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04章 苏轼的邀请
每个月朱天命要提供这么多的法器,要是没有足够的材料,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朱天命除非有专门的矿脉,否则合作也只能是短期的合作,除非他要在商会买材料。 要是在商会买材料,在银月商会买的话,岂不是等于银月商会多了这么多炼器师? 朱天命岂能不知道子婵这话什么意思,说道: “我当然有自己获取材料的渠道,这就不劳烦子婵公主您操心了。 不过未来我们肯定还有更深一步的合作。” “嗯?” 子婵有些疑惑,发现眼前这个英俊的异人好像还有底牌。 朱天命没有在解释,而是说道: “未来你就知道了。” 子婵身为上古大族银月族的公主,什么没见过,既然朱天命不说,那自己不问就是了。 其实朱天命是想卖一些珍贵的材料的,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现在实力不强,要是拿出珍贵的东西,反倒是惹人惦记,偷偷的发育就好。 确定好了合作关系,朱天命也没有什么事情了。 “此间事了,子婵公主,我就先告辞了,有空一起游玩汴京。” “没空!” 子婵秀口吐出两个字。 朱天命有些尴尬,装作没听见,径直离开。 当朱天命离开之后,子婵又想起了朱天命调戏的话,白皙的脸上又闪过一丝羞红, 嘴里喃喃念道: “这个人倒也有趣。” 朱天命一边走,一边再默算, 以后每个月出售150件上品法器,10件极品法器,可以获得8.2W下品灵晶石。 一年下来,就可以获得98.4W下品灵晶石。 到时候天枢镇实力肯定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这就是副职人才带来的魅力。 这也是朱天命想尽办法要收服欧天成等人的原因。 要是能够在北州之外的无主之地找到一些炼制法器的矿脉,甚至连气运都可以省下了。 要是有足够的高级炼丹师,朱天命甚至都想出售丹药了。 不过现在天枢镇才两个高级炼丹师,炼制的丹药供应天枢镇军队以及官员都困难,现在就没必要出售了。 有了灵晶石,朱天命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扩军,发俸禄,收买重臣,等等。 回到汴安阁,朱天命屁股还没坐稳,就来了赵匡胤的圣旨, 一套流程之后,才发现是赵匡胤赏赐的一座府邸,汴京内城的一座府邸,专门提供给勋贵住的府邸。 除了一套府邸之外,还有一套上朝的朝服,让朱天命两日后去参加朝会。 “两日后的朝会?多半是有关封侯的事情。” 朱天命独自一人喃喃念道, “不过两日后的朝会也是一个机会,先搬到内城去再说, 一直在汴安阁住着也不是个事情,要是自己不搬去,让赵匡胤知道了,岂不是以为对他不满?” 朱天命的顾虑也不无道理,皇帝都是生性多疑之人,何况还是赵匡胤。 要是让赵匡胤不爽了,朱天命未来可能就不爽了。 朱天命带着阙虎等人,很顺利的就到了内城,也十分顺利的住进了赵匡胤赏赐的府邸。 府邸不是很大,大概五亩地不到,房屋十多间,虽然不是很豪华,但是也比普通的宅子豪华。 这种汴京的内城府邸,都是有阵盘控制的,朱天命这套也不例外。 要是没阵盘,连屋子都进不了。 阵盘就相当于钥匙,控制房屋各处的阵法禁制。 朱天命进了府邸,就开启了防御阵法。 朱天命感受了一下这个阵法的强度,要是没有金丹后期的修为,根本攻不破。 除非有专门的破禁手段。 朱天命熟悉了一下府邸之后,就出门熟悉周围的环境。 两边街道都是单独成栋的房屋,一排又一排,鳞次栉比,古色古香,充满韵味。 就在朱天命这条街的尽头,朱天命发现了一个白袍男子。 只见白袍男子也朝着朱天命走来, 此人,眉目剑星,面如冠玉,生得十分好看。 “你便是朱天命?” 朱天命才来不到一会,竟然就被人知晓了,看来封给自己一座府邸的消息怕是已经传遍了大宋官场。 就算没有传遍大宋官场,至少也被有心人注意到了。 朱天命反问道: “你又是谁?” “在下苏轼。” 男子淡淡的说道,但是朱天命却为之一惊。 大文豪苏轼! 让朱天命背课文背到吐的男人之一。 看到有点震惊的朱天命,苏轼淡淡的说道: “不必惊讶,我便是苏轼。” 朱天命很快就震惊下来了,虽然自己与苏轼并不是一个派系,但是也是可以交流的。 “不知道苏大人有何要事?” 苏轼说道: “不知道可否去我家府邸一叙?” 朱天命有点犹豫,要是被改革派的人察觉到了,可就不好了。 不是一个派系的人,要是有所往来,都会被怀疑。 而且朱天命现在的身份与地位有些尴尬。 更不适合跟苏轼单独聊聊。 于是朱天命开口拒绝道: “要不苏大人就在这里说吧,在下属实不方便。” 苏轼好像猜到了朱天命会这么说,说道: “当真不愿意跟我进屋详谈?” 朱天命看了看旁边大大的苏府,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在下真的不方便。” 苏轼直接说道: “怕什么,你去我家坐一会,难道王安石还会以为你改投派系了不成, 何况我也与你们改革派中的不少人有交情,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畏首畏尾?” 苏轼都这么说了,朱天命也只有说道: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在朱天命印象中,苏轼虽然反对改革,但是后来却也救了不少改革派的人,属于典型的两头不讨好之人。 不过苏轼都这么说了,朱天命在拒绝也说不过去,倒不如跟这位大文豪聊一聊,看能不能知道他为什么反对改革。 要是有机会,也可以套一下话,看晋王这边对他封侯之事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朱天命来汴京,见过的高官就只有王安石,其余官员都没机会见。 苏轼相邀倒也是个好机会。 要是能趁机收买一批反对派的官员,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 PS:我是不是太过分,哪有作者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