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回到唐朝当首辅

正文卷 第十七章各方反应(一)

回到唐朝当首辅 我爱黑妮 4344 2024-05-14 19:49
  “陛下,老奴幸不辱命,完成陛下的差事,回来复命了。”  一路快马加鞭赶回长安的大内总管杨浩,第一时间就去李二陛下那里报到了。  “杨总管一路辛苦了,这几天就好好休息几天。”  李二陛下关心的说道。  “谢,陛下关心,老奴托陛下鸿福一路顺利的很。”  “那件事情有结果了吧?”  “老奴幸不辱命,有结果了,陶公子确实是长安县陶氏家族后人,确认无疑。”  “那就好,这样朕可以不用担心言官的弹劾和反对了。”  “陛下,陶公子让老奴给陛下带来些东西。”  “哦,来,给朕瞧瞧。”李二陛下立马来了兴趣,对这个献出制盐之法的十六岁少年,他一直充满了好奇感!  是什么样的师傅才会教导出这样的弟子?  “陛下,这是陶公子写的精忠报国曲,已由陶公子传授予宿国公手下的将士们!”  杨总管双手将陶然写在稿纸上的精忠报国呈给了李二陛下。  “字体很漂亮,可惜有点小,怎么是横着写的?”  “回陛下,陶公子说家师就是这样传授予他的。”  “哦,原来如此,世上还有如此横式写法,朕还是第一次听说。等等,这纸,可是宣纸?朕怎么从未见过?”李二陛下惊奇的问道。  “陛下圣明,这纸确实是宣纸,陶公子给老奴说,小道而已,他还让老奴给陛下带回来一沓呢。”  杨总管在回来的路上已然将陶然赠予他的一本稿纸一分为二。  杨总管将一沓宣纸呈到李二陛下面前。  “杨浩,这是陶公子送给朕的?”李二陛下盯着杨浩的眼睛问道。  “陛下,老奴惭愧,陶公子是送给老奴的,为了让老奴给陶老夫人送句话,可是这么金贵的东西,老奴怎敢私藏,再则说老奴藏了也不敢用啊,还是献给陛下为上。”  “哈哈,哈哈,杨总管不愧是朕的知心人啊,这么好的宣纸,朕就不客气了。”  “陛下,还有盐!”  杨浩总管说完,将一小布袋精盐放在了李二陛下的面前。  杨总管利落的将布袋口解开,里面露出了雪白的盐粒。  李二陛下坐不下去了,虽然他想到过无数种陶然制盐的成果,可是从来没想过他会把,把盐提炼的如此纯净雪白,简直和冬天的雪花一样洁白。  “卢国公急报上说的日产万斤的就是这种盐?产量是否属实?”  “回陛下,就是这种盐,产量只多不少。”  “看来朕还是低估了他的功劳了。”李二陛下低声说道。  “陛下,据宿国公讲,陶公子还让将士们每日用热水泡澡,说是什么为了军队将士们的身体健康之类的,反正老奴也弄不明白。不过这首精忠报国,老奴可是亲耳听过的,委实振奋人心,让人浑身有种说不出的力量。”  “哦,朕好好看看。”李二陛下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赞叹!  “啪”  只见李二陛下使劲一拍座椅,猛地站了起来。  “大才啊大才啊!真乃大才啊?”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唐要让四方,来贺!  “好一个,堂堂大唐要让四方,来贺。说出了朕埋藏多年的心里话,说出了朕一直以来的理想啊!”  李二陛下现在恨不得立即召见陶然,谈一谈心里话,抒发一下内心的远大理想。  ~~~~~~  “观音婢,这两天身体可好啊?”心情颇为舒畅的李二陛下,来到了皇后的寝宫看望长孙皇后。  “陛下,来也不派人通知一声,妾身也好准备点,二郎喜欢的吃食。”  “朕,刚刚吃过了,今天委实有个好消息,朕,过来与观音婢分享。”  “让妾身猜猜是什么好消息,让二郎如此开心?”长孙皇后略加思索后说道。  “应该是那献出制盐之法的少年郎的消息吧?”  “知朕者,观音婢也!”  李二陛下欣慰的笑着拉着长孙皇后的手说道。  “臣妾也对那少年郎好奇的紧呢,二郎不妨给臣妾好好讲讲!”  “今日杨总管已从兰州归来,他给朕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啊!那少年确实是长安县陶府,十六年前被道士抱走的少年。”  “这样说,少年郎出身没有问题了!”长孙皇后笑道。  “不仅仅是出身没有问题,观音婢,你看这是什么?”李二从袖兜里掏出半本稿纸递给了长孙皇后。  “这,这是宣纸?”长孙皇后惊讶的问道。  “嗯,确实是,比朕用过的还精致。”  “难道这也是那少年郎所为?”压抑住内心的震惊,长孙皇后问道。  “确实是那少年郎所为,据杨总管交代,少年郎说这些不过是小道而已,真是个身负绝技的少年啊。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师傅竟然能理解朕的心意。”  “二郎,何出此言?那少年郎难道真是仙人弟子不成?”长孙皇后被李二陛下的语言惊呆了!  “观音婢,你自己看看吧,切记,要横排看。”李二陛下将陶然手写的精忠报国曲,展现在长孙皇后面前。  “狼烟起,山上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开篇便把有几分才气的长孙皇后镇住了。  “我愿守土复边疆,堂堂大唐要让四方,来贺!”  长孙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二郎,此少年师傅大才啊。”  “朕,也曾想过,是怎样的师傅?教导出这样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的?”  “二郎,不必多想了,能毫不犹豫的将制盐之法献出,能把这么精美的,宣纸制造之术称为小道的少年郎,更何况有一个能写出这样荡气回肠歌曲的师傅,臣妾以为有这样的少年郎,是咱们大唐的福气啊,也是陛下的福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