  广场上,不许任何人踏足。  直到后来,女帝陛下,亲手持灯,为老人照明。  再一日,两人吃食进餐,随便,或蹲,或坐于缎面画幅之上。  女帝,甚至已挂起一只布囊,装满温水以及食物。  老人若感到口渴饥饿,也不用说话,伸手便向女帝索要。  于锦绣地图之上,每过一境,便要在地面上圈圈画画。  老儒生太平令,已不知用去多少块木炭。  双手十指漆黑。  每次匆匆洗手。  水盆之中,浓黑如墨。  女帝一袭龙袍,宽袖长摆,后来,她干脆以丝线系牢捆紧。  便于行走。  已顾不上半点体统礼仪。  第五日,秉烛夜谈时,女帝仍丝毫不见倦怠,神采焕发。  第七日,满腹学识说尽。  老人与女帝,终于走完天底下最巨幅的地图。  站于台阶底部,女帝握住老儒生的手,背对满是脚印,略有褶皱的江山锦绣。  二人一同走上台阶,女帝平静道:  “愿先生为帝师!”  同夜,天下第一楼楼主,亲笔所书,最高级密信,十万火急送往各分舵:  老儒生所布置,二千六百三十四枚棋子,一一拔出,斩尽杀绝!  当夜,锦衣夜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