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一艘英国怡和洋行的货轮在一声汽笛长鸣之后,稳稳地停在了上海市轮渡双层码头。 乘坐本艘邮轮的这些来自香港及沿途各大城市的旅客,按照船员的要求依次踏着舷梯下船,而后消失在熙熙攘攘的码头上。在下船的旅客中,一个手提皮箱、头戴礼帽、鼻架黑框墨镜、身着黑色毛呢大衣的中年男子,也匆匆走下舷梯,在码头上几名警察随即抽检旅客,他似乎刻意走到警察跟前,亮出姓名栏显示陈剑魂的证件,一名警察接过去打开看了一眼就交还给他。 男子面无表情地收回证件,而后到路边招手拦了一辆黄包车,坐上黄包车之后男子才摘下礼帽,遮住面庞说道:“和平饭店。” 黄包车夫听命后,双手架着车把,弓着背然后双脚有节奏地跑起来。车上的人正是陈自强,他用当年在峨眉山抓捕山田智美子的时候,从师太那里学来的易容术做了一个地下组织成员的面具,只要他不开口说话,不露出笑容丝毫看不出来他就是叱咤上海滩的军统特工大队长,更无从知晓他是稽查重庆城的警察厅稽查处长,当然也不能遑论纵横太平洋的组织特科队员。 住进和平饭店的陈自强通过饭店内的电话联系自己以前的属下,保密局上海站尚振彪。从尚振彪那里找到了以前的旧部和故友,而后挨个单独通知大家,三天后,他将在和平饭店设宴招待这些朋友们,以感谢在当局通缉他的时候大家对他的包容,这其中自然包括尚振彪和封企曾等人。 三月十五日,晚上七点,和平饭店的一间包厢内高朋满座,闻名上海滩的各类菜肴摆满了整整一桌。陈自强作为东道主,举杯答谢,酒过三巡后,他有意无意地向在座的诸位旧部和故交聊起自己在香港了解到的国际上对当下时局的看法.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这些西方列强的媒体,都报道说国m党政权腐败,在zg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下,已经维持不了多久了。有些人附和称是,有些人则不以为然,尤其是封企曾和那些国m党顽固派一样,妄图以制空权和制海权,以及长江天险,来阻止我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陈自强听后则语重心长地对封企曾说:“唉,企曾兄,我何尝不希望国军能赢,但想想我前半生大部分追随戴老板给国m党卖命,刀口舔血,数次踏入险境,杀日谍,斗汉奸。结果戴老板人未走,茶已凉,我被称为攻击他的突破口,被中统和三青团陷害,锒铛入狱,如果不是我师父杜先生倾力相救,今天在这里宴请大家的就是一条鬼了。我一个小喽啰兵,就不讲了,戴老板如何?他这样的有功之人,也落得个机毁人亡的下场,更何况是别人了?” 陈自强言外之意你封企曾一定要看清形势,不然到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封企曾听完陈自强的这番见解后,沉思了一会儿,当时就在宴会上附和,认为陈自强讲的有道理。当晚宾主尽欢,至晚方散。酒宴散后,陈自强在房间内透过窗户看到自己这些旧部和故交散去后,才重新戴上面具从楼梯走出去,出门叫了黄包车,去了不远处一家英国人开的旅馆入住。原来除了尚振彪,陈自强和今天这些客人很长时间没有交集,人心隔肚皮,因此他担心这些人过来抓捕他,所以换地方住宿。 第二天,陈自强为避免夜长梦多,决定趁热打铁,去拜访一下封企曾,去他那里探听一下虚实,伺机劝他率部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陈自强回到和平饭店后,就酒店内的电话给封企曾打了过去,假装刚刚睡醒的样子,和他寒暄了一番,然后提出去他那里拜访他。封企曾自然不好拒绝这位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时期的同学,假装很热情的邀请陈自强前来,不醉不归。陈自强欣然应邀,戴上面具,换好衣服,出门叫了一辆黄包车向封企曾所在的淞沪警备司令部海巡大队而去。很快来到了他们的驻地,陈自强因为使用了易容术,没人认得。 陈自强也不开口说话,递上原来在军统时期,现在已经换了照片的证件给门卫,让他持证通报给他们大队长,称故交来访。不一会儿封企曾带领两名副官亲自出门来迎,看到化妆易容的陈自强,和自己昨天见到的本人简直判若两人。内心暗暗佩服,无怪乎他被戴老板信任,在上海站一直担任要职,这人只这一招化妆术,军统内部也无人出其右者。遂上前握手寒暄,但和昨天不一样,陈自强尽管很热情的和他握手,甚至拥抱,却全程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而后在他的带领下,向着大队长室走去。 到了大队长室,封企曾支走部下关上门,陈自强才卸下伪装的面具,而后开口和封企曾重新寒暄。封企曾问起为什么他的化妆术如此高超?陈自强将自己在重庆任职时,奉命去四川和眉山抓捕会易容术的日谍山田智美子时,遇到一名美国留学回来的因为感情遁入空门的尼姑,从她那里了解了易容术,而后自己私下研究并渐渐掌握。封企曾听后佩服的五体投地。 二人喝茶闲聊,陈自强继续向他灌输称自己在“香港”看到的相关国内战局和未来的见解,也有意无意的询问一些封企曾在国内看到的时局实况。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副官来报酒宴已按大队长要求备好,封企曾命令下属单独找一个包厢,他要和自己的朋友畅饮。下属奉命去准备,不一会儿来复命,陈自强这次没带面具,而是用礼帽将自己的整张脸都盖住,跟随封企曾向着他所准备的包间而去。 席间,二人开怀畅饮,共论时局,好不热络。陈自强也将让封大队长早做准备,站到胜利的一方,将来在新政府不失获得个一官半职的机会。 3月12日,一艘英国怡和洋行的货轮在一声汽笛长鸣之后,稳稳地停在了上海市轮渡双层码头。 乘坐本艘邮轮的这些来自香港及沿途各大城市的旅客,按照船员的要求依次踏着舷梯下船,而后消失在熙熙攘攘的码头上。在下船的旅客中,一个手提皮箱、头戴礼帽、鼻架黑框墨镜、身着黑色毛呢大衣的中年男子,也匆匆走下舷梯,在码头上几名警察随即抽检旅客,他似乎刻意走到警察跟前,亮出姓名栏显示陈剑魂的证件,一名警察接过去打开看了一眼就交还给他。 男子面无表情地收回证件,而后到路边招手拦了一辆黄包车,坐上黄包车之后男子才摘下礼帽,遮住面庞说道:“和平饭店。” 黄包车夫听命后,双手架着车把,弓着背然后双脚有节奏地跑起来。车上的人正是陈自强,他用当年在峨眉山抓捕山田智美子的时候,从师太那里学来的易容术做了一个地下组织成员的面具,只要他不开口说话,不露出笑容丝毫看不出来他就是叱咤上海滩的军统特工大队长,更无从知晓他是稽查重庆城的警察厅稽查处长,当然也不能遑论纵横太平洋的组织特科队员。 住进和平饭店的陈自强通过饭店内的电话联系自己以前的属下,保密局上海站尚振彪。从尚振彪那里找到了以前的旧部和故友,而后挨个单独通知大家,三天后,他将在和平饭店设宴招待这些朋友们,以感谢在当局通缉他的时候大家对他的包容,这其中自然包括尚振彪和封企曾等人。 三月十五日,晚上七点,和平饭店的一间包厢内高朋满座,闻名上海滩的各类菜肴摆满了整整一桌。陈自强作为东道主,举杯答谢,酒过三巡后,他有意无意地向在座的诸位旧部和故交聊起自己在香港了解到的国际上对当下时局的看法.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这些西方列强的媒体,都报道说国m党政权腐败,在zg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下,已经维持不了多久了。有些人附和称是,有些人则不以为然,尤其是封企曾和那些国m党顽固派一样,妄图以制空权和制海权,以及长江天险,来阻止我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陈自强听后则语重心长地对封企曾说:“唉,企曾兄,我何尝不希望国军能赢,但想想我前半生大部分追随戴老板给国m党卖命,刀口舔血,数次踏入险境,杀日谍,斗汉奸。结果戴老板人未走,茶已凉,我被称为攻击他的突破口,被中统和三青团陷害,锒铛入狱,如果不是我师父杜先生倾力相救,今天在这里宴请大家的就是一条鬼了。我一个小喽啰兵,就不讲了,戴老板如何?他这样的有功之人,也落得个机毁人亡的下场,更何况是别人了?” 陈自强言外之意你封企曾一定要看清形势,不然到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封企曾听完陈自强的这番见解后,沉思了一会儿,当时就在宴会上附和,认为陈自强讲的有道理。当晚宾主尽欢,至晚方散。酒宴散后,陈自强在房间内透过窗户看到自己这些旧部和故交散去后,才重新戴上面具从楼梯走出去,出门叫了黄包车,去了不远处一家英国人开的旅馆入住。原来除了尚振彪,陈自强和今天这些客人很长时间没有交集,人心隔肚皮,因此他担心这些人过来抓捕他,所以换地方住宿。 第二天,陈自强为避免夜长梦多,决定趁热打铁,去拜访一下封企曾,去他那里探听一下虚实,伺机劝他率部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陈自强回到和平饭店后,就酒店内的电话给封企曾打了过去,假装刚刚睡醒的样子,和他寒暄了一番,然后提出去他那里拜访他。封企曾自然不好拒绝这位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时期的同学,假装很热情的邀请陈自强前来,不醉不归。陈自强欣然应邀,戴上面具,换好衣服,出门叫了一辆黄包车向封企曾所在的淞沪警备司令部海巡大队而去。很快来到了他们的驻地,陈自强因为使用了易容术,没人认得。 陈自强也不开口说话,递上原来在军统时期,现在已经换了照片的证件给门卫,让他持证通报给他们大队长,称故交来访。不一会儿封企曾带领两名副官亲自出门来迎,看到化妆易容的陈自强,和自己昨天见到的本人简直判若两人。内心暗暗佩服,无怪乎他被戴老板信任,在上海站一直担任要职,这人只这一招化妆术,军统内部也无人出其右者。遂上前握手寒暄,但和昨天不一样,陈自强尽管很热情的和他握手,甚至拥抱,却全程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而后在他的带领下,向着大队长室走去。 到了大队长室,封企曾支走部下关上门,陈自强才卸下伪装的面具,而后开口和封企曾重新寒暄。封企曾问起为什么他的化妆术如此高超?陈自强将自己在重庆任职时,奉命去四川和眉山抓捕会易容术的日谍山田智美子时,遇到一名美国留学回来的因为感情遁入空门的尼姑,从她那里了解了易容术,而后自己私下研究并渐渐掌握。封企曾听后佩服的五体投地。 二人喝茶闲聊,陈自强继续向他灌输称自己在“香港”看到的相关国内战局和未来的见解,也有意无意的询问一些封企曾在国内看到的时局实况。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副官来报酒宴已按大队长要求备好,封企曾命令下属单独找一个包厢,他要和自己的朋友畅饮。下属奉命去准备,不一会儿来复命,陈自强这次没带面具,而是用礼帽将自己的整张脸都盖住,跟随封企曾向着他所准备的包间而去。 席间,二人开怀畅饮,共论时局,好不热络。陈自强也将让封大队长早做准备,站到胜利的一方,将来在新政府不失获得个一官半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