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

第797章 夸出花来了...

   看着这一长串的问题,不少人都心中思忖了一番。    皇帝的问题,大概解释便是:道与法是治国的两大工具,有重要作用。    历朝历代以此在治国上取得了好政绩。    他即位以来努力行道行法,但为什么成效不大呢?    是因为有道有未行,还是法有未守?    还是说那就算行道守法,也恢复不到古时的兴盛?    后面就是说在座的考生们都是关心国家的人才,肯定有自己的意见。    让各位直言出来,答得好的,皇上会采用你的意见。    当然。    采用是不用想的。    毕竟皇帝可能就瞄几眼一甲三个的文章,甚至都不会细看。    而十几个读卷官,看三百多份考卷,要在第二天中午前确定好殿试的名次。    大多也不会细看的。    殿试不会经过誊抄,看的便是个人的书写能力。    一眼看过去,字写的好的,便先有个卷面分。    再看前面几句,看的舒服了,那卷子分数估计会更高。    这样的试卷,才有机会进入到一二甲。    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做题,大家行完礼后,便开始紧张的抄着题目。    而且写字的时候,更是花费更多的心神,力求比以往写的更为工整。    这次的殿试题目,估计押中的人不会太多。    毕竟大家都奔着新政去了。    李东阳虽然有出了一道相关的明律的题目给赵策,但他说话的终点也在新政上。    连李东阳都押不中,可以说大部分人估计都是押不中的。    索性赵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便是听人话。    反正李东阳出的题目,他都刷了一遍。    静下心来抄完题目后,便开始稍稍回想着先前自己写过的卷子内容。    再稍加润色,便是一篇不错的策问了。    皇帝问说,为什么他上任之后一直勤勤恳恳,努力行道行法,但为什么成效不大?    对此,当然不能跟着说皇帝治理国家不行。    毕竟皇帝自己批评自己可以。    但你做臣子的,也跟着批评他,那就是愣头青了。    所以,赵策很快便确定好了自己策论的中心思想。    夸皇帝的勤政爱民,治理国家的成效,夸国朝如今的欣欣向荣。    赵策在草稿纸上写下:“臣对:臣闻人君代天以理物,常秉天之大权以成无为之治......”    对君一番吹嘘后,便到了臣子。    当然,直接骂臣子也是不行的。    要说,只能说皇帝可以怎么驱使臣子,让他们能更好的为国朝效力。    这些写完后,才轮到辩论的内容。    赵策在纸上,写下“然也”二字,当做转折。    道与法,作为治国的两大工具。    虽与现代有些不同,但其实也不难理解。    道强调顺应天命,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自然当然包括其中孕育的人性道德等。    而法,则是当权者手中治国的工具,也就是治理百姓的工具。    这是古代的以法治国。    道方面,能喷的不多。    赵策写下劝陛下无为而治,让百官各司其职之类的话。    正论之后,后面的反论重点,大多数便放到了法上。    以法治国的基础上,他稍稍引进了依法治国的概念。    同时也做了变通。    说明法律不该只是陛下治理百姓的工具。    若是陛下该适当的完善法律、给百姓普法,让他们有法可依,帮着监督滥用职权的官员。    这样才能让官员更好的完成分内之事,各司其职。    “君能其事,臣举其职,则天下之事日就于理......”    写到这里,赵策稍稍顿了一下。    君臣之道,他把百姓扯了进来。    会不会不太好?    毕竟他这样的办法,好像有点恢复祖制的意思?    明太祖上任后,便搞了人手一本《大诰》。    凭着《大诰》,百姓也可以告官。    可终究是因为《大诰》这本书刑罚太重,又与明律相撞,所以才废除了。    自己如今写成这样,会不会让他们想到这一方面去?    赵策想了想,便又删改了一些。    尽量用温和的语气,更隐晦的一笔带过这些。    至于剩下的,则是闭眼继续夸了。    什么“陛下禀刚健睿哲之资,懋正大高明之学”,又夸皇帝会用人,才使得如今天下大兴。    洋洋洒洒的夸了又整整一页纸。    反正如今国家不能致治之盛,绝对不是陛下你的问题。    吹嘘完,分好锅。    说完这些后。    赵策这才开始发表自己的忠君爱国之意。    感谢皇帝和有关部门的提意见,让他能够进入到殿试中,给皇帝提意见。    发表了感激之情后,再保证自己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最后引用圣人言,又说自己的不足之处,表明自己愿为陛下国朝如何奉献,为陛下如何办事。    一直吹到赵策觉得自己应该方方面面都吹到了,才勉强算是满意。    往回翻了翻,应该字数是远超三千余字了。    赵策这才放下笔,轻嘘了一口气。    转动了一下写字有些僵硬的手腕。    看到膳夫正在送饭过来,他直接举手要了点吃的。    不过也不敢吃的太饱。    怕吃吃饱后,整个人会犯困,影响后面的誊抄。    虽然不至于几个错别字就扔到三甲去,但这种能避免的错误,自然是要避免的。    吃完饭,赵策把草稿又修改了一遍,检查了两遍。    才开始着手誊抄。    誊抄的时候,更是要集中精神。    一字一顿的把答案,用台阁体抄写下来。    抄完后,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了。    场中也有不少考生交了卷。    赵策抄完后,索性也不再检查了。    直接便起身交卷,看着受巻官按流程收下自己的试卷后,才如释重负的出了门。    闷声出了宫门,便看到顾鼎臣和一个也提前交卷的贡生也走在自己的前面。    那贡生心情似乎不错,眉飞色舞的道:“往常我在家中,最爱研读史书,答题竟意外的顺利。”    顾鼎臣脸色却不大好。    两人看到赵策,顾鼎臣强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    倒是他旁边那个贡生,很是高兴的说道:“你便是此次会元,朝廷的定西侯?”    赵策点头说是。    这人便自我介绍说:“在下乃江西袁州府人氏,严嵩。”    “定西侯你作为会元,想必此次殿试的策论也做的不错吧?”    “可否让我等听听你是怎么答的?”    一阵春风拂过,赵策想起自己那整篇夸皇帝夸得如春风吹、百花开般的策问,轻咳一声。    “在下不过引了些前代史书的内容,都是前人之言,实在不值一提。”    本站网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